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东北文化重地,来看看辽宁国保清单吧?”
更新时间:2023-05-17 19:12:48
奉国寺内佛像 图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身处中原与东北地区的分界线上,辽宁一直以来都是农耕与游牧文化交融之处。
多数时候,它以中央王朝的边疆地带出现在版图中,而几个以辽宁为核心文化区的政权,都为辽宁留下了灿烂的历史遗迹。
沈阳故宫 图源/美好辽宁文旅之声
红山文化为辽宁留下了重要的宗教祭祀遗址;十六国中的“三燕”(前燕、后燕、北燕)为朝阳留下了龙城遗址和大量珍贵的墓葬;大辽王朝留下了一座座千年古塔和佛寺;满清王朝留下了一宫三陵;民国时期的奉系军阀为沈阳留下了大量民国建筑……
辽宁省人文地图 图源/学习强国
辽宁共计144处国保,本文将按照历史时期顺序,择其中精华者讲解,详细名录附于文末。
01
红山,北方玉文化中心
距今5000年前,中华大地上“文明火花”如满天星斗,其中有一束闪耀北方,它就是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地处西辽河流域,以玉为尊,出土了不少造型奇特而又特色鲜明的玉器,如C形龙、玉玦形龙、斜口筒形玉器、勾云形玉饰……成为史前时期北方玉文化的中心。
01/ 牛河梁遗址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的重要遗址
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境内的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年代约在公元前3600年,分布面积1.2平方公里。
女神庙遗址 图源:朝阳牛河梁遗址博物馆
祭坛遗址 图源:朝阳牛河梁遗址博物馆
积石冢遗址 图源:朝阳牛河梁遗址博物馆
1983年开始发掘,其中发现一处半地穴式建筑遗迹,由一座多室主体建筑和一座单室建筑组成,壁面涂画红、黄、白色的彩绘。室内出土的泥塑中有一件真人大小的女性头像,面涂红彩,眼嵌淡青色园玉片,因此考古学家判断该遗迹为当时社会的“女神庙”。
另有一座分三层石筑圆形“坛”址,周围有多处积石冢墓地,冢内砌筑大小石椁墓,随葬品包括精美的猪龙形环状玉饰。
牛河梁出土精美玉器 图源/搜狐网
牛河梁遗址所发现规模宏大的“坛庙冢”祭祀礼仪性建筑,成组的女神像和以龙、凤、人等为题材的成套玉礼器,表明此地已形成史前宗教圣地和政治中心,红山文化在距今5000年前已产生稳定、独立的政治实体,率先跨入古国时代。
02
从游牧先民到纳入中央王朝版图
自商周至秦汉,这一时期的辽宁从东北远古氏族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受到中央王朝的影响。前者以辽东半岛的巨石文化为代表,后者以渤海之滨的姜女石遗址为象征。
01/ 石棚山石棚
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石棚
辽东半岛巨石文化的代表性遗存
石棚是古代的祭祀和丧葬的遗存,以几块大石板支盖而成,顶盖宽大厚重,在北半球特别是东北亚广泛存在。
中国的石棚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沿辽阳、海城、营口、盖县到半岛南端一线分布着百余座大型石棚,据石棚中出土文物分析当属青铜时代遗存,当与部族君长的社会地位和祭祀有关。
石棚山石棚 图源/网络
析木城石棚@辽宁记忆
“石棚山石棚”为所发现的最大石棚,位于辽宁省盖州市二台子农场石棚村南台地上,高3.1米,盖石长8.6米,南面石板已失。另外“析木城石棚”高2.8米,盖石长6米,同为代表性遗存。
02/ 姜女石遗址
秦汉行宫
曹操诗中“东临碣石”之处
遗址位于葫芦岛绥中县万家镇的渤海之滨,为秦始皇东巡所建行宫,汉代沿用。该遗址利用海湾地势,以石碑地遗址为主体,黑山头、止锚湾遗址为两翼,恰如“一宫两阙”面对海上“碣石” (民间俗称姜女石)。
