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冷知识扬州到底是谁开始建的?古时候扬州的城区到底在什么地方?熟悉扬州的朋友
更新时间:2024-12-02 16:33:14
#扬州头条##历史冷知识#扬州到底是谁开始建的?古时候扬州的城区到底在什么地方?熟悉扬州的朋友,对“宋大城”、“宋夹城”、“便益门”、“广储门”等这些地名都不陌生?但他们都是什么来源呢?
扬州城城址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了,他最开始起始于鲁哀公时期(公元前486年左右) ,当时吴王夫差(也就是被越王勾践灭了国的那个)为了北上和齐国争霸,于是贯通了长江和淮河,同时也建立起了邗城,这就是扬州城最早的城池。这个城址就在今天扬州北郊的蜀岗之上,据传说这座城没有南门,北边也只有一个水门,只有东西两面设有城门,因为 这座城修建的目的只是为了用来屯军储粮,但它却是扬州城最古老的一个城池。
而到了公元前319年,楚怀王占有了这块地方之后,在邗城的基础上修建了城池。因为当时蜀岗上是一片丘陵的地带,为了表示广北丘陵的意思,扬州又得了个“广陵”的称呼,
到了汉代,吴王刘濞(就是挑头参加七国之乱的那位)被封在扬州,刘濞在原来邗城的基础上重新修建了土质的广陵城。而这座广陵城修成以后,历经了魏晋宋齐良臣,直到隋唐两代这个城址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唐代,扬州的城址变成了蜀岗上下两部分,蜀岗之上的叫“子城”,又叫“牙城”或“衙城”。这是扬州的大都督府以下的官衙的集中地,也是原先隋炀帝的宫城所在地,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吴王夫差修建的那个邗城的城址。而坐落在蜀岗之下还有一个城叫“罗城”,又叫“大城”,他是当时扬州的民居和工商业云集地区。这两个城相互连接,北宋的沈括在《梦溪补笔谈》里也提到过:扬州在唐时,最为富盛,旧城东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但据扬州考古人员的实际勘测整个唐代扬州城的城址周边是不规则的,周长是12.2公里。而东西的最宽的地方有3公里左右。
唐朝末期,由于战火的损毁,扬州当时的城市是满目疮痍,几乎是毁之殆尽。后来后周派李重进驻守扬州,对扬州城进行了一次改建。城周十二里,称之为“州城”。
宋代以前扬州的城都是土城,容易毁坏,但是也容易修复,只有城墙和城楼,采用砖石材料砌成。而到了南宋以后都改为由砖来砌城。所以现在为什么扬州的宋城遗址保存得比较好。
北宋时期沿用李重进修的州城,扬州城又进一步扩建。 大家所熟悉的韩琦,欧阳修等当时到扬州来任官,就住在这个新修建的城里面,而这个城的西北郊具有扬州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大明寺”,北面有铁佛寺,而东北郊有上方禅智寺,这些都是老扬州耳熟能详的地方。 但这时候的扬州虽然仍然还是淮南的名城,但是和唐代相比已经差了很多,已经比不上西南面的真州(今天的仪征),也比不上北面的楚州(今天的淮安)了。
南宋期间,扬州为了抗金抗元的需要,又重新修建了城池,把州城在唐罗城范围内的土地全部划出城外。再把州城的南边向南推进到运河边上, 这座北面沿高桥柴河,东边和南边沿运河的城,因为全部都是用大砖砌成的,所以就叫“宋大城”,今天扬州四望亭路上的那个宋大城西门遗址的那个宋大城。南宋的郭棣在扬州任职期间,他认为蜀岗之上的那座唐子城,因为地势高可以居高临下,对作战有利,于是就把搁置已久的这座子城重新修建起来了,叫“堡寨城”,与宋大城南北对峙,其间相隔二里 又修筑了一个土城以方便往来(这就是现在的宋夹城,也就是扬州人民最熟悉的宋宋夹城体育公园的地段),从此扬州就有三座城池了。
宋理宗宝祐二年,贾似道任两淮宣抚使,又把堡寨城改为砖筑,并更名为“宝祐城”。
到了元代,元人一直使用着宋大城,到元末的时候,宋大成已经破烂不堪了。明嘉靖35年,知府吴桂芳请求上级扩建宋大城。后来继任的知府石茂华接着修城,从旧城东南角沿运河向东再向北,后来又转向西,直到旧城的东北角,并称为“新城”。新城有七个门,南门名挹江门,又有南便门(徐凝门),北门有三座,一门名拱辰(天宁门),另有北门名广储门,便门(便益门)。而两座东门一座叫通济(又名缺口),另一座叫利津(又名东关),是不是有很多扬州人熟悉的地名?据说正当新城修建的过程中,倭寇到了新城城下,遥望正在修筑的扬州城,巍然挺立、城高砖后,所以就没敢进城。而这座明朝的城址一直延续到清代扬州府以致到民国时期都未有大的改变。 解放之后扬州城的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现在扬州城已经基本看不出旧扬州城的全貌了,我们只能去扬州的几个城址博物馆去探寻一下古扬州城的隐约。关于扬州城的城址我们就聊到这儿,请关注我,我们之后接着聊扬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