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执着音乐之路,真情倾诉田园人生常态

更新时间:2023-04-18 09:34:03

【宋韵绵长】085||田园歌者范成大【年年血泪】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州桥》

1

公元1170年,宋孝宗为索取赵宋皇室陵墓所在的河南巩、洛之地,派你出使金国。金主面前,你“词气慷慨”,不卑不亢,“全节而归”,有效地维护了宋朝的威信。你在金人面前的表现朝野称道,人所共敬。你还把出使的经历写成了日记《揽辔录》,旅途艰辛,跋涉劳顿,以及与金人的唇枪舌剑,斗智斗勇,尽记其中。

特别令人敬佩的是,紧张的出使途中,你还作绝句72首,拳拳爱国心,痴痴报国情,盈溢诗行,动人心魄。

2

这首《州桥》即是其中一首。州桥在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宣德门和朱雀门之间,横跨汴河。你用白描手法,撷取了一个特写镜头,“敌占区”百姓盼望早日光复的迫切心情尽在其间。诗行里,澎湃着你对议和不战政策的不满。

你看到,州桥南北,天街之上,失陷区的父老乡亲们驻足,默立,痴痴地盼望王师归来。他们一看到你这个南宋小朝廷的使者,忍不住失声哭问:“几时真有六军来?”看来,“六军来”的虚假消息时时传来,一直困扰着他们,反复折磨着他们本就憔悴的身心。一回回失望在无限期地考验着他们的承受力。

丧国之悲,沦为异邦蹂躏之苦,令人痛不欲生。遗民们早也盼,晚也盼,盼啊盼,一盼就是几十年。忽见南宋使者,他们强忍眼泪,迎面即问何时才能“王师北定中原”。他们朝朝暮暮站立州桥畔,凝眸,眺望,急切之情溢于言表。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弦外之音,一次又一次的热切盼望都落了空,成了影。对此,你无言以对,缄口,沉默,无声的控诉,都写进了简短的诗句。

3

一路走去,你的爱国情怀一直流淌在你的诗歌笔记里:

女僮流汗逐毡并,云在淮乡有父兄。

屠婢杀奴官不问,大书黥面罚犹轻。 

——《清远店》 

平地孤城寇若林,两公犹解障妖侵。

大梁襟带洪河险,谁遣神州陆地沉?

——《双庙》 

做了亡国奴,亲人离散,天各一方;任人宰割,无人问津,更是家常便饭。

举头望去,孤城险危,敌寇遍野;山河险峻,却挡不住外敌的入侵。“谁遣神州陆地沉?”你悲切而问,满是无奈。

对于这次出使,你很谦虚地总结道:“许国无功浪著鞭,天教饱识汉山川。”休说“无功”,无论是出使,还是诗歌创作,你都不辱使命,不负此行。 

4

你是走在徐霞客之前的大“旅行家”。

就古代大多数士大夫官宦而言,四处游历并不稀罕。写点所见所感的诗文,往往流于程式。无论是登临怀古,还是厌烦宦游,思念故土,大多应景而作。少有时代印迹,少有现实关注,少有社会思量,看不到“我”的存在价值,看不到“我”的社会角色与时代印记。

你则不然。你是一个有慧眼、有想法、有责任的诗人。即使是风景,也打上了你的印迹,打上了时代的烙痕。世间万象,生存百态,无不与现实链接,处处有心灵呼应。

你饱览山川,正是为了更好地与“许国”抱负相联系,也正是为了“许国”,你才“三方皆走万里”,亲身体验了跋涉的艰辛,亲眼目睹了“国破”的乱象,亲闻了遗民的悲恨,百姓的苦楚。

一生的漂泊,换来你内心的沉淀,淡定。那些行走的记忆,成了你永恒的财富,卸去“兼济天下”的担当,你最终选择了归去,选择了田园,选择了简朴的生活。

你说,若得自此“归田园,带月荷锄,得遂此生矣”。《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诗,便是你留给南宋的祭奠,留给历史的记忆。在这一组有些“浩大”的诗阵里,我们感到,你的心并没有彻底地闲居山野,归卧乡里。

标签: 范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