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哪个景点好玩的(朔州本土这些旅游景点,你去过吗?)
更新时间:2023-04-21 05:10:24
朔州崇福寺
朔州崇福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福寺创建于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辽时曾作为林太师衙署,亦称林衙院。辽统和年间改名林衙寺,金天德二年(1150年)题额“崇福禅伟”,建筑壮丽。现存山门及观音、弥陀、地藏、文殊诸佛殿,并有藏经阁、钟鼓楼等。布局严谨,主次分明。藏经阁位居殿前,为他处所罕见。弥陀寺,是规模较大的金代建筑。殿内金代塑像壁画保存完好。福州崇福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郊北岭象峰南麓,距市区约8公里,该寺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 年),初名“崇福院”,建筑规模较小,后遭废圮。
概况
崇福寺位于朔州市朔城区东街北侧,是一处规模宏敞,殿阁群居的古寺庙。崇福寺坐北朝南,外观古朴、庄严,门前雄狮端坐,寺内,殿阁五重,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17米,面积23400平方米。崇福寺创建于唐代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由唐代大将军、朔州人、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旨建造。到辽代,寺被改为林太师府衙,后又改为寺庙,取名林衙寺。金代熙宗年间,寺庙扩建,大兴土木。金代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金朝海陵王完颜亮题额“崇福禅寺”一直至今。
朔州城墙
朔州城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朔州城墙
朔州城墙(第三批省保)
时代:北齐
地址:朔城区古北大街以南
朔州秦时称马邑,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大将蒙恬在此筑城养马,抗击匈奴。古城垣的建筑年代,创建于北齐天保八年(557年),是在秦汉马邑城旧址上扩建而成的。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迁朔州治于马邑,并在秦汉故城废址上重新筑城,朔州之名自此始。
城为正方形,每面边长2000米左右。1983年6月调查,未发掘。残垣大部存在,残高6—10米,城宽12—20米,夯层厚度为7—12厘米,夯窝密集,夯窝直径2厘米左右。夯层内夹有大量的汉代陶片及布纹板瓦、绳纹筒瓦等。该城墙时代为北齐,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朔州塞北革命烈士陵园
朔州塞北革命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塞北烈士陵园位于朔州市朔城区金沙植物园西侧。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塞北英烈,陵园于1949年始建,2006年整体搬迁建设。陵园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有大门、塞北人民英雄纪念碑、塞北革命纪念馆、广场、烈士墓区等。塞北革命纪念馆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馆内设序厅、抗日战争厅、抗战惨案厅、解放战争厅、革命英杰厅、告慰英灵成就厅等,陈展面积3700平方米,展出照片800余幅、革命文物300余件,集中展示了塞北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光荣历史和峥嵘岁月。陵园是山西省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
桑干河湿地风景区
桑干河湿地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朔州市桑干河湿地水利风景区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境内,依托桑干河干流河滩湿地、东榆林中型水库、泥河大坝、灌区、天然泉域等形成,具有多种类型的水利风景资源,总面积1.8万多亩。
桑干河湿地生态水利风景区是朔州市公益性景区,随着风景区的建设,周边整体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城市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风景区已成为朔州的自豪和标志,其影响力已远播省内外,成为朔州城市建设、招商引资和改善投资环境的“名片”。