姜女石(碣石) 美篇@逗老
姜女石遗址@葫芦岛新闻
遗址出土了夔纹大瓦当、变形夔纹半瓦当和巨型空心砖等,并发现有规模宏伟的高台多级建筑。海岸边的宫殿与海中门阙景观,体现了秦汉时期对海中仙山的祈盼,以及中央政府对辽宁的开发和经略,也是秦汉统一多民族帝国的象征。
03
民族融合:高句丽与三燕政权
与魏晋南北朝同期的,在辽宁大地上出现的是高句丽政权和十六国时期的“三燕”(前燕、后燕、北燕)政权。其中,鲜卑文化与汉文化在三燕期间进一步融合,现存的义县万佛堂石窟,为分布最北的北魏石窟,反映了当时佛教艺术的发展水平。
01/ 五女山山城
高句丽政权的都城遗址
高句丽于公元前37年立国,后定都“纥(hé) 升骨城”(即为五女山山城)。公元3年,迁都“国内”城(今吉林集安),5世纪初占据辽东、玄菟两郡,427年迁都平壤,直至668年唐收复辽东。这一世居“高山深谷”的古代民族,在吸收中原和邻近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文化面貌。
@美丽中国
图源@欣中国
五女山山城位于本溪桓仁县城东北浑江右岸海拔800米的五女山上,是高句丽政权在西汉玄菟郡境内建立的第一座都城,即文献所称的“纥升骨城”。其独特的山城布局,断壁为城墙,以及用楔形石互相楔插的墙体筑法,开创高句丽山城建筑形制与筑城工艺的先河。
02/ 燕州城山城
高句丽晚期山城的代表
燕州城山城位于今辽阳市灯塔市岩州城村东,据史载为5世纪高句丽修筑的白崖城,辽金沿用。
图源@襄平怀古
城址南北长480米,东西宽440米,周长约2500米,面积约22万平方米。山城分为内外城,外城依山势砌筑,东高西低,南以悬崖为屏障,东、西、北三面用大石块砌成城墙,呈簸箕形;城内东南角的制高点上建有指挥台,四周筑有长45米、宽35米的内城。
山城墙体由青灰色岩石垒砌,高句丽遗迹包括大型建筑基址、房址、挡水墙、圆台基址、排水涵洞、水井、道路等。
03/ 三燕龙城宫城
十六国时期的都城遗址
东晋时期,慕容鲜卑崛起于辽西,先后建立起十六国中的“三燕”,即前燕(337-370年)、后燕(384-409年)、北燕(409-436年)政权。
三燕世系及年表 @辽宁省博物馆
三燕龙城宫城位于朝阳市双塔区,由龙城宫城南门遗址和龙腾苑遗址等部分组成。宫城南门遗址始建于前燕,经历了前燕、后燕、北燕、北魏、唐、辽和金元6个时期的建筑和改建,历时一千余年。
朝阳三燕龙城遗址宫城南门遗址 @辽宁省博物馆
南门遗址由三条门道、两道隔墙和两个墩台构成,墩台两侧有向东西延伸的宫城城墙。根据我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规定推断,三门道结构的南门应是三燕龙城宫城的城门。门道结构保存完好,为研究当时北方城市布局和城门形制提供了实物资料。
04/ 万佛堂石窟
东北地区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
石窟位于锦州市义县县城西北9公里的大凌河北岸,东西向排列,共有洞窟16个,分东西两区,窟外小龛13个,造像500余尊。全部窟龛始凿于北魏晚期,唐、辽、明、清等朝均有修补。
第六窟造像 图源/莲莲的小世界
西区第六窟的交脚弥勒造像依山雕成,高3.5米,叉脚倚坐在1.2米高的座台上,为万佛堂石窟最大的一躯造像。波纹发髻,细眉长眼,高鼻薄唇,是典型的北魏造像艺术风格。
万佛堂石窟飞天 图源/莲莲的小世界
此外,万佛堂石窟里的飞天和万佛图,也都是珍贵的佛教遗存。
04
辽塔与佛教建筑
辽朝,是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契丹族属东胡鲜卑族系,公元916年,由出自迭刺部的部落联盟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的契丹政权,是继匈奴、鲜卑、突厥、回鹘之后在北方兴起的又一个对中原产生巨大影响的政权。
辽塔分布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辽朝佛教盛行,佛寺、佛塔遍布境内,继承了唐代粗犷豪放的风格,又体现出草原民族的艺术特色,主要有四方三进式的佛寺和八角实心的密檐塔。据估算,现存辽塔约90座,占历史上所建的辽塔的1/4,这其中约有一半以上分布在辽宁。
