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必去的八大景点(济宁的旅游景点大全)

更新时间:2023-11-14 19:31:19

第一:尼山圣境

尼山圣境位于山东省曲阜市东南25公里处的尼山省级文化旅游度假区内。尼山是中国先哲孔子的诞生地,是历代儒客朝拜之圣地,据《史记》记载:孔子父母“祷于尼丘而得孔子”,尼山因此闻名遐迩。

尼山圣境度假区总规划占地35.76平方公里,尼山圣境一期作为度假区的核心景区,规划占地8平方公里,总体创意为“孔子的世界,世界的孔子”,功能定位为“文化修贤度假胜地”和“世界级人文旅游目的地”,核心文化主题为“明礼生活方式”,是一项集文化体验、修学启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载体。

据《史记》记载:孔子父母“祷于尼丘而得孔子”,故尼山名扬遐迩。孔子因为尼山而得名仲尼,尼山因为孔子“集大成”而成为中国文化源头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昌平山北面的沂河岸边,有一古村落叫“鲁源村”,鲁国在此设立昌平乡,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在昌平乡担任陬邑大夫。《阙里文献考》载:“昌平山在尼山南五里,下有鲁源林。即《史记》所云昌平乡也。”因昌平山下多泉,泉水汇入沂河西去,乃鲁水之源,故村名鲁源。康有为手书“古昌平乡”石碑立于村中。孔子父亲生活过的鲁源村,孔子母亲的家乡颜母庄,孔子出生的夫子洞,形成中国文化特有的圣父、圣母、圣人的圣境格局,尼山圣境由此得名。


第二:南阳古镇

南阳古镇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境内,位于南四湖北侧的南阳湖中,由东西长3500米,南北宽500米的主岛和多个自然的小岛组成,共有117个自然岛屿零星散落在南阳湖上。2014年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秦汉两晋,迄于隋唐由于北起南阳,南至沛留,地势较为低洼,自古有沛泽之称,泗河自北向南流经全境,南阳常有水 患,加之战乱,一度造成南阳人烟荒芜,这一历史阶段的南阳没有史料记载。直至唐武德七年(624)年,山东境内的运河由西而东迁,引汶泗二水至济宁,再南 北分流,南下顺天然的泗水下流,过南阳,经徐州南达江淮,到了宋代南阳已成为泗水岸边的较大村镇。

公元1278年,文天祥经南阳镇作《发鱼台》,称南阳镇周围为泗郊镇甸,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开济州河时,建南阳闸。

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南北大运河通航后,南阳成为运河岸边的重要商埠,元至顺二年(1331年)在与古老的泗水重合的京杭大运河上重建南阳闸。从此,南阳便有了名气。到了明代中期,南阳已成为古运河畔四名镇(另有夏镇、镇江、 扬州)之一,镇名可见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重修正觉寺碑文》。南阳镇由陆地变成湖中之岛是在清初。数十年间,南阳这座兴旺的运河码头和集镇,经 常处于南北逆流的不断侵袭和威胁之中,时而被围困,时而被水淹,迫使当地地势不断提高,以免遭沉没。南阳镇终于在昭阳湖、独山湖与南阳湖的衔接处,四面环水地存留在运河两堤上,以宽阔的运河河面为“街面”,显现出她独特的自然景观。

第三:太白湖

济宁市太白湖,原名北湖、小北湖,属于南四湖的南阳湖的最北端。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等四个相连湖的总称。

太白湖总水面积18000余亩,集游乐、休闲、度假、养殖、水上运动、生态保护于一体,是山东省新兴的一处旅游观光胜地,它是曲阜怀古、泰山揽胜、梁山攒义、微山湖观光旅游环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被誉为鲁西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太白湖现有鱼类78种,各种底栖浮游动物以及水生维管束植物300余种。盛产鲫、草、鲢、鲤四大家鱼、武昌鱼、鳜鱼、甲鱼、青虾、毛蟹和莲、螺、蚌、菱等名贵湖产品,为济宁人民的提供了丰富的淡水鱼和湖产品来源。

太白湖及其周边浅水湿地鸟类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东方白鹳、大天鹅、小天鹅、震旦鸦雀、小鸦鹃、水雉、黑翅鸢等珍贵鸟类,已经记录到约200种鸟类,为济宁市区附近生态环境非常优质的地区。

第四:宝相寺

宝相寺位于济宁市汶上县城西北隅,始建于北魏,被称为“北朝最初名胜,东土第一道场”。宝相寺景区占地600多亩,供奉殿现供奉释迦牟尼檀木贴金大佛、青石彩塑十八罗汉。存塔宫面积80平方米,塔宫深处供奉释迦牟尼真身佛牙、舍利等百余件佛教圣物。

2011年,宝相寺景区被评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主要景点有影壁、香水海、菩提树、须弥山、宝相寺、地宫、太子灵踪塔、礼佛广场和礼佛大道。

山门是寺院的正门。寺院有三个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象征“三解脱门”。山门为殿堂式,叫“山门殿”。

