从市场结构看(市场结构 旅游业)
更新时间:2024-06-01 22:04:35
一、从市场结构看
回顾世界旅游市场的发展过程,可以肯定,旅游业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旅游市场是世界市场中一个新兴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市场。今天,旅游业已经成为仅次于石油工业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工业,而且当前还在迅猛发展。研究现代旅游市场发展的特点,对于制定旅游市场经营的战略、策略至关重要。现代旅游市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呢?1.由国内旅游向国际旅游发展。旅游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国内旅游,一种是出国旅游,还有一种是外国人入境旅游。三种旅游,后两种统称国际旅游。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一般是在工业发达国家内的各地,国内旅游活动已不能满足本国人民的需求,随之出现了出国旅游和接纳外国人入境旅游的活动。这种由国内旅游逐步发展到国际旅游的模式,首先在西欧、北美一些发达国家,如欧、美、日本等出现。到了本世纪六十年代后,国际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如欧洲地区,由于交通方便,距离较近,旅游设施条件较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一直占全世界国际旅游总人数的70%左右,而欧洲各国之间的国际旅游人数则占欧洲接待国际旅游总人数的80%以上。此外象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国际旅游也获得高速发展。日本出国旅游者在1956年仅有5.7万人。30年后,出国旅行人数竟达到517万人次,几乎相当于1956年的91倍。美国出国旅游者到1985年,也发展到2000多万,加拿大1300万。目前,全世界不仅参加国内旅游的人数接近40亿人次,且国际旅游也达到3.25亿以上(1986年统计)。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互相促进,彼此结合,形成了今日这种强大的旅游洪流和市场体系。2.团体旅游向个体旅游发展。从旅游市场来看,在现代旅游事业发起阶段,一般是以团体旅游市场为主要形式,分散的个体旅游市场为次要形式。这是由于团体旅游手续简单,容易掌握,收益较大。以后随着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发,团体旅游形式逐步被一些个体旅游、家庭旅游、结伴旅游等所替代。因为这种旅游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风景观赏点,调整和改变旅行生活方式,既灵活自在,又不受团体行动的约束。所以这类旅游很快在旅游活动比较发达、国际交通方便、私人占有小汽车较多的西欧、北美发展起来。据西德1975年至1979年接待国际旅行者统计,该国乘坐小轿车或其它汽车旅游的占总人数的88.9%,乘火车的下降为5%,乘飞机的更少,仅占3.5%。可见,过去那种以团体旅游为传统形式的市场形象逐渐转变为以个体旅游为主要形式的市场格局。如日本调查统计,1964年家庭旅游占旅游总人数的19.7%,团体旅游占旅游总人数的47.5%。但到1978年,家庭旅游则升至38.5%。而团体旅游已降为31.4%。即使是团体旅游也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的集体统一行动的形式,实行多样化的灵活法。如集体出发,就地分散,或就地集中,游后分散等,把团体旅游与个体旅游两种活动形式和两种市场结合起来,以适应旅游者的个人需求。3.由基本旅游层次向提高旅游层次发展。旅游活动可分几个层次,一是基本层次、一是提高层次、一是专门层次。所谓基本旅游层次,指旅游者所具有的一般观光需求。旅游旅游就是又行又游,行是旅行,游是游览观景。所以观览或观赏景物,是旅游者的第一需要,基本需求。如果离开这一基本需要,就使旅游失去了自身属性。所谓提高层次,主要指娱乐性的艺术欣赏活动。人们参加旅游活动,不仅是观光,而且还要有娱乐内容,物品可购。使观光和娱乐、购物紧密结合起来。其中娱乐和购物又是建立在观光的基础上;因此属提高层次。所谓专门层次是更高的一级旅游层次,如朝觐旅游、会议旅游、商务旅游、疗养旅游、狩猎旅游、登山旅游等,都是以专门旅游市场形式出现的。以上三个层次,逐级提高,反映了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律。这一规律的基本内涵是:从基本的观光游览型市场转化为高级的娱乐购物型和专门型市场。这种转化,无疑对现代旅游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将引起旅游业的一系列变化。休假娱乐型和专门型旅游,更适合旅游者的爱好和兴趣,所以它很受游客的欢迎。如欧洲地中海沿岸国家利用日光、海滩开展的海滨度假旅游;夏威夷、百慕大等海岛开展的海上冲浪、游艇和休养等旅游;美国加里福尼亚州和日本东京开辟的迪斯尼游乐园以及各地品尝风味旅游、新婚旅游、体育旅游、疗养旅游等。4.由高消费旅游向旅游大众化发展。过去认为,旅游是富豪贵族享乐的活动,参加旅游的人多为社会中、上层有钱有地位的人。但是,从六十年代起,旅游不但在许多国家内普遍开展起来,而且形成了世界国际旅游流。旅游作为人类广泛的社会地域活动已经遍及世界各个角落。