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喝乌龙--聊聊青茶(五)

更新时间:2025-03-21 07:44:49

一年四季喝乌龙--聊聊青茶(五)

离开寺庙的和尚,名字叫大方。明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大方来到了现在的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休歙边界黄山余脉的松萝山。松萝山海拔882米,气侯温和湿润,土质肥沃,尤适茶树生长,明代詹英说它“百滩春水色,万壑古松香。云影同归路,钟声出上方。。明代程敏政有诗:“双峡中分一径通,宝坊遥隔片云东。四时山色涵空翠,万折泉声泻断虹。清爱竹利穿冻雪,静闻松子落香风。登高两屐吾方健,携手无因得赞公”。

大方在松萝山结庵而居,采摘当地的山茶,施以虎丘茶的制茶工艺把它们做成绿茶。那儿的茶客哪里见过这种甜淳香幽的精绝绿茶,大哗,争相抢购,进而顺理成章的把这个茶称为“松萝茶”。这个传承了虎丘茶衣钵的松萝茶的诞生,在中国茶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明代冯时可(约1540-1621)《茶录》里记述:“徽郡向无茶,近出松萝茶,最为时尚。是茶,始比丘大方,大方居虎丘最久,得采造法,其后于徽之松萝结庵,采诸山茶于庵焙制,远迩争市,价倐翔涌。人因称松萝茶,实非松萝所出也。是茶,比天池茶稍粗,而气甚香,味更清,然于虎丘,能称仲,不能伯也。”。冯时可很清晰地写出了松萝茶的制茶工艺来源于苏州虎丘茶,是久居苏州虎丘寺的大方和尚采把虎丘绿茶的炒、烘焙技术带到了徽州,并加以改良。大方和尚采摘休宁松罗山山茶的茶青,施加虎丘茶的工艺,做出了松萝茶。冯时可说松萝的品质还是无法超越虎丘茶的。个人觉得在工艺相同的情况下,这应该是跟茶叶的品种有关,虎丘茶品种内质应该高于徽郡茶。

咱们再来看一看松萝茶的制法。

明万历年间的谢肇淛(1567~1624)在《五杂组.物部三》里记录了他路过松萝的时候,跟一个制茶和尚攀谈的内容。他说“今茶品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罗岕也,龙井也,阳羡也,天池也.....余尝过松萝,遇一制茶僧,询其法,曰,茶之香,原不甚相远,惟焙者火候极难调耳。茶叶尖者太嫩,而蒂多老,至火候匀时,尖者已焦而蒂尚未熟。二者杂之,茶安得佳?松萝茶制者,每叶皆剪去其尖蒂,但留中段,故茶皆一色而功力烦矣。宜其价之高也。”您看,松萝茶不但选料精,炒青与烘焙的火候更为讲究。

明代罗廪约成书于1609年的《茶解》简要记载了松萝茶的制作方法,“松萝茶,出休宁松萝山,僧大方所创造。其法,将茶摘去筋脉,银铫妙制”。

明代闻龙约成书于1610年的《茶笺》详细记载了松萝茶的制作方法,他说“茶初摘时,须拣去枝梗老叶,惟取嫩叶;又须去尖与柄,恐其易焦。此松萝法也。炒时须一人从傍扇之,以祛热气。否则黄色,香味倶减,予所亲试。扇者色翠,不扇色黄。炒起出铛时,置大磁盘中,仍须急扇,令热气稍退,以手重揉之;再散人铛,文火炒干入焙。盖揉则其津上浮,点时香味易出。”

明末湖广武陵(现常德市)人龙膺,在万历壬子年(1612年)为明代大茶学家罗廪的《茶解》书跋,在跋中,龙膺难得地记录下了他当年亲眼目睹大方和尚做茶的事情,并学,又把制茶方法记录于其茶学专著《蒙史》之中:“用铛磨擦光净,以干松枝为薪,炊热,候微炙手,将嫩茶一握,置铛中,札札有声,急手炒匀,出之箕上。箕用细篾为之,薄摊箕内,用扇扇冷,略加揉挼,再略炒,另入文火铛焙干”,由此可见松萝茶工艺的关键是炒锅预热,快炒速冷,文火焙干,代表了晚明时期炒青绿茶最精湛的工艺。其后,龙膺将之传授给了他的哥哥。《茶解》的跋开篇就说“家孝廉兄有茶圃,在桃花源,西岩幽奇,别一天地,琪花珍羽,莫能辨识其名。所产茶,实用蒸法如岕茶,弗知有炒焙、揉挪之法。予理鄣日,始游松萝山,亲见方长老制茶法甚具,予手书茶僧卷赠之,归而传其法。…予晚年嗜茶益癖…茗必松萝,始御弗继,则以天池、顾渚需次焉”。

版权声明:本文为今日头条认证优质美食领域创作者“耕而陶的茶”原创撰写,欢迎博友在头条上转发,交流茶知识。

但,任何单位、媒体、个人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