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元旦被推入大风圈内的孙科政府,一片风雨飘零,巨大的财政赤字
更新时间:2024-08-21 05:33:03
1932年元旦被推入大风圈内的孙科政府,一片风雨飘零。巨大的财政赤字,拖垮了这个内阁。当年的公债发行,受到上海财团的顽强抵制。上海财团固执地相信,支持孙科,就可能导致蒋介石复职以后的报复,而蒋的复职,在他们看来是三五日的事。
1月13日,就职仅两周的财政部长辞职。刚被释放的胡汉民,改不了他的脾性;cc系装聋作哑,党务似乎一下子瘫痪了;军队更不用说,连一个勤务兵都指挥不动;更要命的是,民众运动迅速把矛头对准孙科,孙科成为众矢之的……孙科无人可用,无钱可使。
几天后,更为惊人的消息传来:日侨焚烧上海三友实业社、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公馆发生“纵火案”、村井总领事的“48小时最后通牒”发出……同时,日本在上海的驻屯军、日本本部、关东军均有异动,大量迹象表明,日本将对上海动武。
蒋的复职,真的只是三、五天的事了。1月下旬,在溪口老家养好身子、想明白了一些问题的蒋介石,优哉游哉地带着一大群侍从、警卫,由老家的艄公、脚夫护送,从水路出发,沿途过宁波、经杭州,一点都不着急地向南京进发。乡亲知道他行将复职,人人兴高采烈地欢送,鞭炮声响彻了溪口小镇。一坛一坛的米酒被乡里人抬回,溪口比过年还热闹。连极其骄傲、看不上乡间人的宋美龄,也感动于这种浓浓的乡情。年轻力壮的子弟,艳羡地看着那些又要随同去南京当大官、享大福的邻居。蒋介石站在船头,他频频挥手,向乡亲们道别。他目光迷朦,似乎在远望南京,远望中国。船越行越远,奉化水乡的景物渐渐模糊了,渐渐看不到了,这时,邓文仪才小心地奉上大衣,提醒他“船头风大,请校长进船舱休息”。但并不总是那么闲适。多少次,他经历失意时,总是在那个小镇,积蓄力量、思考总结、遥控南京,在宁静的氛围里,进行着各种惊心动魄的计划。此时,蒋介石更象任何一个面对新挑战的大人物一样,用平静来掩饰自己心里的澎湃情感,自己的王霸雄图。
“老家多好,老家人多好……”蒋介石喃喃自语。但更好的是权力。就在他离开老家的这几天,他在杭州紧急召见了腾杰、贺衷寒、康泽三人。这三人是力行社“筹办最力者”,他们在前往杭州的路上,就议定见面时称谓蒋介石为“领袖”,而不是原本的“校长”。这个称谓结合蒋介石对那个法西斯意大利“领袖”的兴趣,是此后几年历史精确到极点的一个预言,一个伏笔。然后,在杭州迷人的西子湖畔,夕阳斜斜照射着雷峰塔的时候,一场关乎民国命运的对话开始了。
关于蒋介石密召三人时的对话,资料非常简略。一些历史学家也只是含糊地谈到,“他开始的态度并不明朗……他同他的学生一样,对政府内部存在的士气低落、追求个人私利、腐败等现象也表示了忧虑。此外最重要的是,他了解到这些军官对他个人的忠诚”。
然后,他先是宣称自己支持他们。“但是,”他话锋一转,“你们年纪很轻,经验不足,怕做不好,让我来指导。
片语释兵权后,他又表示了他对力行社组织状况的“不满意”。他说,他需要一个更“正规一点”的组织。于是他指令三人立即制定《章程》和《纪律条令》,并且,要多注意借鉴“复兴的德国和意大利运动。或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密谈一个多小时后,腾杰等三人起身告退。这时,一个颇为戏剧化的细节又发生了,蒋介石告诫到:“你们是我的学生,领袖,别人叫我可以接受,你们还是要叫我校长。”但颇谙蒋介石风格三味的康泽,从这片语里立即知道,从此以后,“领袖”称谓将弥漫在二郎庙乃至南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