01/ 朝阳北塔
五世同体塔世所罕见
朝阳的标志性古塔
位于辽宁省朝阳市慕容街(原双塔街)北端。因市内原有三座古塔鼎足而立,依其方位,俗称北塔、南塔(即朝阳南塔)、东塔(已倒塌)。
朝阳北塔是典型的佛舍利塔,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高42.6米,塔身各面浮雕四方佛、供养菩萨、飞天、灵塔,雕工细腻,营造了宏大的礼佛场面。
图源/小红书@北纬67度3分
北塔最早的地基为十六国时期的三燕龙城宫殿遗址,再上层的夯土台基为北魏太和年间所建木塔“思燕佛图”遗址。隋文帝时,在北魏塔址上再建梵幢寺塔,唐玄宗时又对梵幢寺塔进行维修,更名为开元寺塔。辽重熙十三年 (1044年),在唐代残塔的基础上重修,对塔体进行了“外层包裹”并加盖两层,更名延昌寺塔。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朝阳北塔有天宫、地宫,曾出土七宝舍利塔、金银经塔、琉璃器皿、佛经等大量珍贵文物,包括隋文帝仁寿年间御赐的舍利。
02/ 奉国寺
关东第一巨刹
奉国寺位于锦州市义县城内,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是辽代著名的皇家寺院。初名咸熙寺,金代改称大奉国寺。
其标志性建筑大雄宝殿,基本形制为单檐庑殿式,面阔九间,长48.2米,进深五间,宽25.13米,高达21米,建筑面积1829平方米,是东北现存最大的单层木结构建筑。
奉国寺大佛殿 图源/网络
大雄宝殿主供七尊大佛塑像,每尊佛前左右各有一胁侍菩萨相对而立,共七佛十四尊菩萨,是辽代原装。
殿内七佛指释迦牟尼佛和其出现之前的六位佛陀(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七佛信仰是小乘佛教的主要信仰,在北魏、辽金时期比较流行,如今奉国寺是国内唯一奉七佛为主尊的寺院。
图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同时,奉国寺大雄殿用七铺作斗栱,单材高近30厘米(折宋尺九寸半),比《营造法式》中规定的一等材高九寸还多。在国内早期建筑中使用一等材或超一等材的,一共只留存佛光寺东大殿、华林寺大殿、奉国寺大雄殿和金代重建的华严寺大雄宝殿四座。
03/ 崇兴寺双塔
国内仅存的一对寺前辽代双塔
崇兴寺双塔位于锦州市北镇市区(原广宁卫城)东北隅,是国内仅存的一对寺前辽代双塔。
崇兴寺双塔 图源/谁最中国
崇兴寺双塔 图源/筱溪听泉
据双塔的建筑风格考证,应为辽代晚期所建,元、明、清多有维修。塔后有明清所建的崇兴寺,双塔因而得名。双塔东西相距43米,均为八角十三级实心密檐式砖塔,东塔高44.46米,西塔高42.63米。
04/ 广济寺塔
密檐式辽塔之标准型
广济寺古建筑群位于锦州市古塔区老城,包括广济寺、广济寺塔、锦州天后宫和毅军昭忠祠。
广济寺塔建于辽清宁三年(1057年),为辽朝供奉宋仁宗曹皇后所赠三色舍利子而建。原残高53.11米,1996年维修后通高71.25米。由基座、塔身、塔檐、塔顶4部分构成。
广济寺塔@全景视觉
广济寺塔属于辽宁辽塔的标准型,为八角十三级实心密檐式砖塔。第一层塔身各面为“一主尊二胁侍三华盖二飞天、主尊趺坐于券龛中”的布局,第二至第十三层均采用叠涩法出檐。
广济寺塔@全景视觉
如今,塔身虽有风化,但表面依然保存有精美的雕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研究辽代佛教艺术和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例证。
05/ 辽阳白塔
辽宁省第一高塔
位于辽宁省辽阳市站前街道白塔公园内,原名广佑寺塔。因塔檐间立壁和塔腰八面均涂有白垩,故称白塔。
图源/辽阳文旅 李丙群/摄