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善,景区久违的水生植物又开始生长,成群的水禽来此栖息。经过几年的规划建设,景区现已是“园林耸翠、惠风和畅、碧波荡漾”,集休闲、度假、娱乐、游憩、文化、体育活动于一体。特别是最近经权威单位探测,确定在景区内可建45℃以上温泉自流井,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对人体保健有益,更加增添了景区亮点和内涵。
该景区风景资源丰富,生态保护良好,芦苇、水草、湿地共1000多亩,大型岩溶泉群有100多个泉点,有的自喷水柱达2米多高。唐朝尉迟恭建功地及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诞生地均在景区。
平朔旅游度假村
朔州市郊,平朔露天煤矿生活区内。度假村占地14公顷,由别墅、三星级宾馆、商务中心、免税商店、银行、健身娱乐中心、室内游泳池、网球场、 桑拿浴、中西餐厅、酒吧、歌舞厅组成,是旅游、疗养、度假、避暑、健身以及举办国内、国际会议的理想场所。 这里环境幽美,景色宜人,气候温凉,适于旅游度假。 度假村交通便利。有飞机从度假村直达北京、太原。同时,有超豪华旅行车,可游览山西著名的旅游景观佛教圣地五台山、大同云冈石窟,应县木塔、恒山悬空寺、芦芽山风景区及游览世界第一流的露天煤矿开采现场。
峙峪遗址
峙峪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峙峪遗址(第一批省保)
时代:旧石器
地址:朔城区峙峪村附近
遗址描述
峙峪村位于大同盆地西南朔州黑驼山东麓,桑干河上游的支流峙峪河绕村而过,西、北、南三面由群山环抱,东面是广阔的桑干河平原。遗址就在峙峪河与小泉沟汇流处的一个孤立的岛状沙丘中。
遗址面积南北长100米,东西宽15米。1963年调查发现并进行局部发掘。发现的遗物有:人类枕骨一块,石制品15000多件,烧石和烧骨等多块,装饰品1件、各类动物牙齿5000余枚。该遗址以细小石制品为主要特征。时代属晚更新世,经C14测定,距今为28945±1370年和28135±1330年。
峙峪遗址文化遗物包括石制品、骨器和装饰品。出土石器有:尖状器、雕刻器、刮削器、石镞等两万余件。制造石器的原料有脉石英岩、硅质灰岩、燧石、火成岩等。石器主要是小型的,大型石器极少,砍砸工具罕见。此外,发现了细致打击成的骨尖状器,其它一些打制痕迹清楚的骨片,也可作为某种工具使用。还有1件可以反映磨制钻孔技术的扁圆形石墨装饰品。
马邑汉墓群
马邑汉墓群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邑汉墓群分布于朔州市朔城区四周20公里以内范围。朔城区现址是秦汉马邑城的一部分,地处雁门关外,为中原地区通往塞外漠北草原的必经之路。南部通过阳方口、雁门关可达中原,北有腊河口、刘家口可达平城(今大同市),西南有大水口、北岔口直达黄河。历史上胡人的南侵掳掠,汉人反击围剿,均以该地区作为重要的进攻和防守目标。尤其在汉代,这里是重要的关外军事重镇。那些守卫边关的将士死后大都埋葬在这里,形成这一带地区密集的汉代墓葬群。
该墓群由许多较为集中的墓葬群组成,以汉马邑故城周围5公里以内最为密集,其他墓群则分布于有战略意义的重要隘口附近。70年代以来,由于平田整地等农田基本建设,原有封土大多铲掉,现今尚有大型封土近150处,分布于三青梁至照十八庄村一线,祝家庄村到牛家店村一线,南关到水泉梁一线,南邢家河村到白庄一线。1982年以来,由于汉马邑故城东北4公里处开辟平朔生活区,在地表没有任何迹象的情况下,通过考古钻探,共发掘战国至东汉时代的墓葬2200余座,出土各类文物1700余件。现存封土呈圆锥体和覆斗型两种,这些封土堆夯层明显,厚度在5—20厘米,高度在2—20米之间,底边周长20—200米左右。马邑汉墓群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梵王寺墓群
梵王寺墓群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梵王寺墓群位于朔州市朔城区西南25公里处的梵王寺乡梵王寺村附近3公里以内范围。亦即汉初楼烦县放城的近郊。这里紧靠阳方口,与宁武关相望。70年代以前,西起照壁山之巅,东到恢河西岸,西汉至北朝时代的墓葬封土星罗棋布。后因村民整地平田,原有封土大部铲平,成为良田耕种。现存明显封土21处,分布于梵王寺、水泉梁、趄坡、梨元头四村之间,封土均呈圆锥体,残高2—7米,底边周长20—100米。
这批墓葬与楼烦故城紧密相关,生活在这里的汉代先民一定给我们留下许多难以估计的宝贵资料,有待于将来的发掘和研究。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麻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