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河下古镇(河下古镇景点)

更新时间:2025-02-07 17:53:11


一、淮安河下古镇


淮安市有一个古镇,位于市区南部淮安区运河边,交通很方便,但是刚到淮安时并没有打算去:古镇去过好几个了,各地古镇都差不多的运作方式和观感,比较雷同,慢慢也就没多少兴趣了。有一天骑自行车沿着运河闲逛,恰好经过古镇,看了一眼,在古镇的沿街和入口这些商业热门地方,我看也确实和其他古镇没什么两样,一些新修的建筑很气派,一些店铺看起来没什么吸引力。正准备走时我往里面的街道一望,竟然发现有人骑电动车,看来这个古镇并不禁行电动车自行车,这对我这个脚踝快废了的人来说,真的是个好消息,既然可以骑车,那就在里面转一下吧。

这个古镇叫河下镇,最初叫北辰坊,“河下”一开始是当地老百姓的口语,大概是紧挨着运河边,运河的大堤又比较高,我猜测“河下”或许是这个意思吧。古镇紧靠着的运河叫里运河,这是大运河中比较古老的一段,大概是因为位于京杭运河的内侧,所以叫里运河;现在已经不作为航运河道了,只是作为游览项目,可以坐游船在河下古镇和淮阴区的清河之间游览。镇因河兴,过去河运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繁忙的河运造就了人口集聚的村镇,这个古镇想必历史是很久远的。进入古镇,再往里走就有些不一样了,这个古镇还是有当地人居住,所以为了方便居民的生活,没有禁车,这和我去过的几个古镇不同,虽然都有人居住,但是很多古镇都是步行街,要说道路确实狭窄不方便还可以说得过去,但很多也是人为禁车,只能步行,感觉就是专门营造出的一个所谓的仿古环境,我想游客可以步行,里面生活的居民多不方便?相比之下,这个河下古镇,里面来来往往的本地人,让我觉得生活气息更浓厚,它更像一个老街区而不是游览区,相对于我去过的丽江古城这一类,过去人少的时候大概也是很不错的,但现在人满为患,里面不是客栈就是旅拍、特产店,其实就更是一个旅游区。

古镇里面有一些挂着历史文化保护牌子的老房子,也有名人故居,最著名的是淮安唯一的状元沈坤的故居,这位状元是明代嘉靖时人,离现在有五百年了,除了拔得头筹为淮安争得荣耀,他还是位抗倭勇士,当倭寇侵犯淮安时,沈坤正在家为母守孝,他拿出自家财产募集乡勇抵御,打败倭寇取得了胜利,可最后竟被其他官员诬陷,死于锦衣卫狱中。你说诬陷他的那些人,哪一个不是饱读诗书,哪一个不都是本地的书香门第,可是目光狭隘、自私自利、心理阴暗狠毒,这样的人在历朝历代并不是少数,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或许传统的教育应该也是有需要反思的地方;或许有些人就是本性如此,读再多的书都没有用;古人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有的时候就是一句笑话或者幻想,就是现在,这样的反例也是比比皆是,多少年来,我都想不出这是为什么。2019年在淮安金牛墩,发现了沈坤夫妇的合葬墓,这里也是沈坤战胜倭寇的地方,官员陷害他,朝廷有负于他,只有淮安老百姓才记得他,现在淮安市除了有沈坤故居,还有沈坤路、状元楼以及沈坤公园等等,以纪念这位淮安的杰出人物。古镇旁边就是吴承恩故居,吴承恩和沈坤只相差一岁,交往很多;我也很想拜访一下这位文学奇才,可是收费的景点太多了,我就在门外停一停,算是来过了吧。

古镇里最核心的一条街叫做河下石板街,这是因为在道路的中间仍保留着明清遗留下来的石板路,大石条铺就的路面,因为使用时间比较久了,边角的地方就比较圆润、有点凹陷,但石板中间还是比较平的,走路也算方便;每次看到这种古代的石板路,我都想吐槽一下现在一些景点新造的所谓仿古路面,以前这种古老的路面磨损以后还是平的仍然可以行走,但是那种新造的仿古路面表面过于锋利和凸起过大,比如这个古镇西门外那一条路,还有丽江古城里面的道路,难走的很,就不知道设计者是咋想的,大概他们自己也不走吧。