塔高70.4米(含刹含基台),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结构,是辽宁省最高的古塔。基座塔身都以砖雕的佛教图案为饰。塔身八面都建有佛龛,龛内砖雕坐佛。
辽阳白塔的胁侍菩萨砖雕精美异常,有曹衣出水之姿,而其立姿飞天,则有“辽塔第一飞天”之美誉。
05
明清辽宁
明朝时期,辽宁再次划入中央王朝版图,结束自辽金元以来游牧、渔猎民族统治达四百余年的历史,也促使明朝的军事重心逐渐向东北转移。
明朝末年,建州女真在辽宁东部山区不断发展壮大,从苏子河畔「赫图阿拉老城」努尔哈赤的“兴王肇基”开始,女真人开创了大清王朝三百年基业。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辽宁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全面发展,盛京城(今沈阳)几经重修扩建,更显陪都的繁华与皇家气派。
01/ 兴城古城
中国唯一一座方形卫城
兴城位于渤海之滨、辽东湾西岸,是明清时期北方军事要塞,位于今天的葫芦岛市。为了防御北方蒙古兀良哈部落的袭扰,明宣德三年(1428年),镇守在此的总兵巫凯、都御史包怀德呈请督造了“宁远卫城”。
兴城古城 图源/星球研究所 杨中华/摄
兴城城墙平面略呈正方形,是明清城墙中唯一现存的方形卫城。城墙外墙以青砖包砌,内壁采用不规则的毛石砌筑,避免中间所筑的夯土松动,使城墙更加坚固。
兴城文庙 图源/携程旅行
城内仍保留较多古迹,如东北地区保存最古老的一座文庙——兴城文庙,钟鼓楼,祖氏石坊,等等。
图源/兴城文旅
作为边关重镇,兴城古城亦是明清历史的重要见证。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驻兵于此,屡败后金大军,取得“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让摇摇欲坠的明王朝又延续了近二十年。
02/ 沈阳故宫
别具满清东北风情的宫殿建筑群
沈阳故宫,是1625至1644年满洲皇室入关前,定都盛京期间的汗王及皇室宫殿,入关后改称为奉天行宫。
图源/美好辽宁文旅之声
沈阳故宫延续了传统宫殿建筑布局,与北京故宫相比,除了规模稍小之外,更显满、藏、汉族混合的民族风格和东北地域特色。
八角形大政殿和八字排开的十王亭,体现满洲早期游牧亭帐和军事贵族共治的形态。沈阳故宫里完整的清代火炕装置,以及彩画雕刻等装饰方面展示了浓烈的东北风情。
03/ 清福陵、昭陵和永陵
盛京三陵
盛京三陵,又称“关外三陵”,指早期的三个清朝皇家陵寝,即福陵、昭陵和永陵。清盛京三陵是明清帝王陵墓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古建筑的营建法式、完备的建筑规制,还是繁缛的祭祀典制、管理陵墓的职官体制等都与明清帝王陵墓一脉相承。
同时,清盛京三陵还是中国东北少数民族帝王在兴起过程中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因此,它保留了大量该时期一个民族从思想理念到审美情趣以及建筑水平、风俗习惯等诸多的文化信息。
清永陵 图源/清永陵
三陵之中唯一没有设在盛京沈阳的永陵,位于辽宁省抚顺市。三百多年前这里是努尔哈赤聚集八旗兵马、统一女真各部的基地,也是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的第一个国都。
永陵葬着后金的六位祖先,是大清皇帝爱新觉罗氏族的祖陵,可说“盛京三陵之首”,也是关于清朝龙脉传说较多的陵寝。所谓“龙脉”,风水中通常是指脉脉青山,而永陵背靠“启运山”,前朝“烟筒山”,正是风水里的青龙、白虎盘踞。
清福陵 图源/沈阳故宫博物院
清朝兴建的第一座帝王陵,就是清福陵。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寝,由于位于沈阳东郊因此也称东陵。
清福陵位于浑河北岸的天柱山,依山势而建,结构严谨,雕刻精细,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
清昭陵 图源/沈阳故宫博物院
