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袁家村旅游攻略-袁家村一日游攻略袁家村美食推荐
更新时间:2023-05-15 16:11:16
一、咸阳袁家村旅游攻略
袁家村位于陕西咸阳市,是4A级景点,景区的面积并不大,但街道非常多,除了迷人的风景之外,还有多种多样的陕西特色美食。前往咸阳旅游,一定要去袁家村,能感受当地的名俗文化。
景点概况
袁家村是AAAA景点,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隶属于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直线距离西安50KM,驾车大约一小时。在西安城北城南汽车站以及咸阳汽车站均有直达袁家村的旅游大巴专线(想知道如何前往袁家村吗,会在文末告诉你哦)。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最地道的陕西特色美食,住在别具一格的原生态民宿,体验特色的陕西民俗文化。
袁家村面积并不大,核心景区也比较的小,但景区内小街道非常多,初来乍到的你很可能会在众多的街道中迷路,所以下边这篇攻略或许可以帮到你哟。
游览路线及景点
游览线路
袁家村村口→村史馆→村长接待室→游客服务中心→康庄老街→作坊街→回民街→祠堂东街→戏楼/财神庙→祠堂西街→王家茶馆→书院街→秦琼墓→酒吧街→艺术长廊→游客服务中心
景点
村史馆
袁家村的村史馆位于袁家村的村口,村史馆内部的展览分为历史篇、创业篇、成就篇与荣誉篇,这里主要陈列的一张张照片、一面面锦旗无不向人们诉说着袁家村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卓著的创业史,令游客真切的感受到袁家村村民勤劳勇敢的作风和淳厚朴实的民风。
康庄老街
康庄老街非常的短,位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的后方,老街内部有几家值得一逛。另外,景区唯一一份的手绘地图就张贴在康庄老街的入口,建议大家在游览袁家村之前,先浏览一下地图,可以快速的找到你想打卡的景点与美食。
回民街
袁家村的回民街正是西安回民街原汁原味的缩小版,听当地人说,为了保证回民街美食味道的正宗,西安回民街各家店进驻袁家村时都是老板亲自带队,而且还在袁家村回民街内部修建了一个迷你清真寺,方便了回民的礼拜习俗,可见西安回民街对袁家村游客的重视程度。
在这里你可以吃到牛羊肉泡馍、羊杂汤、粉蒸羊肉、羊肉饼、糊辣汤、凉皮、米皮、韭饼、镜糕、甑糕、羊肉臊子_、黄桂柿子饼、蛋花醪糟等多种小吃。
祠堂街
祠堂街面积比较大,来头也不小。里面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美食像四川成都担担面、东北干肠红肠、安塞王家湾地椒羊肉等等。当然。这里还有打铁、剪纸、竹编工艺、泥人文化馆等民俗类手工艺品以及百年老字号的传统手工作坊,可以让大家真切的感受到传统民俗文化的精髓,宝贵的地域民俗文化的信息将得到了保护和传递。同时,祠堂东街充满了浪漫和文艺的气息,有许多网红小店坐落于此,在这里逛的话,总感觉自己像在大理古镇,真的美不胜收。
袁家村必体验
品一壶茶
