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计划乘专列到西陵祭祖的慈禧,下了道谕旨车上司乘人员必须是太监

更新时间:2024-07-30 01:17:25

1903年,计划乘专列到西陵祭祖的慈禧,下了道谕旨:“车上司乘人员必须是太监”,这个要求一下难住了刚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

普通人员还好解决,但司机是个技术活啊,在当时的清朝,会开火车的技术人才可谓万里无一,普通太监又如何能胜任呢?

再说,铁路总公司督办大臣盛宣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一个驾驶技术高超的司机张美,总不能现场把张美也割了吧?就算26岁的张美同意,可手术后也需要休养啊?

其实,慈禧还提了另外两个要求:一是她必须第一个上车;二是司乘人员必须全部站着。

显然,这个荒唐的要求,不仅缘于她对现代科技的陌生,以及皇权尊卑思想的作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李鸿章把慈禧给惯坏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

以李鸿章、郭嵩焘为首的洋务派,从1872年就开始提出为清朝修建铁路,以便于快速调兵迎战西方列强。

但这个“改土车为铁路”的建议,受到慈禧等保守派的坚决反对,不仅认为开山凿石会失去地理险阻,更会有损大清龙脉。

不过在李鸿章等人的坚持下,1876年,全长11公里的中国第一条示范性铁路:唐山到胥各庄的轻轨还是通车了。

然而,蒸汽火车刚跑了几天,清廷就以“机车行驶、震动东陵;冒出黑烟,有伤禾稼”这个理由给禁了。

无奈的李鸿章,只得配合慈禧的意思:用马拉火车。

于是,慈禧创造了世界铁路史上的奇迹:绿色环保的人力畜力火车。

当然,慈禧为了皇家声誉和排场,给马拉火车制定了严格的等级规则:

慈禧和光绪皇帝乘坐的车厢用黄绸车帷;宗亲、外戚乘坐的车厢用红绸窗帷;而大臣坐的车厢只能用蓝绸窗帷。

慈禧乘坐的小火车出发前,要像她平时乘坐凤辇出行时一样:要有两队太监手持幡旗组成仪仗队,在铁道两侧引导列车前行,几十名太监加上马匹,肩绊黄绒绳,拉着火车前行。

于是,当时有诗人写了《清宫词》,来描述这一滑稽场景:

宫奴左右引黄幡,轨道平铺瀛秀园。

日日用膳传北海,飚转直到福华前。

这是因为慈禧习惯了马拉火车与皇家排场,在1903年,当她计划乘坐皇家专列——真正的蒸汽火车时,才理所当然地提出了前文那三个令人哭笑不得,而又不得不执行的要求。

最后,在颇具机智的袁世凯安排下,出发前,从司机到清洁工,都穿上了朝靴,带起朝帽,扮成了太监模样。

所有人整齐的跪在地上,待慈禧和光绪坐定后,再上车。并且全都站着,陪伴慈禧直接到了清西陵。

由于这条铁路是在中国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的指导下修建,质量非常高;并且司机张美虽然站着在开,但他凭借高超的驾驶水平,只用了2个多小时,就让慈禧乘坐的专列安全抵达终点。

正是因为这样,不仅慈禧没有感受到颠簸,就连包厢里的各种装饰,摆设也没掉落。

所以,此行慈禧不仅对詹天佑建造的这条高易铁路非常满意,对司机张美也赞口不绝,也并没有因为张美不是真正的太监而责罚于他。

相反,慈禧祭陵结束后,把自己火车包厢中所有装饰器物全部奖励给詹天佑,并不在意物质奖励的詹天佑,只要了一件小表留作纪念,其他物品则全分给了参与修路的人员。

至于司机张美,慈禧则赏赐黄马褂一件,蓝顶花翎一顶,并授其封知府衔,这在清末的火车司机中可能是独一无二的荣光了。

此外,当时“龙心大悦”的慈禧,还赏给张美一套四合院,就是北总布胡同 1 号院,现在还在。

此事结束后,詹天佑、张美等人,又继续投入了新的工作中,而慈禧、光绪和众大臣,也因此领略到现代铁路的魅力。

慈禧作为最高统治者,其某个具体的意见或指示,对善于察言观色的满清官员来说十分重要。所以才有了系列迎奉之举,带来的马拉火车的荒唐与太监开车的滑稽。

但不得不说,近代中国铁路的建造一直磕磕绊绊,到了西陵铁路建造之后,国人自主大规模修建铁路才算完全走上正途。

在这个意思上,慈禧出行西陵而修的铁路,也算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标签: 中国近代史   詹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