进入山门,两侧有彩塑金刚力士像,这两尊神像民间俗称“哼哈二将”。由山门前行,第一重殿是天王殿。东侧的文殊殿,供奉的是文殊菩萨。西侧是普贤殿,供奉普贤菩萨。

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为重檐歇山式仿宋建筑,占地面积2560平方米,九开间,五进深。

第五:三孔景区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曲阜“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是历代儒客朝圣之地。

1994年孔庙、孔林、孔府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孔庙,公元前478年始建,后不断扩建,成为一处占地14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包括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与五十四门坊,气势宏伟、巨碑林立,堪称宫殿之城。

孔府,建于宋代,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之地,西与孔庙毗邻,占地约16公顷,共有九进院落,有厅、堂、楼、轩463间,旧称“衍圣公府”。

孔林,亦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林墙周长7千米,内有古树2万多株,是一处古老的人造园林。

曲阜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世界文化遗产,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曲阜明故城内。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是儒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古典建筑群,以“建筑时间最久远、保存最完整”著称于世,被誉为 “天下第一庙”,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孔庙主体建筑大成殿为“东方三大殿”之一。

孔府,本名“衍圣公府”,是孔子嫡裔子孙世代居住的官邸,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衙宅合一”的典型贵族庄园,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东方民居特色,被誉为“天下第一家”。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延时最久、墓葬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被誉为“天下第一林”。

2013年,“三孔”景区荣获2012中国旅游总评榜“年度最受欢迎景区”,高分通过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评估考核以及山东省服务名牌复评,并获得“中国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基地”、“中国志愿者工作基地”等称号,孔庙被批准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第六:孔子六艺城

孔子六艺城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南新区春秋路15号,它是以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一生崇尚和倡导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引线,运用现代声、光、电等高科技技术手段,借助音乐、美术、建筑等表现形式建造的一座集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历史性、趣味性及购物、美食、旅游、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城,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孔子六艺城建于1992年,1993年9月建成营业,占地13公顷,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总投资6600万元。城内既有风景秀丽的园林造型,又有场面博大、气势不凡、文化涵概丰富的室内景点,还有精妙绝伦、丰富多彩的游乐设施,更有古朴典雅、功能齐备的宫廷建筑和别具一格的古乐舞表演,令世人叹为观止。

曲阜孔子六艺城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孔子六艺,弘扬孔子优秀思想文化,成为“熔古铸今”的经典之作,97年被中国旅游协会、文物协会等评审为“中国著名旅游风景名胜景区”,与曲阜三孔并称为“三孔一城”,每年吸引着上百万中外游客,先后接待了朱镕基、姜春云、吴邦国、吴官正等党和国家

六艺城建筑采用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建筑特点,建筑格局独特,规模宏大、壮观。孔子六艺城涵概丰富、博大精深,形成与东方文化发祥地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相互辉映的旅游胜地,成为“熔古铸今”的经典之作,是“中国著名旅游风景名胜景区”之一。

第七:梁山风景区

水泊梁山风景区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境内,景区面积4.6平方公里 。因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梁山起义得名。

1985 年水泊梁山风景区被山东省政府首批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水泊梁山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区,成为山东省水浒旅游线的核心景区。 2008年水泊梁山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水泊梁山风景区境内有六条国家、省级公路交汇,与京福、京沪高速公路、京沪铁路毗邻,相距不足百公里,济荷高速公路、京九铁路横贯县域腹地,并与泰山、曲阜形成金三角旅游区。

水泊梁山风景区由7条支脉和8个山峰组成,主峰虎头峰北通一条狭窄的山梁,即黑风口,黑风口北连骑三山,骑三山向东为雪山峰,雪山峰向东延伸部分较为平坦,为小平山,再向东延伸为玉皇顶,雪山峰向北延伸的部分是小黄山,向西北延伸即为东狗爪山,向西延伸较长,自东向西有狗头山、西狗爪山、郝山峰三个山峰,还有东西走向的山峰鏊子山、青龙山,由鏊子山向北延伸的是小梁峰,又称后山。

第八:太白楼

太白楼位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古运河北岸,太白楼路中段路北,因李白常在此饮酒赋诗而得名,经历代修葺,名传于世千余载,乃任城(今济宁)古八景之一。

太白楼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之一,悠久的历史始终见证着诗仙李白文化在济宁的传承,是一代代济宁人心目中的文化地标。

太白楼原为“太白酒楼”,是唐代贺兰氏经营的酒楼,原址坐落在古任城东门里(今小闸口附近)。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同夫人许氏及女儿平阳由湖北安陆移家至任城(济宁),居住在酒楼之前,“常在酒楼日与同志荒宴”。唐懿宗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吴兴人沈光过济宁时为该楼篆书“太白酒楼”匾额,作《李翰林酒楼记》一文,从此“太白酒楼”成名并传颂于后世。

宋、金、元代对该楼都进行过重建和修葺。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开凿济州河时,任城城池北移今址,明代初期城墙易土为砖。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 ,济宁左卫指挥使狄崇重建太白楼,以“谪仙”的寓意,依原楼的样式,移迁于南门城楼东城墙之上(即现址),并将“酒”字去掉,更名为“太白楼”。后于明、清、民国间进行了数十次较大的重修。

:如有不足,欢迎广大网友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