说到茶,袁家村最有名的两大茶馆——童济功茶坊和童济功茯砖茶手筑体验馆是必去的地方。童济功茶坊在康庄老街最热闹、最繁华、游客最集中的地方,似乎每一个来到袁家村的人都知道这里,都要在这里停留,拍照,喝茶。茶坊本身是一座戏楼建筑,是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迹。
参观传统手工作坊
走在古朴典雅的小巷,两边店铺林立,作坊鳞次栉比。有油坊德瑞恒、醪糟坊稻香村、豆腐坊卢氏豆腐、醋坊五味斋、布坊永泰和药坊同顺堂等等。下面就简单介绍几个较有特色的手工作坊给大家。
二、袁家村一日游攻略袁家村美食推荐
袁家村是一个充满了古朴厚重感的特色小镇,这里的文化源远流长,充满了古代大西北秦文化的核心要素,这里的特色小吃名满天下,带着一丝期待和眷顾,下面给大家分享袁家村一日游旅游攻略。
“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dai)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着车车进咸阳。”
一个字一段话一片情
上面的这段民谣是一个字的笔画顺序,这个字和吃息息相关,和咸阳脉脉相连。
在陕西一说到吃,就想到biangbiang面,一说到面又想到了咸阳,这一段民谣说的就是这个只能用拼音代替,说吃和面的字如果说老关中文化在咸阳,那么礼泉袁家村就是吃货天堂。。
“biáng”字用打字软件写不出来,只能手写,据说康熙大字典能查出来,这就厉害了我的秦人祖先,代表着历史的深厚和文化的渊源。字是谁造的,已无法追说,单看这个字就是一种文化的享受,形象意会。
字型构造既概括了此面的特性,体现了原料、调料、制作工艺、辛勤操作、食客感受等。又展现了秦人心底宽广、有棱有角、大苦大乐的性格气质,映射了山川地理与世态炎凉,组成了陕西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面有多好吃,此处省略一万字,只怕一万字都不够诠释它的意义和文化。传说当年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吃了此面后,将其视为“御用”面食,九五之尊的皇帝御用后,自然不能让平民随意在吃到,故御赐复杂字型,令百姓无法写出一说,有诗曰:“推车咸阳街头转,遇见官府老爷汉,禀告君王好御膳,君王知晓要接见,端来一碗biangbiang面”。
秦始皇十分喜爱此面,高呼“保我大秦江山!”为鼓舞民心、号召保卫祖国,御笔写下此字。
吃,在陕西不仅仅是裹食饱腹的基本生存条件,而是一种渊源留长的文化。陕西是农业大省,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生活安居,自古就是安家立业的风水宝地。
安逸富足的生活状态并没有让我们的老祖先只享受生活,而是让生活锦上添花。开拓出了无数种平易近人,接地气,烟火味浓,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的小吃美食。
前几天看到一组统计,西安已经是全亚洲小吃排名第二,花样味道之多,足矣让人眼花缭乱,原来,吃还有这么多的渊源和文化。
关中印象——袁家村就是一个陕西小吃集中的汇聚地,没有你吃不到,只有你想不到,看不到的各种美食,今天就走起,二下咸阳——礼泉袁家村,开启吃,喝,耍,浪。
说罢古咸阳,道出今咸阳。生平为地道的西安长安人,几进几出咸阳古原,均擦肩而过,从未见过这座城的尊容。每从渭河大桥上疾驰而过得时候,就想,桥的对面就是咸阳。去机场的时候,当飞机升空,看着脚下那一片灯火阑珊的地方,心里还记着那是咸阳。
