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如何诗意逛洛阳(洛阳旅游攻略五一)
更新时间:2023-08-25 07:43:51
顶端新闻记者 张丛博
洛阳是诗的故乡。
“洛阳”二字,自古至今不知被注入了多少诗意。历代诗人慕名而来,流连忘返;诗词歌赋名篇不断,千年不衰。
以大唐为例,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杜牧、刘禹锡……这些旷世奇才,都为洛阳留下了不朽诗篇。
中国诗歌意象最共情是明月,中国诗歌长河最鼎盛是大唐,中国诗歌坐标最耀眼是洛阳。
五一假期如何诗意逛洛阳?
让我们以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为舞台,以诗意月光为主题,邀请武则天、李白、白居易、李贺等出场,带你感受“千种诗情万般月”。
【洛宫月】
天空在夜幕降临前,留下绚烂的晚霞。
端坐在明堂之上的武则天,望着眼前的洛阳宫城中轴线,应天门、天津桥、天街、定鼎门直至天地之交的伊阙龙门,目送的那位白发道人,身影已变得模糊。
女皇叹了口气,淡淡地吐出一句诗来:“迢迢间风月,去去隔烟霞。”
说话间,天色渐暗,一位宫女提着灯笼走来,宫灯依次亮起。华灯初上,空旷的宫城起了凉意,武则天揽了揽衣衫,有些落寞。
《赠胡天师》
□武则天
高人叶高志,山服往山家。
迢迢间风月,去去隔烟霞。
碧岫窥玄洞,玉灶炼丹砂。
今日星津上,延首望灵槎。
璀璨灼灼的灯光,遮不住十五当空的皓月。
燃灯归来的宫女,开始了一晚的值夜。宫室里锦绣画屏,色彩明艳,萤火虫扑来,她慵懒地撩了下轻罗小扇。
又是孤寂的长夜,想起找找牵牛和织女星来打发时间,可今晚的月光太过明亮,她托着下巴望了半天没寻到,倒是听到了宫外飘来的玉笛声。
宫女没想到有个叫杜牧的少年,和自己心有灵犀,写了首《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洛城月】
客居洛阳的李白,也被这一阵情愫绵绵的笛音吸引,他起身推开了窗,吱扭声未落,月光已抢先一步洒落在了身上,跟随闯进来的还有一枝柳叶。
李白轻拂柳枝,举头望着明月,脑海里浮现远方的妻儿,陷入深深的思念。想必此时的你会吟诵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国人的诗歌启蒙,是从李白诗意的月光开始的。不过,《静夜思》是26岁的李白在扬州旅舍写的,此时身在洛阳的李白,已到35岁的中年,但对家的思念只增未减。
不知过了多久,他提笔蘸墨,挥毫写就:“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洛水月】
沿着隋唐洛阳城的中轴线,一路向南,是东流的洛水。洛水便是隋唐大运河的洛阳段,顺水而下,河洛汇流,沟通永济、通济南北二渠。
商品粮物之外,大运河还是南北人员交流的“水路高铁”,诗句里的折柳送别与久别重逢的场面,在这里一定没少上演。
一路跋涉到达东都的人,有的还要替友人捎个纸笺口信。一位叫辛渐的过客上岸后,看到了码头上的“洛阳”二字,回想起数日前离开芙蓉楼的情景,口中念道挚友王昌龄的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离别时,连绵的雨笼罩了江面,一叶孤舟渐渐远去,只留下了楚山孤独的影子,同样孤单的还有王昌龄。他又开始为老友遭贬忿忿不平,这时远处有人呼唤自己的名字,是洛阳的亲朋,大家说笑间准备去开怀畅饮。
席间,友人问起少伯(王昌龄的字),辛渐端起酒壶添杯,以诗转告: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玉壶里的冰块作比,表明纯洁磊落的心志,座上闻之皆为所动。这诗让酒馆东家听了去,从此江湖上有了一款名为“玉壶冰”的酒。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多少年来,文人骚客驻足洛水之滨凝望,只为有幸一睹洛神之貌。
