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坠落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措施(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更新时间:2024-07-24 12:41:30
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2024年6月9日傍晚,北京昌平区马池口镇的一处住宅楼建设工地不幸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导致两名作业人员死亡。
高处坠落是建筑施工“五大伤害”(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之一,因“高处坠落”事故死亡人数多年来一直占据“五大伤害”事故之首,因此如何预防高处坠落事故,一直是我们安全官努力的目标。
在建筑、工贸等多个行业中,高处作业是常见的工作类型之一。然而,随之而来的高处坠落事故也频繁发生,对工人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深入分析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保障工人安全、减少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
1. 安全意识不足:一些工人对于高空作业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忽视安全规定,进行违章操作,包括但不限于未规范使用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等)、未经规定的通道进入现场、随意攀爬脚手架或其他设施、在未设置防护栏杆的地方工作以及擅自拆除安全防护设施等。
2. 安全设施缺失或缺陷:在洞口、临边、作业平台等未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或设置不合格,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规定等是导致坠落事故的重要原因。如:生命绳(GB/T50484-2019,2.0.3条专门为高处作业人员提供安全带临时系挂点的钢丝绳或吊带固定绳索)、安全带、安全网、防护栏杆等个人防护和集体防护设施的缺失或存在缺陷。
3. 培训教育不到位:缺乏足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使得工人在面对危险时缺乏应对能力,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4. 工作环境因素:作业场所湿滑、杂乱,或存在恶劣气候条件(如大风、雷雨,大雪、大雾、冰雪)以及工作平台的不稳定都可能导致高处坠落事故。
5. 管理监督不严:管理层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不够,安全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监督检查不到位,使得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排查和整改。
二.针对原因采取的预防措施
1. 提高安全意识:通过定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工人对高空作业风险的认识,培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习惯。凡在2米及以上的悬空作业,应佩戴安全带,且安全带应高挂低用,扣牢在牢固物体上。缺少或不易设置安全带吊点的工作场所应设置安全绳索
2. 完善安全设施:确保所有的安全设施齐全且符合国家标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良好运行状态。如:操作平台四周应设置防护栏杆,脚手板应铺满、铺稳、铺实、铺平并绑牢或扣紧。同时,脚手架搭设人员应持证上岗并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3.执行规范要求:临边作业场所应设置防护栏杆。当屋面女儿墙高度小于0.8米,坠落面的高差大于2米时,也应设置临边防护。防护栏杆应张挂密目式安全立网或用其他材料封闭。对于小洞口可采取硬质盖板进行覆盖,大洞口可采取设置防护栏杆的方式进行隔离。电梯井口应设置防护栅门,并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示。
4. 加强培训教育:定期对工人进行高处作业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5. 控制工作环境: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停止高空作业,确保工作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因环境因素影响而导致事故。
6. 加强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日常的安全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违章行为和安全隐患。
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往往给伤者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可以大大降低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率,保护工人的生命安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