一直没去过的咸阳让我心心念念,袁家村也只来过两次。第一次是侄媳妮子宝宝大婚后,一家人在一起拉家常,听说爷爷,大姑,二姑都没去过袁家村,一下嘴张成了一个圆
,惊得下巴掉了半天,就像你说你是陕西人,却没吃过biangbiang面的感觉。妮子宝宝就决定必须让我们去一次,因为那是她的故乡和村庄。
过年正月十六,在妮子宝宝的盛情下,全家起营,二十号人马,男女老少,浩浩荡荡走起了咸阳袁家村。刚到妮子宝宝的家就闻见了一股酸辣香,厨房里热气腾腾,几个人在忙活着。原来大哥大嫂给我们做了地道的礼泉臊子_络,一碗臊子烩天下,荤素不忌,有汤有菜,煎火美味,口味自己还可以随意调制添加。
单看这_络的颜色,红油亮,豆腐黄,韭菜翠,木耳黑,_络白,细白的_络撒上鸡蛋摊饼和西红柿臊子,银丝飞线,乾坤爆满;在闻一闻这味道,酸辣鲜香,和臊子一综合,回味绵长;挑起来吃一口,油香、光滑、爽口、酸辣,细筋绵软,过喉利索。
两碗下肚,身上的寒气一扫而光,托妮子宝宝的福,这是首次在咸阳地界上吃当地传统美食。
酸辣香筋的_络面
第二次是妞宝学校考试双休,周六是古会,周天本来计划去秦岭爬山,担心寒气太重,老人腿脚不方便,就提议去袁家村转转。如今高速公路直通任何地方,去咸阳和走亲戚一样,一个小时左右就到了,更不用像过去推车车备干粮。
上次来是过年,人多热闹,没细细的看,第一眼的印象就是格局非常像丽江古城,尺把宽深的水从每家门口源远流长,各种美食小吃看得我眼花缭乱,恨不得把每样都吃一口尝一尝。这次来没给妮子宝宝说,要不然热情好客的亲家又不得安宁了,上次正是旺季,却请了假,陪着我们和导游一样解说介绍,再给安排一桌丰盛的特色小吃,末了又给带了酸奶,麻花,蓼花糖,油旋饼。这次实在是过意不去打扰了,就直奔而来,主要也是婆婆没来过,想陪她老人家一起看看老关中民俗院,体验回味记忆里的关中模样。
老关中民居
这是一座有这四个城门楼的村庄,地方不大,典型的关中民建,村里的商户也是地道的本地人,也就渲染着浓浓的关中民俗民风。村南一溜整齐的客栈干净,明亮,温馨,还有关中特有的四合院,高门楼,两边厦房,(陕西雨少,房子只盖半间的叫厦房)中间天井,(天井在院子中间,下雨全都流进院子的水窖里,肥水不流外人田)后边安间大房。宽敞的街道两旁树木顶天立地、郁郁葱葱。树后边整齐的楼房。
这些楼房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古代风格。一般门面都是仿古建筑,砖木建构,雕梁画栋,非常气派。进去看了一下,里面则古今结合,设备齐全。每家被编上号码,便于客人找寻,而且都有农家乐,窗明几净、厨香萦绕。
一进南门街道,婆婆就被手工制作的棉鞋,布鞋吸引住迈不开腿了。
拿起这双细细端详,舍不得的放下,又拿起那双左观右看,看着针脚手工是否端正细密,再看看样式新颖漂亮,问了守摊的阿姨,听说20元一双小娃鞋,立马说,不贵不贵,年轻人不会做,就不知道做的人,这手工活有多辛苦和难场(艰难)。我就问:妈,你看这袁家村咋个样嘛?她笑着说:好!来到这里,看到这些原生态的农家生活画面,好像让她有种穿越时空之感,仿佛又回到了她们年轻的时候,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正当壮年。
中国古镇,关中印象