1986年,全世界国际旅游总人数已达3.25亿人,这是一个空前广泛而庞大的人类交流活动,它标志着世界旅游已经进入了大众化的时代。以欧洲为例:全洲共有人口4.4亿多人。1986年旅游人数达2亿以上;英国人口为5600万,1982年出国旅游人数为2061万,国内旅游度假在1—3夜的有3200万人次,4夜以上的有4000万人次。可见其旅游的广泛性和大众性。又如日本,1979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63亿人次,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48倍,平均每人每年旅游1.5次;到1983年,国内旅游人数增至2.59亿人次,平均每人每年旅游2次以上。旅游大众化时期的到来,必将给旅游市场战略及选择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新课题。旅游市场经营者就是要根据大众化的市场特点,来组织丰富多采的旅游项目,以满足广大社会成员对旅游的各种偏好和需求。5.从发达国家间旅游向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六十年代初,国际旅游主要是在欧美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其市场范围并不太大。从六十年代下半期起,亚洲的日本、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附近岛群,拉丁美洲的一些临海国家,非洲的突尼斯、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北非国家,也陆续开展了国际旅游活动。到七十年代,世界上已形成由六大旅游区组成的全球性的国际旅游市场格局。特别是广大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及发展中国家的参加,对改变世界国际旅游业面貌和结构,起了积极的作用。以北非为例,近年来国际旅游事业发展很快。北非地处地中海南岸,隔海与欧洲为邻,交通便利,距离又近,是欧洲国际旅游者寻找阳光、温暖、沙滩等疗养和避寒游览胜地。由于这些原因,国际旅游业发展极为迅速。如突尼斯,在1962年旅游开创年头,就招徕欧美旅客5万人;到1978年,该国接待的国际旅游人数已达114万以上,不到二十年内旅游人数就翻了四、五番。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东亚及太平洋旅游区,国际旅游发展速度,一直遥居六大旅游区之上。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62年这个旅游特区接待国际旅游者仅有150万人,但到了1972年,就增至540万人;1982年又增至2300万人,相当于1962年的15倍。目前东亚—太平洋旅游区的国际游人接待数量已超过3400万。如按六大旅游区接待人数百分比的变化来看,其发展速度一直是世界上最快的一个地区。所以国际旅游机构的权威人士曾多次预言:世界未来的旅游重心在东亚—太平洋。现在这种旅游重心东移的趋势仍在不断加剧。如1962年,亚太区接待人数只占六大区接待总人数的1.8%;到了1985年,则增长至10.4%。而同期,发达的欧洲旅游区,接待旅游人数百分比却由71.8%下降到67.7%。亚太旅游区几个主要新兴旅游国和地区,如新加坡、夏威夷、香港等接待旅游人数都在300万人以上。以上事实说明,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正以高速发展的姿态活跃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旅游者。这是当前尤其值得注目的一个特点。
二、旅游市场的构成
旅游市场的构成分为服务要素体系和生产要素体系。
旅游市场结构指的是旅游产品在供给和需求之间的数量规模和比例关系,反映的是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市场之间所形成的比例关系。因此,研究旅游市场结构的重点是分析旅游需求结构、旅游供给结构以及旅游供求协调结构等方面。
旅游要素市场结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指构成整体旅游产品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要素体系,二是指形成旅游产品的资源、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体系。由于旅游市场上的旅游产品大多数是组合旅游产品和综合旅游产品,因此必须把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要素有机组合。
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市场结构,是指为满足旅游者旅游活动中所消费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旅游产品日渐丰富、种类日渐繁多,促进了旅游产品体系地进一步完善。如度假旅游产品从原来的温泉度假旅游,进一步扩展到包括温泉疗养、湖滨休闲、海滩度假、乡村旅游、野营度假等在内的度假旅游产品。
观光旅游产品从原来的自然风光游览,进一步扩展到包括自然景观、人文古迹、民族风情、城市风光等在内的观光旅游产品;另外,还发展了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康体旅游、生态旅游、业务旅游为内容的特种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