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的山丹,曾经也是星光璀璨的地方……

更新时间:2025-04-16 18:06:08

《祁连山下的山丹,曾经也是星光璀璨的地方……》

​一一新疆行沿途见闻之四

从阿拉善右旗出发,​一路狂奔,一个多小时以后就到了张掖。

​张掖市我没进去,反复去没啥意思,再去也是那么回事儿。

​按照高德导航指引,大路上一拐弯儿直接奔向了山丹县,然后又一拐弯儿,径直去了军马场那边的大草原。

远处有高山,很高,阴森森的,云雾缭绕,原来那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焉支山!

这个焉支山,其实就是祁连山脉的一个小分支,就像人的胳膊上的手叉出去的一只大拇指,显得有点儿特立独行的模样。

大草原就在山下,要去的军马场其实也就是这个地方。

草场很大,前前后后延绵了一二百公里!

去了以后我才知道,这个所谓的唯一保留下来的,我国现代化的军马场,现在已经失去了它的实际军事意义。

拍拍电影,供游客参观参观,供历史学家在台上讲课的时候回忆一下历史,这个军马场还是有它存在价值的。

整个军马场不是在一起,而是分场设置,以营单位为建制,一场,二场,三场...。其实就是军马场的一营,二营,三营...,间隔五六十公里,七八十公里!

我先到了二营的所在地二场,这里也是金马城总部机关所在地。

休息了一阵子,然后就开车去了遥远的草原边边上的一场。

据人介绍,那个地方就是当年拍《牧马人》电影的原始摄影地,外地来的人都要到那里去,大约是为了仔仔细细地看个究竟吧。

我又去了,因为没有理由让我半路折返,本来就是为了感受所谓的诗和远方来的嘛!

这个时候我似乎才想到了什么是旅游。

旅游,旅游,感受的是刺激,体验的是感觉,完成的是过程,幸福的是回忆……,可能吧。

所谓的诗和远方,它的确指内涵大约就是这些,还能有什么呢?...。

我说不出来更多的理由和内容,这可能跟一个人的理解程度,跟一个人的意识形态构成有关系。或深入,或浅出,或满嘴乱咧咧。或内涵深远不苟言笑,或表情凝重惜字如金般的故弄玄虚...,这一切的一切都因人而异。

而我,就是我自己。不管别人怎么白眼儿看我,生活是我自己的,必须自己体验。

仔细又一琢磨,弄了半天,这就是“因为所以”道的理。

全世界人始终琢磨因为和所以一辈子了,原来这个道理藏在这里!

跑了老半天,终于跑到了当年拍《牧马人》电影的地方。

这里有一条马路把房子分开,一场比不了二场,这里一栋楼房都没有,而且都是上个世纪用红泥烧成的砖盖的平房,简陋而凋敝。

我看见所有的职工和家属住的平房,后面的窗户几乎都用塑料布糊的严严的,有的直接用砖头封起来了,一块儿玻璃也没有。

街道旁边有一个商店一个饭馆儿,一个派出所,再也看不见什么了……。

偶尔有路人经过,我打听当时拍电影地点在哪里?草原在哪里?许灵均在哪里?……。

我却吃惊地发现人家笑了。

那个人盯町地看着我,好像我是外星来的人!

“没,没有事情吧?...”看着我的那个人说。

“不知道怎么回...事情?...,现在吃饱饭撑的人,咋咋就...这么多?!……”。我发现那个人的表情有点儿真实的疑惑。

这功夫又来了一帮妇女,还赶来了几匹马喂。他们在聊天儿,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笑声四起,哄地一下。

似乎他们对我这个老头儿比喂他们的马更有兴致。

我知道他们这是在笑我,而我没笑,我始终我觉得自己没什么可笑的。

最后在聊天儿中,这些人告诉我,那个时候电影就是从这里拍的,那些马就在山坡坡上呢,就在那,就在那里……。

他们有人用手一挥,指向这些房子,指向焉支山,指向大草原……。

仔细端详,这里养的马体型很大,很矫健,品种不错。

不知道是不是历史上汉武大帝留下来的马种,抑或是后来军马场嫁接繁殖了伊犁马和蒙古马的后代?...。

说不清楚,问他们,他们也没跟我说明白。

感慨了一番,看着这些平房,看着这种场面,我的思绪一下好像又回到了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一股暗暗的忧伤笼罩在我的头顶,情绪突然间变得很低落,很低落……。

他们这里的兵团战士每户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成群的马在草原上放没人管,白天自己出去,晚上自己回来。

每家每户饲养的几匹马都要精养,喂粮食,每年还要体检。瘦了不行,死了更不行。一旦再有拍什么电影的需要,完不成任务是不行的,万万不行的。

我知道了,现在他们虽然仍然在喂马,但是他们肩膀上的任务还是很繁重的,有任务考量的,所以他们还必须时时刻刻像战士一样提高警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继续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新的贡献……。

这功夫天色将晚,不能在这里过夜,不能在这里久留。

我从第一场又折返回二场去了。那里有楼房,那里有露营地,那里可以驻车休息……。

我又走了,原路返回,沿着焉支山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