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郑州这座城("我与郑州这座城")
更新时间:2024-09-05 17:32:17
"我与郑州这座城"
郑州市里的老手艺人:补鞋的老大爷
男孩子真费鞋。春节后才买的一双运动鞋,不到两个月就开了口子。扔了又可惜。我记得小时候居住的老街上有位补鞋师傅很有名,手头快,补得牢,口碑好!但一晃这么多年没再去过,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
试试看!我趁周末休息,让孩子拿着要补的鞋子,一同去找一找。
循着记忆中的大概位置,没有想到毫不费力就十分顺利找到了那个老的修鞋的摊子。
仿佛还是以前的样子,还在以前的地方,连招牌也还是二十年的铁皮上刷的几个大字,屋里的物件都是用过几十年的模样,浸透着从内而外的古早味道。一间简简单单几平米的路边小店,一位在这里为街坊邻居修补旧物的"老鞋匠",一下子撑起了我满满的记忆。
这是道斜街,连接了两条小路,也就短短的几十米,位置也较为偏僻,甚至打小我在这里住时就不知它的路名。因为这儿的人都约定俗成称之为斜街。
刚有斜街时,附近的住家户少,也没啥单位,规划时就又短又窄,仅容一辆汽车勉强通行。两边是老式平房,沿街散落着几家小摊铺,因面积狭小有限,也连接不在一起,就只能勉强地用作修鞋、修锁,卖点菜,卖点水果和日用杂货的小摊。
二十多年来与之相邻的摊贩换了又换,唯独这位修鞋的师傅始终坚守在这里。
见到这位朴实的大爷,瞬间打开了话匣子。我问他为何能在这里扎根这么长时间了?大爷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不紧不慢的讲:我这门小手艺,利薄,在这里时间长了也小有名气,活也不少,全靠附近的街坊邻居养活呀。这个地段偏租金低,房东又是位好人,我们相处得像一家人,多年来从未涨过费用,我才在这条街上扎下了根。
几句朴实的话语之中,师傅讲得最多的是感恩的话,充满了对大家的感谢之情。这也让我很受感染。
我对他讲:主要还是你手艺好,这儿的人家需要你。
提起手艺!大爷的眼睛充满了光亮,"修鞋要不了高深的技术,主要是我手头快,人实在,要价公道,补了的鞋经久耐穿!"
"以前,西郊一带也有几家同行都因种种原因,或关张大吉,或改行他业。就象你讲的,我和这里的人们处得久,熟悉了,又喜欢这条小街的环境,不为挣多少钱,习惯与这里的老门老户打交道,自己又闲不下来,全当有了自已喜欢的事干!”
大爷讲着讲着,不一会儿就将孩子的鞋子修好了。我正要问多少钱。大爷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而是起身十分熟练地找到一瓶清洗剂,里里外外将鞋子又喷洗、保养了一遍!
他一边忙活,一边对我孩子讲:这么好的鞋子得二三百元,开了个口子,扔了就太可惜了!你看简单一整,里外给新的一样。
说着就招呼孩子坐下来穿上试试,看有没有不合脚的地方。大爷一阵子忙活,鞋子修旧如新,耐固如初。收费才十元钱。孩子也懂事的连连感谢师傅热心服务。
回去路上,我对孩子讲:我们这座城市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平凡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带来了便利,热心为我们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难题。
不要认为:修个鞋、修个伞、修个锁、修个包、修个拉链、修个眼镜等等,这些细小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对于我们老百姓有时候就是急事和难事。
时代发展了,但过日子要节俭的好传统不能丢。不能什么东有一点毛病,明明可以修补使用,就去扔掉买新的。
这趟去修鞋也就一个多小时,这位师傅的话语却始终在我耳边回绕,也更让我感受到:这座城市平凡的人们带给了我们一份份温暖和温度。
修修补补的手艺人,千百年来是最为普通的行业。在这座众声喧哗的大都市里,他们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我觉得:从一门手艺的角度,他们是传统的守望者、践行者。从记忆和感情上讲,他们修补是这座高速发展的城市中"人与人之间渐行渐远的东西",修补的亦是我们心中的缺憾,修补的更是每个城市里特有的生活传统,修补的更是一种我们的离不开的、最接地气的文化。
修鞋的大爷与我并不相熟,但他又像我的一位"老熟人",以前修补过我上中学时的球鞋,现在又修好了我孩子的运动鞋,我希望我们这座城市为这些"老熟人"多做一些事情,让他们更安心、更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