村委会石碑说起吃,我这个吃货一下就来精神了,小吃街,回民街,祠堂街,文化街,咖啡酒吧街。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青瓦房檐下挂着的大红灯笼,散发着浓厚古朴的关中韵味,仿佛回到了那到处是小商贩吆喝的关中老街市。沿街道两边一眼望去,油坊、药坊、布坊、面坊、醋坊、茶坊青砖旧瓦的老宅一字排开,一路走过去这些豆腐坊、醪糟坊、醋坊、辣子坊、散发着各色食味。各家小吃独具特色,不尽相同,都是用传统老工艺的手法,做出一道道美味地道的关中美食,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食材就取自袁家村,比如煎饼,包子,饺子,菜盒里面的野菜,是农民清晨刚从麦地里挑出来的,而辣椒面则是村子的辣椒坊和后院的一头老驴一圈圈拉着石磨,磨出来的。
烙面:袁家村所在的礼泉烙面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食品。烙面古称饼面、汤饼、煎饼等,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早在秦朝时就有“大秦第一面”之称,面条复杂的制作工艺,就可称为艺术。此处再省略一万字,和_络一样,反正吃一碗就对了,绝对没错。
烙面
袁家村的酸奶较好,都是村民自制的发酵酸奶,来这里的大部分游客都会选择给亲戚朋友带一些回去。奶是自家奶牛产的奶,打开盖子一层黄色厚厚的奶油,醇香细滑,爽口不油腻。鲜奶纯乳酸菌发酵,口味鲜美营养,价值自然也极高。
醇香细滑,爽口不油腻
稃子:稃子俗称土醪糟,是广泛流传于北方民间的一种传统小吃,以大麦仁发酵_制而成,具有生津润燥、化谷消胀、理气宽胸、利水泄湿之功效,味道甜美香醇、冷热皆宜,广受人们喜爱,现濒临失传,在城市已不见此物。
稃子
自制农家老豆腐:刚出锅的老豆腐冒着腾腾的热气,酱油醋水,上面漂一层红红的油泼辣子,撒点炒熟的绿菜,看着都过瘾。有淡淡的豆腐苦味,但是非常醇香。这种感觉是在城市里没有的,也吃不到。
老豆腐
凉粉:这不仅是美食小吃,也是我的最爱之一,更是一份童年记忆。别看辣子多,其实一点也不烧胃,是一种可口开胃的香辣酸。放上辣椒油、醋汁、自制花椒油、蒜水,芥末等,再放上些水灵灵的黄瓜丝,好看的基础上增加了脆脆的口感。
凉粉
搅团:做为西北一特色吃食,定义为“用杂面搅成的浆糊”,在这关中民俗体验的袁家村不得不说。那在60-70年代可以说是农家的救命饭。吃法有两种,一种是水围城,一种是溜鱼儿,包括玉米面搅团,洋芋糍粑,杂面搅团,麦面和荞面都可以做,浆水酸爽,醋水稀汪。在西北有一种说法:谁家娶的媳妇儿贤不贤惠,是要看看她打的搅团光不光或_道不_道。这个也不用细说,来了你吃一碗就懂了。
搅团
可以带走的油泼辣子,辣椒酱...都是现磨现做。还可以用锅盔夹点辣子尝,特别香!这就是陕西十大怪之一的“油泼辣子是道菜”,真的可以当菜吃。泾三高的石子馍,蓼花糖,江米条,泡泡油糕,菜疙瘩,只恨自己的肚子太小,口袋的钱也太少。
还有这寻常可见的麻花,一根两元,用袁家村磨坊的面粉和油坊的菜油,通透体黄,尝一口,松脆可口,也是必带特色。一溜姑娘大妈坐在凳子上,头上顶着兰帕帕,认真的搓麻花,都供不应求在门口等候的游客。这里还能看到非常有年代感的馓子,关中过去节庆常出现的食物,现在很少有人做了!都是纯手工制作,可以随意观看,也不添加任何不利于人身体的添加剂。麻叶也是在过去的关中,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上的好东西。虽然过年自己都要炸上一袋,在这里看到,还是别样的亲切。
馓子