昭陵为清太宗皇太极及其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陵寝,因坐落在沈阳市北端,故又称北陵。其规模宏大,结构完整,是清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清昭陵保有部分关外民族特色,又可见中原王朝陵寝规制,同时兼容明朝与满族的建筑特色。陵寝的主体建筑全部建造在南北中轴线上,其它建筑则均衡地安排在它的两侧。
04/ 北镇庙
保存最完好的镇山庙
北镇庙位于锦州市北镇市城西的医巫闽山南麓,是“五岳五镇”十大名山之一的北镇医巫间山的镇山庙。
北镇庙 图源/搜狐号@锦州文化
国内五大镇山分别是: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北镇庙是五大镇山中保存最完整的镇山庙,历代帝王在此祭拜医巫闾山的神灵。
北镇庙中心五殿 图源/北镇文旅
图源/小红书@在锦州
北镇庙始建于隋,现存为明清建筑。庙总体布局依山势南低北高,庙殿七重,主要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明清帝王多次来此举行祭祀大典,庙内遗留元明清石刻50余通和32位文武功臣的明代壁画。
06
民国辽宁,东北风云变幻
清末民国初期,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接管了东北。1928年张学良易帜,1931年东北被日本占领,一直到辽沈战役后解放,辽宁始终处于东北近代史风云变幻的中心。
01/ 张学良旧居
民国传奇在此发生
张学良旧居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其始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9月,民国五年(1916年)张作霖正式入住以后又不断扩建,逐步形成了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个部分组成的的建筑体系。
图源/张氏帅府
各个建筑风格各异,有中国传统式、中西合璧式、罗马式、北欧式、日本式。主要有大青楼、小青楼、西院红楼群及赵四小姐楼等建筑。
大青楼 图源/张氏帅府
其中大青楼堪称民国时期东北建筑的经典之作。大青楼融办公与居住为一体,作为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代主政东北时期的重要办公场所。曾历经两次直奉大战、东北易帜、处决杨、常、武装调停中原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
02/ 大连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
大连的标志性景观
大连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围绕在一个直径为213米、向外辐射10条道路的圆形大型城市中心广场周围,建造于1908年到1936年之间,绝大部分为当时日本关东州的重要政治、经济机构,设计师也绝大部分是日本人。
图源/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
为了在西伯利亚铁路太平洋一端寻找一个不冻港,沙俄于1898年强租辽东半岛,次年建立新城市“达里尼”,仿照巴黎进行城市规划,在市中心围绕圆形广场设计放射状道路。
然而由于日俄战争,规划未能实现。日本占领辽东后,在占领地设关东都督府,对已建成区域的道路建筑进行大规模改名行动,并继续扩建城市。
大和旅馆旧址 巴洛克式建筑风格 图源/大连中山文化旅游
大连民政署旧址,哥特式文艺复兴风格 图源/大连中山文化旅游
直至中国收复辽东,绝大部分广场及周边原有建筑保留至今,成为今日大连市的标志性景观。
附:辽宁省国保名录
-END-
撰文 | 艺旅文化 kate
审核 | 筱溪听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