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浔阳古城(浔阳古城文化旅游)
更新时间:2025-04-06 12:28:29
九江浔阳古城作为长江流域一颗璀灿的明珠、江西省的北大门,赣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中国历史上,既是一座名城,也是一座古城。可是,这座名城究竞有多“古”?长期以来,都是一个谜。解放前,世人只知道:庐山汉阳峰上有石刻“禹王崖”。这无疑是后人对传说中,为治理水患,来九江观地形、察水情的夏禹的纪念。《禹贡》中记载的商周时期的“九江”,系指长江中下游的南北地段,特别是指现属瑞昌、九江、湖口、彭泽这一“水盛流众”的区域。“九”,在这里宜作“泛指多数”的解释。这大概就是九江的来由和原意。中国古代史上的“九江”、“寻阳”、“柴桑”、“浔阳”、“江州”,虽被世人公认为现九江市区的前身,实际上却经历了一个“南迁东徙”的过程。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寻阳”在江北黄梅县境内;“柴桑”在今九江县马迥岭乡荆林街附近,距离现九江市区45公里;“浔阳”在今九江市西郊的赛城湖农场的鹤问寨,隋开年间,由于江水泛滥,城池被淹没,方东徙相距15华里的湓口城。真正九江城的最早雏形,乃是人称的“灌婴城”。也就是汉初名将灌嬰在龙开河流入长江的要冲处,为成守需要而筑起的湓口城。三国时期孙权,曾在此令人掘井,偶得一口故井,并在井壁上发现刻有:“高帝六年颖阴候所开”。孙视为吉祥之兆,命名为“瑞井”。唐代以后又称“浪井”。此井保存至今。浔阳之“浔”史籍表明,唐以前无水旁,到唐代,“寻阳”才改为“浔阳”。南唐灭杨吴后,改称为德化县,一直沿用至清代。其间一千多年,德化属州、路、府的治所。南宋时,还一度成为江南西路治所,相当于如今的省城。
标签: 旅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