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西山龙门石窟(昆明西山龙门景点介绍一下)
更新时间:2023-05-05 20:31:12
龙门石窟,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吧,那你知道他的来历吗?好奇他有什么文化背景、神话传说吗?了解哪里更加适合游览观光吗?今天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在昆明西山原有风景区的终端。整个石窟从“凤凰啣书处”的旧石室到“达天阁”,全长66.5米。
第一期工程是从明嘉靖年间开始的。主要是在绝壁上开凿了一个宽3.14米,深2.72米,高2.7米的旧石室。石室可容纳10多个人,中间雕凿有一个石桌。室的正壁嵌“题滇池饯别图”等诗碑六方;北壁刻有道光进土何桂清撰写的《重修三清阁石洞序》;南壁镌《新开云华洞达天阁捐输功德题名碑记》,旧石室洞顶上缘岩壁浮雕凤凰一只,该凤凰高、阔各2米,展翅奋飞,口中唧书一函,表现了“黄帝在洛水,有风哪书,黄帝受而天下大治。”传说故事的意境。
第二期工程是由道士吴来清主持,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动工的。该期工程从旧石室凿石穿云,先立“普陀胜境”石牌坊于新开凿的便道,再螺旋蛇道,开凿了一个深3.41米,宽5.22米,高2.8米的“慈云洞”。石洞四周凿空,中间用原岩石雕刻了一尊高0.82米的观音和一对金童玉女。观音为送子观音,头戴束发金箍,身着道袍、膝前有一幼童,两边金童合十,玉女捧钵。左壁浮雕为骑龙的青龙星君,右壁浮雕是骑虎的白虎星君。第二期工程完成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历时15年。
由“普陀胜景坊”至“慈云洞”这段隧洞,洞与人差不多一样高,有时还得低头弯腰才能行走,如碰到两对面相遇,还须侧身贴壁,才能互相让开。靠临滇池那面的洞壁,凿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石窗,游人可边行走边观看滇池风光。
第三期工程分前后两个阶段,前段工程由杨汝兰主持,从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道光廿九年(1849年)九易寒暑,才打通从“慈云洞”到“达天阁”的隧道。隧道高1.7米,宽1.2米,全长约30米,被称为“云华洞”。后段工程由杨际泰主持,雕凿了龙门和达天阁,全部工程于咸丰三年(1853年)完成。龙门是达天阁前的一座石牌坊。达天阁石室是龙门石窟的精华。石室宽4.2米,深2.35米,高2.3米,有三个拱门。正门门头刻有“达天阁”、“天临海镜”;左右侧门的门头分别刻有“名山”和“石室”,中间的两根石柱上刻有副颇有哲理的对联:“举步维艰,要把脚跟站稳;置身霄汉,更宜心境放平。”
横额之上还凿有一个花瓣形的小石龛,龛内雕刻有端坐的老君和侍候的小童,人物大小不足一-尺,但情态生动。石室内的顶棚正中,雕有仙桃-株,熟透的桃子沉沉欲坠,四周则祥云缭绕、仙鹤翻飞。正面石壁凿有一神龛,龛上有三尊高约1米的石雕,正中右脚踏鳌鱼,左脚往上抬蹬;右手高举握笔,左手横胸擒龙的造像,是赫赫有名的“魁星”。左右两边的造像分别是文昌、关圣。
最令人赞叹的是:石室内外,神龛、香炉、花瓶、神像、云纹、仙桃、白鹤、门洞、楹联、碑刻、乃至几米之外的“龙门”石牌坊,六十几米之外的“旧石室”都是根据天然岩石镂空精雕细刻而成的。整个龙门石窟既精雕细凿,又气势磅礴;既独立成章又浑然一体,不愧是石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然而,即便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也很难完美无缺,也很难白璧无瑕。开凿“达天阁”石室的一位艺人,他与伙伴们整整干了十年,眼看大功就要告成了,但当他最后凿到魁星手中高举的朱笔时,一不小心,竟把细长的笔杆凿断了。这失误,他认为既给整个艺术带来了庇点,又对不起以后云南的所有士子,因为按当时的说法,魁星的笔杆被凿断,乃不祥之兆,这厄运将应在云南的士子身上,预示着云南士子将来的科举考试将不太顺利。这种愧对家乡父老的过失,使艺人难过万分,一气之下,他竟纵身从龙门上跳了下来,用生命以谢云南父老。
每次游龙门,我们都会长久地站在魁星旁,沉浸在这个悲壮的故事里。我们被艺人崇高的职业道德所感动,我们被艺人视名誉和艺术胜过生命的精神所折服。现在一些工程,现在的一些艺术,之所以质量差、寿命短,就因为不少工程师、艺术家以及具体施工的工人,缺少认真负责的态度,急功近利、唯利是图,设计、构思时投机取巧;施工、建造时偷工减料,有的主管人甚至因大吃回扣、大收贿赂,放弃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检查,致使许多工程还没完工,就出现严重的质量事故。抚今追昔,真使人更加怀念这位为艺术献身的民间艺人了。
来源:快资讯网 如果您喜欢此类文章,请关注或使用评论功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