再有关中地区农村的手工挂面,也是面食的一绝。做手工挂面其实非常的辛苦,每天晚上就要开始和面,首先要经过拌、揉、发酵,然后是切面,搓面,全都是手工制作,全程约3-4小时。而且干面是空心的,在锅里煮两开就熟了。细筋滑软,非常好吃,买来送人,也是非常用心的礼物。
挂面
各色美食
关中民俗
吃货天堂
面的种类怕是说上一天一夜都说不完,别说一样样的挨个吃一遍,单是做法和种类都足以让人眼花缭乱,我这个老陕都自愧不如。长的,短的,宽的,窄的,薄的,厚的,圆的,方的,扁的,粗的,细的;干的,稀的,油泼的,臊子的,炸酱的,烩的,炒的,蒸的,煮的;酸辣的,油汪的,麻辣的,清淡的,三鲜的,素的,荤的,唯独没有甜的。外地人不理解陕西人为啥爱吃面,就不知道面的花样之多,口味之全,吃上三个月面都不带重复的。煮完面都面汤都不倒,还要留着滋润一下,一般进店吃面,都是先来碗汤,两瓣蒜,自己倒自己掰,吃完面,再喝一碗,暖胃清口。
掉在了面堆里,我看扯面光,biangbiang面宽,棍棍面筋,臊子面香,蘸水面长。难受纠结了几个来回,坐在一个搓搓店里倒了一碗面汤不走了。虽然人很多,俊男美女,无一例外的端着大老碗吸溜吸溜的大碗吃面,大口喝汤。我也扎起头发,端起自己的碗圪蹴(蹲)在店门口吃起来,形象不形象的你就不管了,反正就是_扎咧(好)。辣子红,野菜绿,豆芽黄,酱油鲜,酸醋香,油泼的不多不少,油而不汪,入口筋道耐嚼,越嚼越香。路过的人也看的驻足问,女子,这面咋样?好吃!还有人走过了拧着脖子再看一眼,说,这面看着挺好吃的,我也想来一碗。吃了一碗面,喝了三碗汤,胃也暖了,肚也圆了,身也困了,午后的太阳温暖明亮,真想坐着不走了,还得给后面等着吃面的人腾(让出)地方。面品种多的我不罗列了,你自己尽情发挥想象吧。
蘸水面
拔刀面
_面
驴蹄子面
粘面
手工搓搓面
走在回民街,我感觉又回到了西安的大皮院,老童家牛羊肉,老孙家泡馍,小贾甜食店,黄桂柿子饼,走到北口,居然是盛家瓤皮,和红红酸菜炒米,马三包子,还有夏家十字的甑糕,油糕,唯独少了最喜欢吃的穆萨砂锅。那亮晶晶的手工冰糖,用线掉在柜子里
,照上灯光,如同水晶一样晶莹剔透,闪闪发亮。各种烧烤也是如火如荼,烟雾缭绕,烤肉师随着激进的民族音乐边跳边唱边烤,即使不吃
看着也很热闹,不少人拿了手机都在拍照。还有一座清真寺在闹市中寂静安然。
回民街
小贾甜食店
老孙家泡馍
马三汤包
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
老冰糖
如今现代气息也撩拨着袁家村和游客,有需求就有市场,既然来吃喝玩乐,就吃个颤活,喝个痛快,玩个尽兴,乐在其中。游乐场就是玩乐的天堂,现代欢畅,惊险刺激,远远就听到游客的兴奋尖叫。项目多,机械全,大人小孩都可以选择不同的项目,来感受这游戏的欢快。鬼屋,旋转木马,碰碰车,飞车旋转,我们全部都体验了,也把魂飞出去在转回来了一遍,最后惊魂未定的摸了摸胸口,幸好,心还依然在。游乐场门口的棉花糖做的特别漂亮,好多种花样,还可以同时做好几个颜色。女孩子,见了自然就走不动,看着姐姐不一会就做了一个三色的玫瑰花,轻巧漂亮,一根竹签绕几下就好了。也想体验一把,当然是可以的,袁家村人热情好客么,竹签拿在妞宝手里却不那么听话,虽然没有花的形状,也给爷爷奶奶各饶了一个大大的棉花球。既吃又玩,老少都很开心。
各种手工作坊也是满街满巷,磨坊,油坊,手工面坊,醋坊,茶坊,手工织布坊令人目不暇接。老爸和婆婆每到一个地方,就给我们讲这些作坊的工艺和工具,他们曾经都熟悉的场景又被这些一一的激起了回忆。织布坊停留的时间最长,现在重新时兴起来的老粗布,又进入人们都生活和视线
