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应对疫情如何着力(旅游企业应对疫情)
更新时间:2023-06-14 12:23:14
□本报记者 孟妮
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发展产生了强烈冲击,如何应对是当前旅游业界关注的热门话题。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线发布了《旅游绿皮书:2019-2020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特别增加了对疫情影响的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在线上发布会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改革开放以来对我国旅游业影响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一次冲击。由于此次疫情的复杂性,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旅游企业不仅要关注其短期影响,还要关注其长期影响、结构性影响、对旅游从业者的影响、国际影响和间接影响,并要理性对待疫后的“市场反弹”。
此前,世界旅行与旅游理事会(WTTC)预计,此次疫情将导致全球5千万旅游业者失业,相当于旅游行业总就业人数的12%~14%,全年全球国际旅游可能减少25%。世界旅游组织(UNWTO)则预测,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次将减少20%~30%。宋瑞认为,上述预测仍偏于乐观,实际情形可能会更糟。疫情的全球性蔓延,必然给全球旅游业造成重大影响。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和重要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国,我国应对此有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并对相关政策和发展目标予以必要调整。同时,考虑到此次疫情走势的复杂性、波及地区的广泛性和对学校开学时间的影响等各种因素,恐怕不宜对“五一”、暑期和“十一”等重要时点的反弹有过于乐观的预期。
那么该如何应对疫情的影响呢?宋瑞等研究人员建议,要长短兼顾,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推动旅游业的新一轮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推动旅游业的新一轮改革开放,既是对冲疫情影响的应时之举,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策。建议在“十四五”规划中,着重增加旅游业改革(如旅游业现代经济体系建设、旅游要素管理体制改革、旅游投资体制改革、旅游绩效评估与统计体系改革等)和对外开放(如旅游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免税购物制度等)等方面的内容。
二是进一步强化、优化和细化政策。在国内外疫情结束前后的一段时期,要进一步强化、优化和细化相关扶持政策。首先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专门的产业振兴政策。其次要动态调整政策重点。疫情防控后期需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旅游细分行业受损情况和复苏预期,引导各地尽快制定出台旅游业振兴计划、指导意见与实施细则,以扶持中小企业和稳定就业市场为主。
三是加强疫后旅游市场的引导。妥善处理疫情防控需要与旅游业恢复经营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复工复产始终服务于疫情防控大局。可运用大数据,做好旅游行业复工复产专项分析、关键区域检测预警、返程人口检测等。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规模的旅游从业主体复工复产的条件和必要性进行全面评估,制定旅游业分区分业分时段复工复产指南。
四是引导旅游就业市场稳定化和规范化发展,重点关注并解决如下问题:了解各地旅游企业享受一次性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展期贴息、失业补助金、“五险一金”延期缴纳等政策的落实情况;引导企业与职工集体协商,采取协商薪酬、调整工时、轮岗轮休、在岗培训等措施,保留劳动关系;鼓励各地通过政府采购、购买服务等方式,吸纳旅游从业人员灵活就业;向湖北地区的旅游相关企业,尤其是在疫情防控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酒店、餐饮、导游等行业从业者提供专门帮助或补贴;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引导发展地方性或区域性旅游从业者服务平台,为广大旅游从业者提供用工信息、业务提升、法律咨询等方面服务。此外,还要推动旅游就业市场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作者:孟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