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说走就走旅游网)

更新时间:2023-05-14 14:42:34

2014年9月,刚结束我的30岁生日。工作7年,到过许多城市,也走过了几个国家。23岁时列下的“30岁前必做清单”,算是完成了一半。

曾流浪在浪漫的巴黎街头,醉倒在希腊的漫天深蓝中,奔跑在新西兰一望无际的草原;也看过日本的樱花、喝过巴西的咖啡,和印度阿三一起体验南亚的神奇,许是30岁还不算老,现在想来,一切都是那么地清晰。30岁了,做一次整理,准备接力下一段人生之旅。

日本篇

2011年春,有幸受友人之邀,前往那个我们曾经恨了十多年的国度。这个“鬼子”肆虐的国家,不像印象中蛮狠、凶残、不讲理。相反地,礼仪掺着脉脉温情,流淌在这个国家的血液里。并没有刻意赞美,也不曾忘记他给我们带过的伤痛和血泪,我只是很单纯地,以一个旅行者的态度,去对待这个只听说却未曾见过的国家。

3月底,日本街道两旁的樱花缓缓绽开。去横滨,赶上了一年一度的赏樱会,偶遇盛装出席的年轻夫妻,蹩脚的日语轻声问候,“够你急哇”卡在喉底,甚是没有底气。年轻妇人看出了我的窘迫,甜甜一笑柔声化解,要是30岁后再去一遭,日语想必依旧蹩脚,却是怎么也不会让我着急。

习惯广州拥堵的城市交通,日本的三角路口还是让我小小地惊艳了一下。

新西兰

我一向向往空旷的草原,比如蒙古,比如新西兰。蒙古久未成行,新西兰倒是去了一趟。见到了许多牛羊,马倒是变得稀缺起来。没见到草泥马,所幸还是做了一次骑行帮。

哪怕几年后,皇后镇Fergburger汉堡永远也不会使我忘记。因为太想吃了,为了排队,差点耽误了离行的火车,还好,值得。

印度篇

这是我第一次出国,可能是因为这段经历太珍贵,所以我把他放在最后来谈。

对于广东人来说,香港电影陪伴着我们的童年。对印度还没形成清晰完整的印象时,通过港片,大致总结了3个关键词:阿三、飞饼、吹蛇。到印度,特地搜索一番,在各个旅游景点里,都不难发现吹蛇人。一团布帽,一把吹笙,三条蛇,完全就是记忆里的样子。

印度的食物都是黄橙橙的。有一种鹰嘴豆或米做的发糕,松软可口,外层还涂上了满满的酱和香料,至今我还记得他的味道。

很多人都知道,在印度,牛是神一般的存在,而事实上,确实是这样的。印度人认为牛是人的神,因而他们崇敬牛,爱护牛。但在印度,也并非吃不到牛肉,听说,在穆斯林区,你还是可以买到牛肉的。就是,小心别碰上印度教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