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有这么一处老街(浦东有什么老街好玩的景点)
更新时间:2024-08-29 18:37:40
两百多年前的石板桥
一百年前的老建筑
五十年前的生活方式
走进横沔(跟着小布来读拼音miǎn)老街,仿佛时光穿越!
很多老浦东人都会说,我就是在这样的村里长大的;
很多新浦东人都会说,原来除了高大上的陆家嘴,浦东还有这样的江南小镇。
那么跟着小布的脚步,去看看这个历史风貌保护区吧。
俯瞰图
横沔老街位于浦东康桥镇沔青村,毗邻川周公路。蜿蜒曲折的老街由沔溪第一桥、宁远桥、翊园桥依次串起。这3座横跨横沔港和花园港的小桥,以及两旁密密麻麻的老建筑,见证了横沔老街的繁荣与落寞。
古镇一隅
横沔古镇区域成陆于唐末宋初,地名为小五灶。明代改名为横沔镇,至清代已相当兴旺。镇上有榨油、碾米、棉布、百货、面粉、典当、酒楼、钱庄、银楼等厂、店、铺、摊100多家。每天有3艘小火轮经横沔集镇往返于上海市区,货运船只进出频繁。当时,横沔集镇被称为浦东十八镇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乡政府、商店、学校、工厂陆续搬迁至横沔新镇,老街逐步落寞。
3座石桥串起老街
沔溪第一桥
蜿蜒曲折的三座桥连接了河西街、中大街、庙场街和花园街。依次走完三座桥,对横沔老街便有了大致印象。从河西街穿过沔溪第一桥,便是中大街了。沔溪第一桥早已不复往日模样,翻修过的石板桥与浦东村间的大多数石板桥相似——粗砺的水泥桥面和简单的铁栏杆扶手,只有桥东头的两块长条石板,能够依稀看出昔日色彩。
中大街商铺
沿着中大街往前走,这条蜿蜒曲折的道路连接横沔港,曾经是这一区域的主干道。街道两旁的民居依然保留了曾经的店铺模样,那悄然褪色的店铺木门板,凝记了曾经的生计与繁华。
古朴黑砖上的“洪二”字样
从中大街走到宁远桥,这座花岗岩石板桥位于花园港上,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桥的两端为石板斜坡,桥侧雕有“宁远桥”字样。桥侧的老房子依然保留了古朴的黑砖墙,每一块黑砖上还有“洪二”字样。
庙场街30号欧式建筑细节
跨过宁远桥便来到了庙场街。这里原有一座寺庙,后被拆除,建造了三层楼高的公房,也是古镇里仅有的老公房。庙场街30号在老公房斜对面,也是一栋3层小楼,这个房子有着欧式建筑格局,房主的后代依然居住在小楼中。
翊园桥
从庙场街能走到老街里的第三座——翊园桥,该桥建于1934年,横跨花园港,能够通往“小哈同花园”翊园。
百年老宅讲述人世变迁
横沔老街
横沔老街保存的多为清末民初时期建筑,如翊园、华氏宅第等。传统建筑大都分布在河西街、中大街、庙场街、花园街,是当年繁华的集市。大量传统民居连片分布,居民前街后河、枕河而居,江南水乡特色浓郁。
老街时光
与河西街相比,中大街上的清末民初民居更为集中,也是横沔古镇的主要街道。中大街的民居大门上,会发现两种截然不同的门牌号码。有的门牌号码是绿色的中大街某某号,有的则是蓝色的横沔镇沔青村某某号。这两种门牌号码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城市阶层:非农户口和农村户口。
花园街华氏宅
花园街42号和44号华氏宅,该楼建于1935年,石库门式,占地120平方米。小楼共有三层,楼房9间,大门上方雕刻有“武陵世泽”四字。这栋楼最显著的便是红色的外墙面,当年这种红色清水砖价格较高,也是房主经济实力的显示。随着时光的变迁,一个大家族不停地分家又分家,一栋楼被分成了数个门牌号。大门也一分为二——一木门、一铁门,仿佛也在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花园街28号凤家厅
花园街28号凤家厅,原为明代杭州通判沈应熙的老宅,后售于凤家。老宅占地约1600平方米,为两进院落,面阔9间,共计18间,以砖木结构为主,皆坐北朝南。老宅的悬山灰瓦顶已有些破损,不过梁枋上的精细雕刻,格扇门窗依稀可见。如今,老宅内依然有五六户凤家后人居住着,虽大多是迟暮老人,依然能看出他们对这个老宅子的依恋与珍惜。
砖墙上密密麻麻的爬山虎
在凤家厅的后院,有一堵超过四百年的老砖墙,砖墙上密密麻麻的爬山虎,在夏天依然会焕发勃然生机。后院墙角,曾经是当地孩童最喜欢的游玩地之一,因为翻过这堵矮墙,便能进入大名鼎鼎的“小哈同花园”翊园。
翊园
仿造哈同花园建造的翊园
翊园建于民国10年(1921年),由哈同花园的管家、横沔人陈文甫仿造哈同花园建筑风格而建,俗称陈家花园,是目前上海仅存的具有哈同花园建筑风格的花园,故亦称“小哈同花园”。翊园占地18731平方米,三面环水,具有典型苏州园林特色。园内至今有保存完好的欧式建筑“长春禧舍”、中式建筑“承礼堂”,此外,还有九曲桥、湖心亭、石拱桥、白鹤亭等。园内古树名木众多,包括百年凌霄、百年枸骨、雪松等数十个品种。翊园保护良好但并不开放,隔着铁门,园内的花圃、雕塑、公馆宛然可见,满园恬静。
摄影、摄像:朱泉春
制图:周雪涛
编辑: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