淮安并不是一个以旅游著名的城市,古镇里游人也不多,碰到的大多是居民,我骑着自行车在里面窄窄的街道上随意的骑行,感觉既像是一个寻幽探秘的游人,又像是回到小时候住过的那种街道巷子,没有一点距离感;河下古镇并不大,主要逛的就是这条古老的河下石板街,在这条街两侧,再往古镇深处走,里面的景色看起来就和一般的农村村庄就没什么两样了。古街两边的门面,现在主要还是本地人做小生意的多;淮安的特产并不算得上丰富,就是茶馓、大头菜算是出名的,卖茶馓的在古镇里就好几家,这茶馓在淮安竟然是江苏省级的非遗,我看其实就是北方的馓子,如果说和北方的馓子有什么不同的话,这里卖的茶馓大多色泽金黄,多吃点也不会嗓子、胃口不舒服,和自家做的差不多;正宗淮安茶馓要用麻油来炸,这个成本可就太高了,非遗传承的岳家现在也不是全用麻油了;当然,天天一把一把干吃这东西也腻,总得搞点花样,淮安人还把它配茶吃、就酒吃,甚至还把它入菜,比如淮安名菜丝瓜茶馓汤,我觉得这茶馓要是和西安的油茶、胡辣汤、豆腐脑一起吃估计那也是绝配。这边的特产还有老卤大头菜,也是淮安市的非遗,这东西很多地方也都有,似乎搞个非遗有点小题大做;据说淮安大头菜因在腌制时要用老卤而得名,老卤是指腌大头菜五年以上的卤汁,而且淮安的大头菜历史也是很悠久了,当地传说和古镇本地人、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有关系,是他们驻扎在这里时发明或者改进的;淮安这边的大头菜品质好,里边没有老筋,吃起来就比较爽口,这就让我想起了有次吃榨菜,被老筋把牙垫了一下,疼了好几天,从这一点上说,非遗也是实至名归。在古镇里我边逛就边想:要不要我在这里盘个门脸儿卖胡辣汤呢,配上茶馓、切成丁的大头菜,说不定过上几年就能成为淮安名小吃呢。

在古镇里我碰到了一位大头菜的非遗传承人,他姓葛,在自家的小院里摆了大大小小十多个坛子,据介绍,他家父辈在49年以前就一直做大头菜、酱菜,在1956年公私合营以前的1953年,他父亲就把家里的全部家当捐献给了政府以筹备酱菜厂,这个境界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后来继承家传技艺的老葛也成为了酱菜厂的厂长,跟老葛聊起来,他对北京的六必居、天源酱园、宣武酱菜厂,也是耳熟能详;我在北京的时候,也经常买这几家的酱菜,这就一下子有了共同语言;老葛以前去北京交流过很多次,他对北京的酱菜不以为然,他认为北京酱菜的卤汤并不好,要放豆瓣酱,卤汤就不如淮安这边的清爽,“淮安的大头菜也要像淮扬菜一样讲究清香”。老葛家也有一坛老卤汁,据他说也是有几十年,这大概算得上老葛家的传家宝了。我尝了一下他的一块腌萝卜,和北方常见的腌萝卜不同,这里面也是有一点糖,属于那种咸甜口味的,口感比较柔和,不像北方的咸菜酸辣咸都那么强烈,确实有点不同,吃完一小根腌萝卜我并不感觉到咸、口渴,如果是吃同样多的北方那种大头菜的话,那肯定是要喝不少水的。老葛今年已经76岁了,两个儿子和儿媳妇都没有继承他的老手艺,毕竟这东西又脏又累又卖不上价格,北京六必居的那些酱菜都20多块钱一斤,比肉都贵了。而淮安这边的大头菜才五六块钱一斤;没人继承,老葛也做的不多,甚至都没有在网上搞营销,我看就他那几坛子菜,本地卖卖也就足够了;北京六必居的咸菜现在有瓶装的有袋装的,在各地很多超市里都能看到,离开北京以后,我曾经在超市也买过,我和老葛都认为玻璃瓶和真空包装的那些酱菜,远不如现场买的酱菜好吃。