这一切都源于汉末曹植的一篇《洛神赋》,其对女子娇容月貌的描写,可谓无人能及。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洛神宓妃的形影,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
当人们憧憬于洛神容颜之时,洛阳天才少年李贺却心知肚明,曹植当年可能邂逅的是一位洛阳女子。
尽管诗坛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诗作想象极为丰富,也常引用神话传说,瑰丽浪漫,但自古洛阳多美女,他是知道的。有一位叫“真珠”的洛阳女子时常让他牵挂,那次聆听了她月光下的歌声,旋律久久在心头回荡。
李贺使出一身才情,为她写下一首诗:“真珠小娘下青廓,洛苑香风飞绰绰。寒鬓斜钗玉燕光,高楼唱月敲悬珰。”
真珠身带袅袅飘动的香风来到洛苑,有如仙姬神女自天而降。她乌亮的鬓发斜插着一支名贵的玉燕钗,在月下发出闪闪光芒;她登上了高楼对月亮歌唱,敲响玉佩以合节拍。
《洛姝真珠》(摘选)
□李贺
真珠小娘下清廓,洛苑香风飞绰绰。
寒鬓斜钗玉燕光,高楼唱月敲悬珰。
【洛桥月】
洛水之上有一座天津桥,是赏月胜地。洛阳八景之一的“天津晓月”,说的便是这里。
这一天到了入暮时分,偌大的桥面不见行人。不,迎着月光,有一清瘦人影凭栏而望,孑然而立。桥下汤汤的洛水,开始结冰,映着粼粼月光,更显冷意。
原来是不善交际的孟郊,从小家中清贫,他对这种孤寂早已习惯,看着水畔洛阳城榆柳萧疏,楼阁上没了鼎沸人声,此时的他独享天地。
他移动着视线,感受空间转换的情趣:先低头看向桥下,然后慢慢抬头朝向天街,再稍稍仰颈看树木、楼阁,最后是远方的明月。
是嵩山!明月照亮了嵩山峰顶的皑皑白雪,那一刻仿佛就是为了等待孟郊。嵩山他再熟悉不过了,少年时隐居嵩山苦学,嵩山的草木峰石和圣贤之书一样,早已镌刻心底。嵩山的模样亘古不变,自己却鬓毛渐衰,孟郊的寸草之心唯有惆怅。
《洛桥晚望》
□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龙门月】
两山相望,中有伊河流淌,宛若一个天然门阙,古称“伊阙”。隋炀帝建都洛阳后,因为宫城门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都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改称“龙门”。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阳的履道里宅邸度过,时常游历于龙门一带,因为笃信佛教,他还曾常住龙门东山的香山寺内,自号“香山居士”,最终也长眠于香山的琵琶峰。
这里草木葱郁,溪水潺潺,夏日可避暑,秋夜宜赏月。白居易钟情于“龙门泉石香山月”的意境,花好月圆夜,他陪伴宾朋诸客来此赏月,登山临水,一壶浊酒尽余欢。
这里没有东都的繁华热闹,倒是清景难逢,远眺嵩山那泛白是千重雪吗?水空双月那是天水相连的两颗珠吗?
有山,有水,有月,应该还有佛像。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的龙门石窟,在大唐迎来了最为辉煌的时刻。那一尊博大壮美的卢舍那大佛,在开凿整整一百年之后,白居易出生。
大佛目光慈祥,令人敬而不惧,过目不忘。不知白居易是否见过月光里的卢舍那,当他仰望大佛嘴角的那一抹微笑时,是怎样的心境。
《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
□白居易
月好共传唯此夜,境闲皆道是东都。
嵩山表里千重雪,洛水高低两颗珠。
清景难逢宜爱惜,白头相劝强欢娱。
诚知亦有来年会,保得晴明强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