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游勉县武侯祠(勉县武侯祠旅游)

更新时间:2023-11-25 00:23:20

《一,前往武侯祠》

班车快要到达勉县县城时,车窗外忽然飘起稀稀疏疏的细雨来。

出发时云浅蓝深,雨具也忘了带,一下车,全身便浸润在清凉滋润的烟雨中,好在临行前忽萌了万一天气有变的念头,因而身上多穿了件防雨的夹克,清凉的雨丝并没有让人感到身上潮冷,反倒觉得眼前的古镇有了几分“烟色空蒙雨亦奇”,“斜风细雨不须归 ”的别样意味。

第一次来汉中,眼前的一切都让人感到陌生而鲜奇。

在丝雨中向路人打听,才获知原来武侯祠距离县城还有三四公里的车程。又颇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久经慕往的定军山与武侯祠并不属于同一片景区,两处地域之间还有五六公里的岸江区隔。看来,想要在这个烟雨做伴的下午遍览奇古战场的愿望是不能实现了。踌躇间忽见对面道旁有一家大型超市正在营业,于是穿过大道进店买了雨具出来,经路旁一位骑电动车等人的年轻朋友指点,终于在一家医院门前的岔路口,搭到一辆愿意前往武侯祠的出租车。

车子在细雨中穿行,闲聊中,司机颇为热情,给我介绍了武侯祠园区大致的游览状况。抵达武侯祠山门时,时间已近下午三点。

武侯祠山门前,几位游人站在廊台上避雨,出租车一在路边停下,他们便有人迎了上来。

站在微凉的细雨中,仰目展望,山门的楼楣上一款端庄醒目的匾额赫然映入眼帘,上题三个古朴的行楷大字:武侯祠。

这就是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武侯祠”的正门了!经年心心向往,此刻神境却就在眼前,内心不禁泛起些许微澜。

顺着园名匾额,门楼前面的左右廊柱上,工整大气地悬着一幅意蕴神雅的长联:

尹姜堪将不望奢,叹当年禹域三分,致累操劳半世; 吴魏未平何有恨,庆今日神州一统,自当称慰千秋。

长联文意应为怀仰武侯高风,称颂今日之盛世,迎风读来便教人心远神旷。

《二,天下第一流》

既来之,则安之,欣然踏入山门。目光左侧不远,便有售票亭的标识,右侧向里就是检票的入园口。

持了票穿过检票的门栏,一片宽敞的庭院式广场赫然展现在了眼前。院北是一座楼台,据说是在园内举行祭祀活动时表演节目的乐楼,又叫戏楼。院场正南,巍然耸立着一座气势雄伟的牌坊,牌坊顶端,嵌着一方清峻雅正的匾额,上题十一个金色的隶书大字:

汉丞相诸葛武乡忠武侯祠。

天空细雨霏霏,眼前的牌坊、庭院、院间铺着花岗岩石的路面,还有路面上稀疏往来的游人,此刻全都清沐在如酥的润雨中。广场左右各有门廊连向其它的院落,其中题有东西辕门的额匾。据说早在1700年前,东西辕门的原址为金牛古道所属,建祠之后,除增设辕门外,古道依然保持着原貌,但朝廷却布了新的规章,治内所属大小官员凡从辕门经过者,都需遵照“文官下桥,武官下马”的制约,以示对诸葛武侯的尊敬。

缓步走进牌坊,内里连着是一片阔院,院内古树参天,安静清幽。以牌坊为中轴,举目望前,一座亭台式的城楼挡住视线,亭楼顶端,亦悬着一款雅致的题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四个大字:高山流水。

这是一座小型的琴楼,据说是根据影视《三国演义》空城计中武侯抚琴退敌的场面而仿造的一座古楼。相传其上置有一台石质古琴,扣之有声,为晋代时期留存至今的古物。《高山流水》是闻名天下的古琴雅曲,演绎的是战国时代一段旷世绝尘的知音故事,相传为战国时代俞伯牙和钟子期,二位琴粉达人不期而遇却惺惺相惜互为知音的绝世故事,曲意高雅,常人难懂。表达了世人身处芸芸世界,知音难觅的珍惜和感叹之情。

记得学生时代朗诵过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许从古至今,那些志存高远,上善诗心的雅人,大概都渴望在这芸芸碌碌的逐波起伏之中,能有一两位懂得自己的知音,在自我孤独的生命山水中适时出现。

然而,诸葛武侯的知音是谁呢?青年苦读时的同窗徐庶,石韬,孟建?南北征战时的对手周郎,曹真,司马懿?

人们想到更多的也许还是先主刘备了!“先帝不以臣卑鄙,妄自委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而得之如鱼得水。鱼水之谊便也算得上是知遇之谊,知音之谊了。

偶然回首,忽发现牌坊内里的楣顶上,亦嵌着一方匾额,上书五个行楷大字:天下第一流。

字体清雅,意境高远,题匾与庭院的物景谐睦一体,相得益彰。取出门票相对,此情此景,正应着门票上面景区标志图案的实像。不知此匾额出自何人的手笔,又寄予了什么特别的寓意,大概是用天下第一这样的美赞来称颂诸葛丞相的人品和智慧的吧!

