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凝视的定义(旅游凝视的概念)

更新时间:2024-04-15 22:40:02


一、旅游凝视的定义


《凝视》

人类通过交换符号价值来建构社会认同,但却是以一种奇观的精神接受它。凝视这个概念,是法国著名思想家米歇尔·福柯提出来的。“凝视”作为一个特定术语,是一种特殊的观看,往往会涉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凝视,不只是一个很客观的、很自然的行为。并不是一般的“看”这么简单。里面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凝视这件事,是从观看者的视角出发的,观看者是主体,被观看的东西是客体,所以它是一件主观的事情。三亚作为中国旅游的一线城市,应该从旅游人类学、旅游文化学的高度,认知我们对旅游的期待也好,体验也好,都不是天然的,而是被建构出来的。旅游的整个过程,都是想象大过于真实,并且那些值得看的景观,也都是围绕这种想象才成为景观的。《太平洋之门》《外太空之门》关键就是要不断地创造人们的期待。内圈取名:太平洋之门,外圈取名:外太空之门。喻意:知行合一,知行如一,知行是一的三个认知阶段,遥望太平洋,遥望外太空,从看到、知道、做到。“浪漫凝视”适合放在图像里的美,真正的如画景。风景之所以成为风景,是文化作用的结果,人知道要去看,并学会怎么看,再进一步把它纳入现代旅游凝视的范畴,每一步都离不开社会的建构。


二、什么是后现代的旅游凝视


1992 年,英国社会学家约翰·厄里(John Urry)以柯福的“凝视”理论文基础,将凝视引入旅游研究提出“旅游凝视”理论,认为旅游是人们离开贯常环境去到一个陌生地域去凝视自己原本生活获取不到的景观符号和文化符号,以达到愉悦心情、探索求知、冒险刺激等方面的旅游体验,因而决定了旅游凝视具有“反向社会性”;另外,游客在介入到旅游目的地的物质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过程中,游客和目的地居民在角色、文化层次、族群、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游客凝视具有“不平等性”、“支配性”、“变化性”和“社会性”,且游客旅游体验的过程也是符号收集的过程,这也表明了旅游凝视具有“符号性”。

标签: 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