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文案摘抄(旅游纪录片文案)
更新时间:2023-08-28 00:09:26
《苏东坡》这部纪录片真的很喜欢,就像是纪录片里的一句解说词说的“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在不同的境遇里与苏东坡相遇。于是,世间的每一个人,都能从苏东坡的艺术里重新感受人生,而苏东坡也定然在后人的品读里,一遍遍地重新活过。”苏东坡对于人生的那种态度很让我喜欢,人生很有很糟心的事情,会被很多沉重的东西禁锢在地面上,就像是雪泥鸿爪,雪会化掉,泥也会干掉变成尘散去,我们要做的是像苏东坡一样用幽默,调侃来面对,一笑而过。言归正传,下面是我整理的纪录片里觉得不错的解说词。
第一集《雪泥鸿爪》
1.一道美食,蕴藏生活智慧。一首词,传唱大江南北。一种人生态度,凝练幸福生活的秘诀。
第二集《一蓑烟雨》
1.深夜梦醒时分,在彻骨的孤寂中,苏东坡写下了一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日暮时分,劳作归来,过城门时,守城士卒都知道这位老农,是一个大文人,但不知道他为何沦落至此,有时候还会拿他开几句玩笑,苏东坡总是泰然处之,笑而不语。
3.此时的苏东坡,渐渐远离忧愤,早年作品中的讽刺与愤怒,慢慢地转化为人性中的宽容和温暖。那是一种能够笑纳一切的达观。
第三集《大江东去》
1.当一个丰盈的生命,与一片博大的土地相遇,必然会演绎出最完美的历史传奇。
2.词人的豁达,跃然于字里行间。这样的意境超越时空和疆界。而在时间的另一头,苏东坡也停下匆匆的脚步,在惊涛拍浪的赤壁前,露出久违的笑容。黄州西北的长江之畔,山麓突入江中,石头鲜红如丹,因而得名赤壁。公元1082年,苏东坡在赤壁前,写下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当年的战阵森严,马嘶弓鸣,都化为一片虚无。横槊赋诗的曹操,雄姿英发的周瑜,也都荡然无存。只有这江,这月,这木,这石,千年不易。
3.东坡肉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一道美味,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苏东坡好似一个永不过气的偶像,人们喜欢他的“真”,在得意时与民同乐,在落魄时仍怡然自得。
4.苏东坡历经荣华和苦难之后,在死亡的边缘获得了重生。对苏东坡来说,黄州不再是一个困苦的流放之地。对黄州而言,苏东坡也不再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天地过客。
第四集《成竹在胸》
1.山中无日月,时间早就被遗忘了。对于寒食节的到来,苏东坡更恍然无知。直到看见乌鸦衔着坟间烧剩的纸钱,悄然飞过,他才想到这一天是寒食节。苏东坡把一个流放诗人的沮丧与憔悴写到了极致。心如死灰,不能复燃。饱经忧患的苏东坡,在四十六岁终于领悟——艺术之难,不是难在技巧,而是难在不粉饰,不卖弄,难在能够自由而准确地呈现一个人的内心处境。
2.听闻苏东坡过金陵,王安石迫不及待地赶往江边,去等待苏东坡的到来。在金陵相会的日子里,苏东坡与王安石唱和诗文,谈佛论道。从前的争论,也都成了过眼烟云。那是苏东坡在羁旅困顿中最痛快酣畅的一段时光。艺术在不知不觉中,弥合着横亘在两个人之间的鸿沟。那一次,金陵相别时,王安石慨然发出这样的长叹:“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3.当西方文明的光泽隐遁在中世纪的幽黯里,中国则在宋代迎来了自己的文艺复兴。在这个时代里,个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舒展,而所有艺术种类的变化,都在苏东坡身上汇拢交织。在政治漩涡里挣扎沉浮的苏东坡,虽然在艺术上并无野心勃勃的构想,却在无意间争得了那个时代的文坛首席。
第五集《千古遗爱》
1.有一天,苏东坡与朝云在家中闲坐,看窗外落叶萧萧,景色凄迷。苏东坡一边饮酒,一边吟出一首《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东坡,他的精神世界,既与现实相纠缠,又不失宗教的宁静与超脱。他的内心“可豪迈,可深情,可喜气,可忧伤”,但那底色,终究还是儒家的,是救世济民。
2.苏东坡热爱着自己缔造的美,和一切受他庇护的民众。他温情地注视着人世间,把自视甚高的理想主义,置换为温暖的人间情怀。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千年后,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
第六集《南渡北归》
1.苏东坡是一个容易感伤的人,也是一个善于发现快乐的人。当个人命运的悲剧一再降临,他就用这样细小而具体的快乐将苦痛化于无形。
2.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在不同的境遇里与苏东坡相遇。于是,世间的每一个人,都能从苏东坡的艺术里重新感受人生,而苏东坡也定然在后人的品读里,一遍遍地重新活过。
3.回首一生,苏东坡最想夸耀的不是高居庙堂的辉煌,而是他受贬黄州、惠州和儋州的流离岁月。不是让自己屈从于时代,而是从这个时代里超越。他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走了一生,直到这一刻才真正悟到。在这世上,有些美好的事物是可以逆生长的。当枯树发芽,石头花开,一张纸页成为传奇,人们就会从那张古老的纸上,嗅出旧年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