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小众景点?必须去感受一下活佛转世的起源地!

更新时间:2023-06-02 21:40:43

#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曾经试图在互联网上搜索西藏寺庙的具体数量,但是很遗憾,我只找到了“1700多处”这个宽泛的数据。这个数据来源于西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2022年1月10日发布的《西藏信仰民俗》文章中。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基本上每个村子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寺庙。所以我认为具体的数据只会比这个更多。


尤其是在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拉萨,更是寺庙云集的地方。大小昭寺、格鲁三大寺、拉萨四大林、财神扎基寺等等,随便拿出一个来就能让你如雷贯耳。而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鲜为游客所涉足,却对藏传佛教至关重要的寺庙,这就是距离拉萨市区60公里,位于拉萨堆龙德庆区西北楚布河上游的楚布寺。


除非大家对于藏传佛教有着一定的关注研究,否则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位于楚布沟的寺庙。楚布沟是当地人对于楚布河上游河谷的一个称呼,在拉萨期间同事曾经给我推荐过这个地方,理由是这里的风景秀丽,还可以河边嬉戏,是拉萨周边比较小众的周末度假地。后来在堆龙工作的那段时间里,一个周日的早晨,我驱车前往,所见果然不负所望,这一路风景颇有几分江南田园风光,实属难得。


转过古荣镇,沿着125乡道往里走就是楚布沟,随着海拔的攀升,眼前的景色也由城市风景转为田园风光,愈发漂亮起来。道路沿河,楚布河河水清澈见底,冰山融水为主的河水由于矿物质的原因随着阳光的照射变幻着颜色。河水不深但是河面很宽,岸边分散着车辆,帐篷和过林卡的人们。


楚布河两侧是大片的农田和牧场。时值六月,青稞还保持着油油的葱绿,中间夹杂的小片油菜田却绽放着金黄,在绿色的版块中显得格外扎眼。农田旁低矮处的牧场,牛羊正沐浴在阳光中悠闲地吃着草。这个时节的群山,也难能可贵地在褐色表面披上了一层绿装,为这幅画卷平添了几分生机。虽然沟谷中的景色相比江南的宽广微观了些许,但这片缩小了的风景,却足以让人沉醉其中,乐此不疲。


沿着这片风景往里行驶约半个小时,在楚布沟的尽头就能看见一大片红色的建筑群,这就是楚布寺。这座经历了800多年光阴的寺庙是噶玛噶举派的主寺。在这里简单地说一下,藏传佛教一般分为四大流派,他们分别是宁玛派(也被称为红教)、萨迦派(俗称花教)、噶举派(俗称白教)和格鲁派(这个被称为黄教)。关于这个俗称,主要是根据他们教派僧人穿衣戴帽的一些细节定义的,譬如说宁玛派的僧人戴的帽子都是红色的,所以俗称红教。


这四大流派的区别在于他们信奉的祖师不同,对于藏传佛教的思想主张也就略有差异。四个流派在政教合一的西藏历史中“各领风骚数百年”,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段辉煌时期。这个具体的后面有机会细说,今天只说楚布寺。四大流派中的噶举派又分为“四大八小”几个支派,其中噶玛噶举派就是四大支派之一。


咱们转回正题,如果您认为我说的楚布寺“对藏传佛教至关重要”仅仅是因为它是噶玛噶举派的主寺,那就有点过于简单了。这里真正对整个藏传佛教和西藏文化做出的意义非凡的贡献是:活佛转世制度。是的,就是我们现今熟知的活佛转世制度。


其实,在藏传佛教中,活佛是广泛存在的,数量是以“百”或者“千”来计算的,不是只有格鲁派的那两位。而活佛的转世的先例,最早是从楚布寺开始的。噶玛噶举派的活佛叫做噶玛巴,第一世噶玛巴,也就是噶玛噶举派的创始人都松钦巴在临终前口传遗嘱时说他要在人间转世,让他的弟子们在它圆寂后寻访他的继承人。从此,藏传佛教有了第一例转世传承。此后,随着各个流派纷纷效仿,转世制度也就成为了藏传佛教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大约300年以后,我们熟知的格鲁派才开始了自己的活佛转世。


楚布寺和很多依山的藏传佛教寺院一样,在吉钦波神山的半山腰和山脊处设有避世独处的静修室、闭关洞和天葬台。远远地望去,显得非常震撼。而山脚下的主寺,由于是政府承认的第一个大教派活佛(噶玛巴),所以曾经发展很快,也保留了大量稀世文物。譬如说位于大殿前的江浦建寺碑、传说在空中悬浮7天的“空住佛”银像、米拉日巴曾用过的钵、十六世噶玛巴舍利、都松钦巴的僧帽等等。这些对于研究吐蕃时期政治、经济、宗教等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比当年的辉煌,现在的楚布寺仿佛避世清修般远离了世俗的喧嚣。除了当地人往返其中,外来的游客鲜有人知。少了拉萨城区众多寺庙的拥挤,多了几分清幽静寂。好比一个经历了繁华,熟知了疾苦的人,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也许如今的楚布寺正是当年都松钦巴八十岁建寺时的对于这里的期许“人间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