《三,戟门献殿大殿》

轻轻踏过琴楼下面的甬道,内里又惊现一方较阔的庭院,院内依然古木星陈,殿宇静幽。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明清风格的古式楼宇,楼梁间悬有匾额数幅,最前的一幅,用草书题写:精忠粹德,

楼前门柱的楹联亦题着古朴行楷:

精忠遗恨千秋在, 大林悲风日夜鸣。

循着门票上面印着的景区游览路线图来看,这里是戟门,为历代文武官员拜谒武侯神像时,放置兵器和休憩的地方。

穿过戟门,又临到一处深阔院落,院子中央,置放着一尊铜质的长条香炉。香炉往前是献殿,献殿也称拜殿,为举行祭祀活动时呈放牲礼祭品的殿宇。

院内的树木高古苍翠,天下所稀,其中香炉旁边傲立着两棵劲拔的古柏,树龄皆超1700余岁,据说为当年祠庙修成时所栽。更为奇特的是,古柏之上攀爬着一种藤生植物,人们称之为凌霄,每年春暖花开之际,凌霄花便会诧然绽放,散发出奇异幽雅的芳香。

古朴的殿宇在参天大树的护佑下愈发显得肃幽深邃。

献殿往里是大殿,献殿与大殿看似各自独立,却又相互联接,浑然一体。

献殿的梁柱间悬挂着诸多精妙的匾额,最前端一额,为四个古朴大字:

“ 大汉一人”。

廊柱两边的楹联相迎:

品隆三顾业盖三分,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斯;

策定两朝心存两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兴。

这是对武侯功业和进取精神的评价与赞语。

《三,武侯的塑像》

殿外的细雨稀稀疏疏的飘洒着,空气中充满了四月草木青春的馨香。殿廊内游人寥寥,古老宁静的武侯祠显得更加清寂旷幽。伫立在献殿之内的花岗岩阶面上,抬眼便可望见大殿门楣上醒目的扁幅:山高水长。山高水长与琴台前的高山流水相呼应,进一步深寓了武侯的高雅品格,旷远境界,若青山亘古长存,若流水上善澄澈。

怀着清悦与敬仰的心情,轻轻步入正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武侯端庄、威严、儒雅、超然的神采塑像。

塑像若真人一般大小,体态飒朗,神姿超凡。武侯左手自然放置膝前,右手稳持鹅毛羽扇。身边侍立两个小僮,一个手奉印緩,一个手持宝剑。书童身前的殿柱上题着:

羽扇纶巾天下士, 文经武略后人师。

据说此联为清人杨遇春所题,联中涵义应是对武侯风度儒雅,文武全才的概述和称颂。

凝神端望,但见武侯目光清澈坚定,神态宁静超然,不由让人想起《三国志》里作者陈寿为他所作的传记来:“诸葛亮,字孔明,山东琅琊人也……身高八尺,相貌伟然 ……”。

堂前两侧的空地上,立着两位壮猛的大将,一边悍将豹头环眼,紫面阔胸,手持丈八蛇矛,这是张苞,一边勇将炯目蚕眉,海面熊臂,亦身着甲胄,手持青龙偃月,这是关兴。二将乃蜀汉五虎上将昆弟之关羽张飞的子嗣。据《三国志》载,武侯丞相受先主托孤之重,执辅蜀汉国政以来,怀着以攻为守,步步为营,自强不息,逐渐蚕食曹魏的策谋和信念,不懈北伐,以冀统一中原,康复西汉鼎盛时代的天下局面。但终因天时地利和国力等的局限,最终未能实现心中的宏图大业。距今约800年前的诗圣杜甫,曾因此而作诗感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彼时诗圣感时怀古,自有内心的触发和希冀,但字里行间却还是不禁流露出对武侯丞相功业未竟的缅怀与长惜。

殿外依旧烟雨潇潇,如醉如眠 ,1700年前的纷争仿佛天空的烟云,仍在岁月悠悠的梦境里萦绕。有关诸葛武侯北伐的事迹,明代文豪罗贯中在他的名著《三国演义》里将其演绎为“六出祁山”的精彩片段。而在史书《三国志》与《资治通鉴》等的典籍中也有着较为完整的描述。前因后果,成败利钝,诸多后世学者史家都曾有过多方面的研究与解读。而作为一名草根的三国旅读爱好者,偶尔也从会历史的经典中探窥到一丝半点武侯业绩与智慧的史实真相。然而,在这些文字的蛛丝马迹中去辩识曾经真实存在过的古人古事,还是常犹觉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般朦,记得有位作家(外国)曾说过,一千个读者的眼睛里,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今天的文史阅读,其实也和读虚构小说一样,有一万个历史与演义的读者,自然也会有一万个诸葛亮武侯的形象在心中诞生。倍感幸运的是,21世纪的今天,这位草根就伫立在栩栩如生的武侯神像面前,因此有关诸葛丞相的万千意像和英雄气质也都突然象百川归海的河川一样,纷纷汇聚在了他眼前唯一的神貌毅然庄重而又儒雅温和的武侯神采塑像上来。

