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随笔21(读史随笔(326))

更新时间:2025-04-01 18:04:56

读史随笔(326)

也谈南阳祭拜诸葛武侯与襄阳诸葛亮文化节的异同。

10月11日,湖北襄阳市在鱼梁洲举办了第十一届襄阳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次日,也就是12号,河南南阳市也在卧龙岗武侯祠举办了祭祀智圣诸葛亮仙逝1789周年(暨大明朝廷诸葛公祭495周年)活动。

本来,两地举办纪念先贤诸葛武侯都是人之常情,是中国人对这位家喻户晓的先贤一种精神寄托,无论哪个地方举办这样的活动都无可非议,都值得赞赏。但是,就有那么一些人非要借此贬低南阳,一位“酒歌说文”网友就发了一个“襄阳南阳一起拜诸葛亮,真是巧合吗”的视频(见附图3),呜哩呜噜一大堆,由于发的都是视频,没有办法引用原话,此人大概就是说襄阳的活动“如何好”,南阳的活动“如何如何不好”等等。

既然这位网友先提起这个话题,那咱们就跟着他也比较一下两地的活动究竟有什么不同,各自的特点又是什么。

第一,从时间上看,南阳是和襄阳“对着干”吗?

先说南阳,12号也就是农历八月二十八,这一天是诸葛武侯仙逝1789周年忌日和大明朝廷诸葛公祭495周年的纪念活动日,也就是史书中说的“秋祭”。这个时间是固定的,南阳武侯祠每年都举办,每年都是这个时候,不论襄阳什么时候举办“诸葛亮文化旅游节”,这个时间都不会变的,所以不存在时间上故意和襄阳“对着干”的问题。

再看襄阳,我不知道11号是个什么日子,对诸葛亮有什么特别意义,既不是诞辰也不是仙逝之日,好像与三顾茅庐也没有关系,那襄阳为什么要选这一天举办“诸葛亮文化节”呢?看看以往,襄阳历届诸葛亮旅游文化节举办时间都是不固定,也不是每年都举办,具体举办时间都是依襄阳市政府公告为准,随意性很强。第一届是1993年10月,2010年是9月25日,2011年是2月3日,2017年是11月9日等等,可见,这样随意而定的时间即便是南阳想“对着干”也不好掌握。反过来,今年襄阳选在比南阳早一天的10月11日倒是耐人琢磨,有没有“对着干”的因素呢?

第二,从地点上看,南阳是在卧龙岗武侯祠,这没什么可说的,武侯祠就是祭祀诸葛先生的最佳地点,从古到今 南阳祭祀诸葛武侯都在这里。而襄阳今年的活动主会场则选择了鱼梁洲,和往年也不一样,理由是什么我不清楚,但这个地方应该和诸葛先生毫无关系倒是明明白白的。汉代以前,襄阳城东门外统称鱼梁洲,无论是东汉还是三国时期,这里都属于襄阳,跟南阳八竿子也打不着。既然襄阳搞得是“诸葛亮文化节”,争的又是“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那为什么要在历史上根本就不属于南阳的鱼梁洲祭拜诸葛亮呢?鱼梁洲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的故里,是襄阳建城的最大功臣刘表的“呼鹰台”所在地,在这里,襄阳为什么不祭祀一下这两个襄阳杰出人物?为什么就不能搞一个没有任何争议的“庞统文化节”呢?

第三,从活动内容上看,南阳纯粹就是祭祀活动,宣读祭文、背诵《出师表》、上香、敬献花篮等等,场面古朴庄重,参加人员绝大多数是当地百姓和恰巧赶上的各地游客,广场上唱了几出宛邦和豫剧的诸葛戏剧(见附图1)。而襄阳则是大动作,场面恢弘大气(见附图2),热舞豪放,招商火热,马拉松热闹,但这些和诸葛亮有什么关系?汉代有热舞?诸葛亮能招商引资?孔明先生是每天跑马拉松从隆中到鱼梁洲上学的?当然,跑马拉松对提高人民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我赞赏襄马的活动,但非要把马拉松和诸葛亮连在一起有点喧宾夺主了吧?很明显,这些活动都不是祭祀诸葛先生的,所以,二十位远道而来的诸葛宗亲第二天又到古隆中三顾堂前祭拜了诸葛先生。

第四,从对待《出师表》的态度来看有明显不同。《出师表》是诸葛武侯最重要的文献,其重要性毋庸多言。“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者不忠”。可见,从古到今,祭拜诸葛亮不提《出师表》是不可理喻的。所以,祭拜诸葛武侯时诵读《出师表》已经成了南阳祭拜大典的固定项目之一。但是,好像襄阳诸葛亮文化节是从来不诵读《出师表》的,个中原因当然就是那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不过既然襄阳争夺的标的就是这句话,那怎么能回避《出师表》呢?今年如果不是唐国强先生在鱼梁洲声情并茂地朗诵《出师表》“躬耕于南阳”,襄阳节会回避《出师表》这个尴尬的“传统”可能还会一直延续下去。

第五,从请来的嘉宾量级来看,襄阳大咖云集,高朋满座,果然财大气粗,这个南阳真的不能比。

第六,从花费上看,我比不了,大家自己算吧。

希望那位“酒歌”先生能把你的“比较”转成文字发在跟帖里,让大家也好比较一下。

标签: 出师表   三国人物   诸葛亮   湖北襄阳   武侯祠   河南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