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爱旅行(爱旅游是为什么)

更新时间:2023-11-05 04:59:22


旅游和旅行,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我看来还是不一样的。旅游,侧重于旅途中看到的景物;旅行,则更强调感受旅途中的人文历史,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钱钟书先生说:“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那何不开启一场带着知识的旅行,比如读一本书。我最近在读《中国游记》,作者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他非常喜欢中国文化,熟读中国古代典籍。


芥川龙之介来中国前,他对中国的有关印象全部由那些书本中的诗词歌赋、小说以及创作这些的文人大家的传奇故事所构建。


1921年,29岁的芥川龙之介如愿来到了中国,游历了上海、杭州、九江、芜湖、武汉、长沙以及京津等城市,历时40天。


可是,当他踏上中国这片土地时,他发现1921年时的中国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个样子,现实远没有诗词歌赋中描写的那般美好、神秘。


不过,他还是找到了他热爱的景色和被打动的地方。


摄/孙小明


芥川龙之介是当年5月初来的杭州,正是杭州最好的季节,湖水轻漾,杨柳依依。


他依着书本,去了林和靖的放鹤亭,去了苏小小墓,寻访了苏堤和白堤、断桥,重读了白居易和苏东坡的诗词。


他去每一个地方,都仿佛是故地重游,都像是去会故人,和他们聊一聊过去的事。



最让他难忘的是一天中午,刚去过岳庙的芥川龙之介在船老大的推荐下,到楼外楼用餐。


他们的餐桌就设在楼外楼门前的槐树下,据芥川龙介描述,“就在桌前我们的脚下,便是波光潋滟的西湖。”


这时,门前的三个人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个在给鸡褪毛,一个在洗旧棉衣,一个在微波轻漾的西湖边钓鱼。


这就是《水浒传》中阮小二钓鱼的场景啊!这个发现,让他心情大好。


就在他为小说中的情节重现而感到畅快时,一艘画舫停靠在湖边,从画舫上下来一户也来楼外楼用餐的人家,这户人家用餐时的温馨画面再次打动了他。


回去后,他将这些细节都记录在了他的游记中,就连这户人家的那对姐妹的一颦一笑、穿着打扮都记得非常清晰。


他在提到那个场景时写道:“对我来说,比起明媚的山水来,对人的观察不知要愉悦多少倍。


摄/江志清


芥川龙之介研究会的成员,以及他的读者们每每来杭州旅行,就会选择重走芥川龙之介当年在杭州走过的地方。他们把此当成是向大师致敬的最好方式,也在旅行中感怀西湖和杭州百年来的变化。



除了在书中旅行,近些年来,我同样享受朋友圈的旅行。


摄/行者


朋友的女儿特别喜欢莎士比亚,那一年,刚高中毕业的她决定去英国寻访莎士比亚的足迹。


她到了伦敦,恰逢天空特别蓝,她在游记里写道:“我感到了幸福,我能够在莎士比亚曾经呼吸过的天空下呼吸,孩子们或许不知道他,但伦敦街道那些古老的建筑知道,那片土地也知道。”


当时坐在杭州办公室里的我,从她的游记里也体会到了她的幸福和快乐。我也渴望有一场这样的旅行,去湘西,探访沈从文的《边城》;去巴黎,体验海明威的《流动的盛宴》。


我的几位老友,决定每周双休拿出一天的时间,徒步杭州,寻访杭州历代文人名士留下的印迹,比如孤山、给王妃写下“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吴越王钱镠之墓,每到一处,他们都事先做好功课,与之相关的诗词歌赋,老友更是熟悉不过。


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读书小贴士



《中国游记》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于1921年游历中国后写的多体裁游记。他从南北上,途经上海、长沙、洛阳、北京……在大半个中国留下足迹,记录下了旅行中的各种见闻,对当时的世风民情进行了真实反馈。


征稿启事

杭州发布已开设“夜读”栏目,如果您愿意将读书时的心得感悟分享给其他人,欢迎投稿至hangzhoufabu@qq.com,每篇字数不超过1500字,录用有稿酬。


文字/严峰

编辑/李胜男

版式/李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