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刚从美国回来,要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美国,请不要轻信网上的传闻

更新时间:2024-07-28 09:20:56

1. 刚从美国回来,要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美国,请不要轻信网上的传闻。

2. 在去美国之前,住在那里的朋友们给了我很多建议。他们说,如果去纽约,最好选择曼哈顿或者对面的泽西市,而皇后区则要避免,那里相对不太安全。至于芝加哥,避免南边,那里抢劫和枪击的事件较为频繁。这些建议听起来简单,但背后蕴含了深刻的见解。

3. 关于美国的安全问题,说实话,我难以下定论。在费城老城区,我看到不少流浪汉,有些人躺在地上,看上去毫无生气;还有些人眼神空洞地注视着我们。我心里不免打起了鼓:白天他们也许无害,但到了晚上会怎样呢?刚想着这些,美国朋友便发来消息提醒,晚上在费城最好不要乱逛,安全至上。

4. 纽约的中央公园仿佛将城市一分为二,形成了上城和下城两个不同的面貌。公园周围是高档商店和豪华住宅区,尤其是上东区,那里被认为是纽约最富裕的地段。站在帝国大厦顶上,眺望那密密麻麻的高楼群,虽然国内大城市也有类似景象,但纽约高楼的密度还是让我感到震撼。

5. 走在曼哈顿的街道上,你会感觉到一种阳光无法透过的压抑感,高楼将阳光完全遮挡,街道显得阴暗而阴冷。这或许正是许多人对纽约印象的一部分。

6.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皇后区,那里与众不同:旧式房屋,居民出门靠露天车站。环境杂乱不堪,可谓“脏乱差”。曼哈顿的街边摊和垃圾,让那些以为美国处处兴旺发达的人颇感失望。

7.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多年来一直被誉为文化的大熔炉。但社交圈子的差异依然显著,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现象。我堂弟初到美国留学时,感受颇为不适。他告诉我,尽管邻居和同学对他都很友好,但他始终感觉自己无法真正融入。

8. 我第一次踏上美国土地时,第一次真正与当地人交流是在打车途中。美国的司机喜欢聊天,见多识广。随后,我与不同的美国人交谈,发现他们对中国有相当多的了解:他们知道中国的高铁、飞机,甚至知道华为手机的优势。回想起几年前,美国人还在问“中国的马路上有车吗?”这几年中美交流日益频繁,了解也在不断深化,但偶尔还是会带有偏见。

9. 到了美国,我发现自己对美国人也有不少误解。我曾以为美国人普遍肥胖、穿着开放,而高中生的恋爱则更为随意。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在美国大城市,胖子并不多见,东部的着装风格也较为保守,而高中生大多数情况下是单身,他们憧憬着与心仪的男神女神约会。

10. 美国地域广阔,涵盖了50个州。我在这里断断续续生活了两年,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这些城市在建筑风格、人们的性格和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就像广东人和东北人的差异一样明显。

11. 刚到纽约的几天里,我几乎感觉不出自己在国外!纽约和北京一样,都是超级大都市,生活节奏极其快速。清晨,上班族匆忙赶路,买早餐、喝咖啡,然后挤地铁去上班。地铁车厢内,跟广州如出一辙,全是低头玩手机的年轻人。

12. 我原本对美国东部人冷峻孤寂的印象,在芝加哥得到了完全颠覆!芝加哥人非常开朗外向,稍有动作,路人就会赞美我舞跳得多么好。在街头,只要眼神对上,就会听到一声亲切的“hello”。

13. 走向西部,我遇到了越来越多开放豁达的美国人。西雅图,这座位于美国西北的大城市,让我大开眼界。街头常见奇装异服的人群,很难分辨出是艺术家还是流浪汉,有时甚至性别都不好确定!地铁里时不时会遇到说些怪话的人,当地人却习以为常。

14. 美国的首都,他们不称之为华盛顿,而是简称为D.C。在华盛顿的核心区域,穿着西装的人尤为常见,这与它作为首都的职能密不可分。华盛顿功能单一,显得严肃而庄重。

15. 尽管美国的城市性格迥异,但在这片土地上,你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无需担心别人对你的看法。

16. 美国的收入差距非常明显,一些州的年收入仅为3.5万美元,月均收入仅为3千美元。服务业底薪低,靠小费维生,月收入也就4000多美元。

17. 美国的技术工作收入较高,例如水电工的时薪可达50美元以上,但教师的年薪并不高,初中教师的年薪仅为5万多美元。

18. 加州的劳工保护措施很完善,工作中如果受伤,公司会提供帮助并鼓励索赔。

19. 美国的物价差异极大,超市里便宜的肉质量较差,而高品质的肉价位则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