除了卖茶馓的、大头菜的、包子店,镇子里还有卖麦芽糖、桂花糖的,都是很普通的东西,似乎没有什么新意,不过这一点让我感觉到这个古镇还是比较朴素的、还多少保留了一点古镇的原汁原味,和我去过的巍山古镇有点像,而那些充斥着咖啡、奶茶、旅拍、连锁店什么的古镇就让我感觉到不过是换了一个仿古建筑的外包装,有点挂羊头卖狗肉的意思,我也是很排斥的。在河下古镇这样的环境中,连我这从来不在外面买什么纪念品土特产的都买了一包茶馓,买过之后才想起来这玩意儿酒店的早餐有的是,还配有千张和几样咸菜,可以卷着吃,有点煎饼果子那意思,果然是气氛能促进购物啊。只不过不知道这种原汁原味的气氛在商业的浪潮下还能保持多久,古镇里的一座寺院正在扩建,有不少的老宅子在翻新,一些临街的老房子也贴出了出租的小广告,我也碰到有在这里找房子的外地人,很显然以后也会有更多的外来资本进入,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古镇也和其他的一些古镇也就没什么区别,里面充斥着客栈,奶茶店,咖啡店,各种外来小吃。

到了这里我也才知道梁红玉就是这个镇子上的人,在古镇的北边,有一座梁红玉祠,规模不大,占地一亩多,也是后来迁建的。梁红玉本来家在这里,后来流落到镇江,甚至成了歌妓,机缘之下遇到了韩世忠,慧眼识英雄赎身嫁给了他,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壮举也是家喻户晓,真是一位女中豪杰啊,后面我想单独写写她以表达我的敬意。

镇子里游人不太多,甚至有幼儿园的老师把孩子们也带了过来,看起来有四个班的孩子,每个班有二十多个,统一穿着黄色的小马甲;天还不算暖,孩子们穿的还有点臃肿,每个班的孩子中间有一根长绳子,长绳子两侧绑了很多的圆环,每个孩子都老老实实抓着一个圆环。他们没有进入古镇的内部,就在古镇门口的小广场上,在老师们的带领下绕着几栋建筑转圈圈,对这些孩子来说,这大概就算是春游了?他们很安静很守纪律,看到这些小小的孩子,让我几天来旅行的疲惫一下子都跑光了。




二、淮安河下古镇的哪些景点适合游客拍照


淮安河下古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古镇。这里有许多适合游客拍照的景点,以下是一些建议:
古镇全景:在古镇的高处,如城墙、古塔等地,可以拍摄到古镇全景。这里的古建筑、石板路、小桥流水等元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非常适合拍照留念。
河下老街:河下老街是古镇的核心区域,街道两旁布满了古色古香的建筑,如明清时期的民居、商铺等。在这里拍照,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古运河:淮安河下古镇毗邻京杭大运河,古运河沿岸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在这里拍照,可以欣赏到运河的宁静美景,同时也可以领略到水乡特色。
文庙:淮安文庙是一座具有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内有大成殿、明伦堂等建筑。在这里拍照,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关帝庙:关帝庙是古镇内一座供奉关羽的庙宇,具有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在这里拍照,可以欣赏到古代建筑的精美雕刻,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关羽忠诚勇敢的精神。
石板桥:古镇内有许多古老的石板桥,如拱桥、平桥等。这些桥梁造型各异,古朴典雅,是拍照的好地方。
民居:古镇内的民居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这里拍照,可以感受到古代居民的生活气息。
风俗活动:在特定的节日或活动期间,古镇会举行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活动,如舞龙、舞狮、划龙舟等。参与这些活动或观看活动过程,都是拍照的好时机。
夜景:夜幕降临时,古镇的灯光璀璨,古建筑在灯光的映衬下更显美丽。此时拍照,可以捕捉到古镇夜景的魅力。
人文纪实:在游览古镇的过程中,可以关注当地居民的生活场景,如街头巷尾的小摊贩、手工艺制作等。这些人文纪实题材,可以为照片增色不少。
总之,淮安河下古镇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拍照景点,游客在这里可以尽情地捕捉美丽的瞬间,留下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