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见得最多的就是村里的各种小动物和绿油油的小山坡

更新时间:2024-08-21 09:20:36

小时候见得最多的就是村里的各种小动物和绿油油的小山坡。小动物可谓是我童年的玩伴吧,小山坡像周老师笔下的百草园一样。

至于说再远的地方莫过于春节期间去市区走亲戚,一年也就一两次。剩余的时间多是在自己的小镇上肆意奔跑着、跳着、喊着……

这一缕阳光闪烁了一下,随着中考结束,走得稍微远了一点了,即去县城读书。小镇在一个朦胧的清晨送我上车,和几个同学第一次出远门,会出去住一段时间的那种远门。

往后的几年,更多的是在县城和小镇之间来回穿梭。

在记忆中,小镇的样貌有过那么几次大的变化。一次是2001年的时候修了一个吉安庄,小镇再也不是那一条老街和一个过车道了。

一次是好像是在我出门读大学那几年,具体哪一年有点记不太清了。

以前的粮站,我们的另一个乐园吧,以前约架的常选地,荒废的谷仓和工人宿舍更是我们躲猫猫的好地方。这里推平了,盖了新的楼房,和之前的吉安庄成功对接,可谓是组成了小镇的CBD。逢场天,吆喝声、剁肉声、讲价声……不绝于耳。从不觉得它吵闹,反倒是而今一直在找寻,找寻小镇的那种烟火味道。

每到过年的时候,小镇的过车道总是堵车,还很严重。可能有人会说我们没有素质,摆摊占道了、司机不守交通规则、行人乱跑。不不不,这一点我是不太认可的,小镇在这里呆了多久,我一时还说不上,只知道高中地理老师每次讲到地形地势的知识时就会说到小镇属于山间坝子地形,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我们传统的老百姓看来:我们会唠叨,甚至是酒后骂骂咧咧说小镇没有河,却还在名字里带个“桥”字。也会从路边茶馆里老人家话里听出几分自豪——冰雹下到了尖顶坡,愣是没砸下来我们这里;以前做工分的时候,我们这里的粮食是多么多么的饱满;以前修了一个水库,现在还供应着县城的饮用水等等。

老人家在跟我们晚辈说着这些的时候,会欲言又止地呷一口茶,然后点根烟,脸上的神情跟我在课堂上听到老师说我们小镇一样!

为了缓解春节期间小镇堵车情况。后来修了一条二环路!确实堵车情况得到了有效解决。小镇其实很偏僻,这里的人的素质不能说不高,是确确实实我们世世代代这样过来,纵然有不足,我们也在慢慢进步…跟着时代的步伐,跟着党和国家在进步!

幼儿园的时候吧,去读书,在门口泥泞不堪的路上摔了一跤,浑身稀泥巴,偷偷去池塘边洗了,都不敢说。

悄悄的,趁我们很多孩子都不在家的时候,小镇把马路变成了柏油路。

小镇还有一个窗户,通往世界的窗户。那就是有个高速路口。这是我们能够更快出行的一个重要通道。我们好多孩子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小镇从来不语,只是在从匝道转弯进入主道时拼命摇曳着两旁的树枝。

我不知道这样路过了多少次,只知道每次回来的时候小镇还是这样,是小山坡让两旁的树木送来了一张绿绒绒的毛毯。

所以啊,回家从来不需要理由,小镇不会呼喊,不会打电话,更不会给你发视频。她只有,只有一如既往地静静地伫立在那里,那连绵不断的丘陵中,像一颗明珠镶嵌在那一片苍翠的炙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