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旅游攻略(青海旅游费用多少费用)
更新时间:2023-05-14 21:30:51
前几年,自驾带家人、约朋友一道,到青海走了一圈,时间有点紧,但自我感觉安排得还算合理。现把攻略写出来,供网友们参考。[作揖]
行程安排:
第一天:早7点,跨海大桥海尔路收费站口集合,出发,赶路1000公里,住三门峡。
第二天:三门峡到兰州,赶路,1000公里住兰州。
第三天:兰州→西宁,走高速,224公里,约2小时,游览塔耳寺、马步芳故居、大清真寺,住西宁。
第四天:7点,西宁→鸟岛,走G109,271公里,约4小时,途径日月山垭口,倒淌河,二郎剑景区,到黑马河吃饭。14点行驶53公里到达鸟岛游览,18点回黑马河路上,拍日落。
第五天:6点起床拍青海湖日出,8点出发,黑马河→茶卡盐湖,120公里,途径橡皮山垭口,约1.5小时。游览茶卡盐湖,中午在茶卡镇吃饭。12点,茶卡——德令哈,200公里,约3小时,德令哈补给,停留1小时。
德令哈→大柴旦镇,230公里,约3小时,19点到达
第六天:7点起床,大柴旦→阿克塞县,261公里,翻越当金山垭口,约4小时。12点,阿克塞县→玉门关,雅丹地貌,100公里,约2小时,游览玉门关,雅丹地貌,汉长城。18点,雅丹→敦煌,100公里,约2小时。住敦煌饭店2天。
第七天:上午游览敦煌莫高窟,中午休息,下午游览月牙泉,鸣沙山。住敦煌
第八天:7点出发,敦煌→嘉峪关,366公里,约5小时,游览嘉峪关,吃饭。
12点,嘉峪关→张掖丹霞,220公里,约3小时,游览丹霞,住张掖。
第九天:6点拍日出,8点出发,张掖→中卫,550公里,约6小时,玩沙坡头,西夏王陵,住中卫。
第十天:中卫到西安, 612公里,7小时,游览兵马俑,入住西安
第十一天:西安到洛阳,362公里,住洛阳
第十二天:洛阳到青岛850公里。
驾驶线路:
青岛——兰州→西宁→黑马河镇→鸟岛→茶卡→德令哈→大柴旦→敦煌→瓜州→嘉峪关→张掖→中卫——西安——青岛
驾车注意事项:
加油站分布:
道路沿线加油站分布还是合理的,像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每200公里肯定会大于等于1个,不过在倒淌河到茶卡这一路,你只能加民营的加油站,我问的中石油都说没有,不知道什么原因。
路况分析:
兰州至西宁段,为G6京藏高速一部分,双向四车道,全封闭,限速120公里。
西宁到多巴段,高速结束,后面到倒淌河段,为准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需翻越日月山,车流量大,平均时速80公里。
倒淌河到黑马河镇,为109国道,双向四车道,收费10元,平均时速100公里,沿途青海湖风景很美,道路上有大货车。
黑马河到鸟岛,为环湖西路,双向两车道,省道206,平均时速100公里,无收费。
黑马河到茶卡,为315国道,双向两车道,平均时速100公里,翻越橡皮山,大货很多,橡皮山上坡路况不佳。
茶卡到德令哈,为茶德高速,为315国道扩建,双向4车道,全程收费65元,平均时速120公里,几乎没车流量,沿途山脉戈壁交替,气候逐渐干旱。
德令哈到敦煌,为柳德高速,由原先的315和215国道扩建,双向四车道,但翻越当金山时合并为2车道,即原先的215国道,上坡为直线,下坡为盘山路,平均时速100公里。沿途戈壁。
敦煌到瓜州,为省道314,双向2车道,基本、没车流量,沿途戈壁。平均时速100公里。
瓜州到张掖,为G30连霍高速一部分,全封闭,双向4车道。限速120公里,收费275元。沿途戈壁草原风光。
敦煌到丹霞地貌,为双向2车道,属景区道路,煤限速,几乎没车流量,平均时速120公里 ,单程总里程180公里,来回耗时4小时。
张掖到马蹄寺,为双向2车道,80公里左右,平均时速80公里。
青海省道路很好,高速公路标准,车少,平均时速120公里以上。
甘肃省连霍高速段,平均时速120公里。
开车还是要悠着点,电子眼无处不在!