可是,不管武侯的神貌在眼前如何完整归一,他的精神世界却永远是五光十色,光彩夺目,令人产生无尽的仰慕与遐想的。于人格方面,他高风亮节,表里如一;于为政方面,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修身方面,他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洋洋乎志在高山,洋洋乎意在流水,是谁在拍节而叹呢!双手合十,朝武侯的神像躬身作拜,这也算是1700年后的草根旅者对眼前的圣贤最为朴素和崇敬的情感表达了。

《五,遥望定军山》

细雨仍在丝丝缕缕的飘散着,邈茫迷蒙地滋润着汉中平原这块神奇的土地。换步登上大殿南边的观江楼,烟雨濛濛中,雄巍起伏,林木幽深的定军山在对面的云际里模模糊糊,若隐若现。1700年前,在那座险要神秘的山峦之中,曾经发生过一场战鼓擂鸣厮杀惨烈的肉搏激战,骁勇彪悍的蜀汉老将黄忠刀劈了曹魏主帅夏侯渊。而经过此次两方交锋之役后,曹魏的部队便开始出现节节败退,不久,蜀汉军团便攻取了整个汉中,为未来的蜀汉偏霸,建都立国打下了重要基础。有三国学者因此便将此战称为定军山之战。然而,时光转眼已过去了1700多年,时至今日,草木葳蕤,烟雨苍茫的定军山已经成为汉中乃至世界有名的三国旅游胜地。

据史籍记载,多谋善智,鞠躬尽瘁的一代雄杰诸葛亮在前线病逝之后,便遗令军中,将他的灵魂安置在定军山葱茏的绿水青山之间。举目长望,江楼前的诸葛古镇人影稀疏,亭台楼阁掩映在清湿碧翠的绿池花树之中,古镇临畔的汉江此刻正波涛滚滚,不舍昼夜地涌流着,然而因为楼台建筑的遮挡,江水的身影此刻却变更隐隐约约若有若无。汉江北岸就是定军山古镇,雨迷离中,定军古镇和定军山山峦融为了一体,只有突兀起伏的山脉主峰像一座巨大的营帐,坚拔不挠地坚守在朦胧苍莽的大地营盘当中。

《六,告别武侯祠》

离开观江楼,先后又看了看大殿左边的三绝碑与献殿旁边的旱莲树,三绝碑之中,唐碑最为珍贵,系为唐代所立,至今已有800余年。旱莲为明清时期栽植,至今也有400余年高龄,如此古老的珍树,为世间罕有,被专家誉称为植物大熊猫。

又简要浏览了园内的其它一些古树群落、文联书法和人物造像。不知不觉间,时间已快过去两个小时。云空的细雨仍在点点滴滴地飘洒着,宁静空雅的殿宇园区显得更加的寂寥与清幽,此情此景,让人心生感触,不禁想起诸葛亮丞相所作的那幅(为今被镌刻在石碑)铭世格言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情景交融,天字合一。

园区内深厚的文化气息和古老的历史底蕴,让碌碌浮世,匆匆漫道的凡尘俗心草根者如饱饮醇酿,如痴如醉,忘而归返,然而,滴滴不息的雨点却犹如细小轻微的钟摆滴鸣,啼响着岁月的流逝和光阴的荏苒,1700年,21世纪今天这一天,都会以同样的节奏,在绵绵不绝中白驹过隙般惊鸿掠过。

恋恋不舍走出武侯祠山门时,路边的楼居和村落正悠逸地歇憩在安静祥和的微雨中。大道上多了些行人的身影,有的披着雨衣,有的撑着花伞,有的独步,有的驾车,大概是上学的孩子们快放学了,当地的家长们忙着开始了接送工作,空气里多了些人间的烟火味道。三三两两的私家车,三轮车,电动车,如天地间自由灵巧的鹰燕一样在丝雨里盘来织去。在这众多的鹰燕当中,哪一只才是与我千年积缘而今生又会重逢的那个知音呢?

脚下是一条返回县城的路,烟雨迷蒙中,县城亦浸润在古老悠旷的传奇故事里……。

傍晚时分,一辆红色的小型面的将我带到了城区江畔的一家酒店门前,司机的是一位五六十岁的定军山镇农民。暮色苍茫,心生温暖。刚一离开车门,窸窣的雨滴便扑面迎来,傍晚的雨似乎比白天稠密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