做衣服舒适贴身,吸汗防尘,做床单结实耐用,冬暖夏凉。走进这老布坊,靠墙摆放着纺线和织布机子,墙上挂的是各种织布纺线的工具,北边一个大炕上还有一架纺线机和和棉花捻,一位阿姨正在做一件小孩的棉袄。织布机子上,一位大妈熟练的演示,织着白兰相间的大花格子布,木梭从织布机的线缝里“嗖嗖”穿过,最响亮的是那“唧唧、唧唧”的脚踏机_声,左一脚,右一脚,就是木兰诗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场景。一旁的大伯用铁锤“咚咚”锤打着织好的布匹,据说捶打后布匹就会更加柔韧延展。
看着这些熟悉的工具和工艺,婆婆兴致勃勃的讲述了过去在生产队的时候,纺线,染线,拉布,织布,这些过程,滔滔不绝,高兴的喜笑颜开。看着两位老人开心的回忆过去,这个地方真是来对了。每一家作坊都能带给游客不同的传统手工技艺和体验,从原料到成品,都可以感受。对于游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放松身心的游玩与观赏,更是一次与关中民俗历史风情的对话,尤其是六十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是更接地气的的旅程。
辣子坊
油坊
皮影店,老艺人正在细心认真的着色。昏暗的房间里挂满了形色各异、大小不一的皮影。老人弓着背,经年累月布满黑色皱纹的手,拿着画笔,一笔一画细细描着皮影,我秉着呼吸在一旁静静地观看,生怕打扰他。对面的不远处就是马勺脸谱,一般选用优质的桐木、春木、桃木等树材,马勺艺人必须要有深厚扎实的画工才行,脸谱以大红大绿层次丰富的脸谱图案和乡土气息来凸显西北特色。不远处各种形态各异的葫芦被打磨的黄金发亮,还有山核桃串起的各种精美绝伦的工艺品,我觉得只能欣赏,不可触摸,那是对它尊容的一种亵渎。
葫芦
马勺脸谱
核桃工艺品
转了一周八载,该走的,该去的,该逛的,该吃的,该喝的,该玩的基本都过了一遍,就剩坐下休息喝茶了。王家茶馆也是比较有特色的地方,茶自然是最特色的,比茶更特色的是人。不仅人好茶香,而且能说会唱,发明了文明全国的拉风箱表演,一下子成了网红。欢快的音乐,喜感的表情,销魂的姿势,左手随着音乐的节奏合拍的拉着风箱,右手扶着长长的大烟袋,装烟的包包也随着姿势有节奏的摇晃,网络送名号“销魂风箱爷”。
"童济功"茶馆也是清代关中地区的老字号茶馆。最大特色是煮茶老汉会一边唱着秦腔,一边随着韵律拉风箱煮茶,自唱自伴奏。而如今"童济功"茶馆茶馆在露天地里撑着大伞,茶客满满。所卖的茶是本地特产"泾渭伏茶",属于黑茶的一种。这种茶喝起来口感醇厚,特别经泡。茶楼,不仅是关中传统文化的的一个缩影,还用传统的方式阐释了陕西的茶文化。
王家茶馆
童济功
销魂风箱爷
走在这四棱见线,青黄相间的清水砖墙,看着那那厚重带着铆钉的乌漆大门,门上雕刻着关中传统风格的门楣,以及那一间挨着一间的手工作坊。置身于这犹在上世纪初的古街,青砖白瓦黄土墙的老宅,不仅突出民俗风情的原生态,而且营造出了关中民俗村特有的感受体验。几条老街,生动的再现了关中的市井民俗风情,彰显博大渊源的关中印象,袁家村当之无愧陕西版的“清明上河图”。如今腾飞中的袁家村,已更成熟的稳重端庄,迎接每一位来的游客,乘兴而来,即兴而归,吃在咸阳,乐在礼泉的这个小村庄里。
财神庙
运送茯茶
祠堂街
酒馆
关中印象石碑
三、有什么好的旅游攻略
计划去西安旅行的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