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阳光洒在平遥古城古老的街道上,青砖灰瓦仿佛诉说着一个遥远的故事,有人说
更新时间:2025-04-20 09:02:53
早晨的阳光洒在平遥古城古老的街道上,青砖灰瓦仿佛诉说着一个遥远的故事。有人说,人老了最看重的,是回忆和体验。山西最近的一个政策,却让无数老年人的梦提前成真。60岁以上游客,免门票畅游全省国有景区,这消息一出,瞬间成为热议的焦点。免费的景区名单中,不乏平遥古城、五台山、云冈石窟这些世界级名片。这么大的手笔,恐怕连精明的晋商祖先听了都要竖起拇指。很多人感叹,山西这波操作不是一般的赚人心。
事情还得从山西的定位说起。作为中国旅行业的“老将”,山西有着厚重的历史资源,可是多年屈居次席。你看隔壁陕西,一提到兵马俑、大雁塔,比它的五台山、平遥古城响亮得多。再看看愈发国际化的北京胡同文化、上海滩情怀,山西确实有些吃亏。旅游经济这盘棋是好下场,但山西迟迟没能找到破局的办法。有人说,山西就像一个老练的木匠,精雕细琢,但不懂吆喝。这次60岁以上游客免门票的政策,像是一个振聋发聩的大喇叭,让人们重新审视这个沉默的省份。
这事一经官宣,老年游客的心情是真激动。有的老爷子当天就找儿女订火车票,说一辈子都没看过壶口瀑布黄河咆哮的盛景。这类场景比比皆是,铺天盖地的预定电话让本地不少酒店差点没焊死电话线。平遥古城那些门口专卖皮影戏的小姑娘,也觉得奇怪——怎么这几天来了这么多头发霜白的爷爷奶奶,“围观团”都快要比游客还多。
再看壶口瀑布,它一侧属于山西,一侧属于陕西。多年竞争中,游客常因为交通便利选择陕西侧,而如今突然发现,其实在山西这边看得更加壮阔。似乎冥冥之中,山西这一招正好击中了对手的“软肋”。不仅景区门票免了,细细一查各地方的政策发现,连停车、交通费都贴心地降了许多。官方数据登时传来,山西省各大景点客流量暴增,夜晚的客栈灯火通明,连本地小商贩们看热闹时也笑得合不拢嘴。
不过就在表面繁荣的背后,问题也悄然而至。游客暴增对景区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义务讲解员忙得团团转,可服务质量又开始下滑。壶口瀑布附近的黄河沿岸有不少乱扔垃圾的情况,村民团队虽然被临时调来维持秩序,但人力、物力显然都捉襟见肘。再者,游客的年龄层几乎一边倒,中青年游客的比例骤减。免费政策固然吸引了老年群体,可山西年轻人的旅游比例竟然因此有所下降。这让人不禁感慨,吸引老年人是好事,如何不疏远青年人又难题重重。
虽说政策初衷是好的,但接踵而来的意外也不少。平遥古城的主街正好赶上维修,游客涌入时的尴尬场景着实让不少人困惑。悬空寺作为恒山的千年古迹,经历了数次加固后,如今依然面临安全隐患,偏偏遭遇这波客流高峰。景区管理人员向记者表示,一些旅客的随意行为加剧了隐患。不久前,五台山景区连发几起游客摔倒的小事故,皆因部分老人行山体力不足。针对一些景区的人流调控,政策执行团队正绞尽脑汁制定解决方案,但目前能见到的变化还未立竿见影。
更棘手的是经济上的分歧。餐饮、商贩觉得游客发展得很好,可酒店收入却未增反降。尤其是那种以门票附加收入为主要来源的中型景区,直接就变成了亏损状态。地方政府愿意承担短期经济损失,可长远来这些不能形成盈利的景区难免举步维艰。政策的颁布,原本指向简单的旅游业拉动,如今却依稀显出一种复杂的社会博弈的味道。
山西的晋商文化正因这种精明和互助精神而闻名于世。当年,晋商掌控了全国的金融贸易,甚至一度重塑了货币体系。但看似精打细算的晋商,其实也深谙如何让利于民。乔家大院这样的地方,不单反映商人文化,也隐约表明,商道中的不忘初心。如今,这次免费门票的举措,倒是有点“古商道精神”的影子。但晋商的成功不仅仅靠对外合作,同样需要个体的坚守。今后,山西能否平衡政策的口碑效应与实际经济压力,仍然是个长久的考验。
越往前看越觉得,这次免费政策其实更像是一场试验。不仅是山西能否通过这样的模式提升全年旅游的综合收益,其实也是探求一种有效的老年优待方式。中国是一个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国家,山西的这次尝试,能否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新思路,还需要时间来验证。有人说,这政策好比在窑洞里点了油灯,亮是真亮了,可灯油够不够才是关键问题。目前政策制定者正紧密观察,游客们在关注,社会舆论也在持续发声。这场试验,山西能否承受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