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弹最近网上新闻,某退伍军人举报某景点,有日文告示牌,他看了不舒服
更新时间:2024-08-28 02:26:36
[炸弹]最近网上新闻,某退伍军人举报某景点,有日文告示牌,他看了不舒服,要求摘除。后面有人跟帖,让去过国外的人,来普及一下,国外的景点是否有中文的告示牌。刚巧我五月份去了欧洲九国游,在德国某景点还真拍到了中文的,景点介绍告示牌。
这事儿让我想起了不少在欧洲旅游时的经历。德国那个中文告示牌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还觉得挺亲切的。不过仔细一想,这种情况在欧洲其他国家倒是不太常见。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这些地方,大多数景点的介绍牌都是本国语言加英文,中文的确实不多见。
回想起来,那位退伍军人的反应其实也不难理解。咱们中国人对历史问题一直都很敏感,特别是涉及日本的时候。但是站在一个更宽广的角度来看,这种情况也反映出我们国家在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希望自己的文化能够走出去,被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但同时又对其他文化的进入保持警惕。这种矛盾心理其实挺有意思的。
说实话,我觉得在景点设置多语言告示牌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这不仅是对外国游客的友好之举,也是展示我们文化自信的一种方式。咱们中国现在可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增加一些外语标识,不仅能方便游客,还能展示我们的开放态度和国际化水平。
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也让我想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其实反映了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自信程度。真正强大的文化是不怕交流和碰撞的。看看我们的历史就知道,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延续几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它有着强大的包容性和吸收力。
再说回那位退伍军人,他的爱国情怀值得尊重,但表达方式可能需要再斟酌一下。爱国不等于排外,我们完全可以在保持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对其他文化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这样不仅能增进国际间的理解和友谊,也能让我们自己的文化在交流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国家这些年在文化输出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从孔子学院到中国文化年,再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走向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保持自信,又要学会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互鉴和共荣。
回到景点告示牌这个话题,我觉得关键还是要把握好度。在重要的历史遗迹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我们当然要坚持使用中文为主。但在一些面向国际游客的景点,适当增加外语标识也无可厚非。这不仅是对游客的尊重,也是展示我们大国风范的一种方式。
最后,我想说的是,文化自信不是靠排斥其他文化来实现的,而是要在交流和碰撞中不断提升自己。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面对世界,让中华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也是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应有的胸怀和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