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桥残雪景点游客超过旅游旺季(断桥残雪景点)

更新时间:2025-01-28 02:57:50


一、断桥残雪景点游客超过旅游旺季


2018-01-26 17:19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陆海旻 通讯员 蒋虹 潘珊

雪中杭城,哪里最受欢迎?西湖肯定当仁不让,所谓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雪湖。而“断桥残雪”,更是朋友圈摄影大赛必去之地。今天,赶来来拍“断桥残雪”、西湖雪景的人已经超过旅游旺季。

大家赏雪的热情,让景区交警倍感压力。杭州市区最新路况:11时45分,受赏雪游客影响,北山街双向全线排满,车辆通行缓慢,孤山路、北山街停车饱和。

杭州交警建议游客通过公共交通进入景区,或将车辆停至景区外围停车场步行进入景区游玩。杨公堤、南山路、三台山路均发现有游客为拍摄雪景而随意违停的情况,交警将通过现场劝导和非现场摄录等方式进行管理。

同时交警提醒景区游客,观赏美景的同时,也请留意脚底,防止踏空。雪天路滑,行路谨慎,停车时注意观察周边环境,确保没有隐患。

不眠夜,景区抗雪保障再传捷报

就在游客为眼前的雪景兴奋不已时,一场“抗雪战役”正在景区内悄然打响。

从1月25日上午起,西湖景区市政市容环卫管理中心率先出动2台山猫除雪车持续作业,重点保障龙井上山路段;下午至夜间陆续追加2台山猫除雪车、5台斜角清雪器、1台哈高多功能车、1台沙滩越野式除雪车,在虎跑路、梅灵北路、满觉陇路、龙井路等积雪路段进行不间断除雪作业,力保景区主要道路交通通畅;同时前半夜安排1辆力奇除雪车往返于北山街、白堤、孤山路进行除雪作业;出动1辆高压冲洗车重点冲洗北山街、南山街、孤山路、杨公堤等路段;白天及时补充应急仓库内各类物资,力保物资充足。

针对景区20个易积雪结冰点,进行不间断巡查,工作人员将各路段无积雪结冰情况每1小时上报一次,有积雪结冰情况每半小时上报一次,确保景区市政市容的指挥中心实时掌握路段情况,更合理部署应急保障力量。

抗雪保障工作中,景区市政市容的山猫除雪车驾驶员同志,日夜连轴转,平均每次连续作业3个小时以上,经历短暂的休息后,又很快重新踏上战场。在应急保障面前,景区市政市容的干部职工不畏苦不畏难,上下齐心,众志成城,充分展现了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

1月25日8:00至26日8:00,共计出动4辆高压冲洗车、2辆洒水车、4辆山猫除雪车、5辆斜角推雪车、2辆滚雪车;出动巡查、清雪人员502人次;投入使用麻袋1410只、草包1810个、扫把554个、铁锹525把、推雪板94把,累计对46条、61公里主次干道,19条、27公里人行道进行了全面的清雪保障,总计清雪面积达27万平方米。

大雪中,是他们守护景区安全

为了保障游人安全,西湖景区的工作人员们,也接受了一场不小的考验。

从1月25日晚到1月26日上午,九溪、六和塔公园、虎跑公园、钉耙岭、虎跑路等多处发生树木倒伏、残枝掉落现象。钱江管理处的应急小队在第一时间解除险情,保证道路畅通。

云栖竹径景区里,有一大片毛竹被积雪压弯至地面,在龙井景区和虎跑公园里,则有大量的古树名木需要"减压"。园林养护员在寒冷的冬夜中一遍遍穿行,为树木敲雪,只留美景,不留伤痕。

在六和塔和虎跑公园里,还有多处碑亭楼阁和楹联匾额等需要保护。工作人员在排查时发现六和塔高层屋面积雪较厚、廊内积有薄冰,立即组织文保员、清卫及特保人员为古塔除雪,确保安全。

太子湾公园的雪景吸引了很多游客,草坪上的积雪又厚又软,让人忍不住踩上去。花港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提醒,草坪上已种上了郁金香,早上有一些郁金香宝宝已经被踩倒了,尤其在太子湾东部草坪的郁金香被踩踏较多。工作人员已经在重点区域设立了文明观赏提示牌,希望大家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呵护这些即将在春日里带给我们绚烂的郁金香宝宝们。

北高峰,是杭城的著名赏雪打卡地。在前一天花了6个小时除雪破冰打通各游步道后,今天一大早,灵隐管理处的32位工作人员又上路了,在天寒地冻中继续奋战,为大家清理出2000多个台阶的暖心路。


二、断桥残雪的主要景点


1. 断桥位于杭州市西湖白堤的东端,背靠宝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
2. 断桥势较高,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的最佳去处。白堤全长1千米,东起断桥,经锦带桥而止于平湖秋月。
3. 白堤横亘湖上,把西湖划分为外湖和里湖,并将孤山和北山连接在一起。白堤在唐代原名白沙堤,宋代又叫孤山路。
4. 明代堤上广植桃柳,又称十锦塘。堤上内层是垂柳,外层是碧桃。最早记载“断桥残雪”的是唐朝的张祜。
5. 大雪初霁,原来苔藓斑驳的古石桥上,雪残未消,似有些残山剩水的荒涩感觉,这也就潜埋下了断桥残雪这西湖上独特景观的伏笔。
6. 断桥观瞻,可得湖山之神髓,岂独残雪!宋代叫它宝佑桥。元代因桥头居住着一对以卖酒为生的段姓夫妇,又称为段家桥。
7. 传说,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游人要到孤山去游玩,都要经过这座小木桥。
8. 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对姓段的夫妇。两人心地善良,手脚勤快,男的在湖里捕鱼为生,女的在门口摆个酒摊,卖家酿寡酒。
9. 一天,日落西山,夫妇俩刚要关门,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白发老人,说是远道而来身无分文,要求留宿—夜。段家夫妇见他年老可怜,热情地留他住下。
10. 老人也不客气,一连饮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第二天早晨白发老人临别时,说道:“谢谢你们好心款待,我这里有酒药三颗,可帮得你们酿出好酒。”
11. 说罢,取出三粒红红的酒药,告别而去。段家夫妇将老人的三颗酒药放在酿酒缸里,酿出来的酒,颜色猩红,甜醇无比,香气袭人。
12. 从此,天天顾客盈门,段家猩红酒名扬杭城,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后来段家夫妇拆了茅舍,盖起了酒楼。
13. 他们为了感谢白发老人,积蓄了一笔钱,准备好好答谢他。岁月流逝,一晃三年。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发老人冒雪来到段家酒楼。
14. 夫妇俩一见恩人来到,喜出望外,款留老人长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却要告别。临别之时,段家夫妇取出银两子送给老人。
15. 老人笑着推辞说:“谢谢你们夫妇—片好心,我这孤单老人,要这么多银钱何用?你们还是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吧。”说罢,便踏雪向小桥走去。
16. 段家夫妇站在门口相送,只见老人刚跨上小木桥,脚下一滑,桥板断啦,老人也跌进了湖里。夫妇俩急忙跑去相救,忽见白发老人立于湖面,如履平地,微笑着向他们挥挥手,漂然而去。
17. 段家夫妇这才知道,白发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临别说的话,使用那笔银钱在原来的小木桥处,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
18. 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桥塌啦。乡亲父老怀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现存的断桥,是1921年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
19. 长8.8米,宽8.6米,单孔净跨6.1米,年前曾经大修,但古朴淡雅的风貌基本未变。桥东堍有康熙御题景碑亭,亭侧建水榭,题额“云水光中”,青瓦朱栏,飞檐翘角。
20. 与桥,亭构成西湖东北隅一幅古典风格的画图。《断桥残雪》王洧望湖亭外半青山,跨水修梁影亦寒。待伴痕旁分草绿,鹤惊碎玉啄栏干。《游断桥》佚名悠然漫步西湖边, 碧波如镜柳如烟。旧日断桥在眼前, 不见白蛇与许仙。


三、西湖断桥残雪景点介绍


断桥残雪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而称著。它位于白堤北端,连着北山路。断桥的闻名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景色,还因为它与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白蛇传》有关。相传这里是白娘子和许仙的定情之桥。
每当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依稀可辨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断,故称断桥。这种独特的视觉效果使得断桥残雪成为了西湖十景之一。
断桥残雪的美景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观赏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余光中先生就曾专门为西湖写诗《断桥残雪》,他在诗中称断桥残雪是没有实景的,因为现在没有“断桥”,但是在断桥上看过去,西南面就是西湖全景。这首诗进一步增添了断桥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除了自然景观外,断桥还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地方。由于《白蛇传》的故事广为流传,许多人都对这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游客们可以在桥上漫步、拍照留念或者静静地欣赏周围的美景。此外,在冬季下雪时来此游览还可以体验到更加独特而美丽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