景点介绍:
1.东关大清真寺:清真大寺是西宁古城著名的建筑,位于西宁东关大街路南一侧。初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1380年)历代几经修葺、扩建,是我国西北地区大清真寺之一。该寺建造雄奇,坐西面东,具有我国古典建筑和民族风格的建筑特点,雕梁彩檐、金碧辉煌,大殿内宽敞、高大、明亮。殿内和整个大寺处处都显得古朴雅致,庄严肃穆,富有浓郁的伊斯兰特色。寺内有卖纪念品的,其中从沙特进口的香精不错,是送给朋友和亲戚的不错选择!
2.马步芳公馆:马步芳是国民党军高级将领,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早年随父马麒投西北军,历任陆军新编第二军军长兼第100师师长,青海省保安处处长,青海省政府代主席,西北“剿匪”第一路军第五纵队司令。曾派兵阻止英国经西藏向内地渗入的青藏战争、“围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参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又积极参加反共内战。解放后移居埃及,曾任台湾当局驻沙特阿拉伯“大使”,1975年7月在沙特阿拉伯病逝。马步芳公馆:始建于1942年6月(民国31年),耗资3000万大洋,次年6月建成,为马步芳私邸,取名为“馨庐”。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馨庐”二字现仍镶砌在大门上部,“馨庐”取意是按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词句“惟吾德馨”中的“馨”,“馨”字下是香,暗合马家父子的名号“子香、少香”,“庐”取《陋室铭》中“诸葛武侯庐”的“庐”。在马公馆里许多建筑的墙面镶有玉石,故人们亦称为“玉石公馆”。公馆由多个院落和不同形式的房舍以及花园组成,各个院落的房舍布置有序,结构严谨。构成了统一和谐的整体。位于公馆南端的后花园栽种了名贵的花卉和树木,还有亭榭,著名的“晓泉”也在其内。它是青海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民国时的建筑,也是全国唯一一座选用玉石建造的官邸,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
3.塔尔寺: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藏传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原名塔儿寺,得名于寺中大金瓦殿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银塔。塔尔寺始建于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先有塔,而后有寺,故名塔尔寺。它以酥油花、壁画和堆绣闻名于世,号称"塔尔寺三绝"。塔尔寺是宗喀巴大师罗桑扎巴(1357-1419)的诞生地。塔尔寺如果不进殿参观是可以不用买票的,但是也就欣赏不到塔尔寺的精华了。藏学文化实在博大精深,自助行如果没有讲解,实在是看不懂这里面的文化底蕴,只能走马观花的看看藏式建筑。
注:塔尔寺的传说宗喀巴大师早年学经于夏琼寺,16岁去西藏深造,改革西藏佛教,创立格鲁派(黄教),成为一代宗师。传说他诞生以后,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树上十万片叶子,每片上自燃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释迦牟尼身像的一种),“衮本”(十万身像)的名称即源于此。宗喀巴去西藏6年后,其母香萨阿切盼儿心切,让人捎去一束白发和一封信,要宗喀巴回家一晤。宗喀巴接信后,为学佛教而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1幅,并写信说:“若能在我出生的地点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指宗喀巴出生处的那株白旃檀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与我见面一样”。第二年,即明洪武十二年(1379),香萨阿切在信徒们的支持下建塔,取名“莲聚塔”。此后180年中,此塔虽多次改建维修,但一直未形成寺院。母与众信徒按宗喀巴的意愿,用石片砌成一座莲聚塔,这便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1577年在此塔旁建了一座明制汉式佛殿,称弥勒殿。由于先有塔,尔后才有寺,安多地区的汉族群众便将二者合称为塔尔寺。
4.日月山:在青海湖东侧,湟源县西南40公里处。令其闻名遐迩的原因有三:一是文成公主进藏成亲的美好动人传说。相传,文成公主远嫁颂赞干布时曾经过此山。她在峰顶翘首西望,远离家乡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临行时皇后所赐“日月宝镜”观看,镜中顿时现出长安的迷人景色。公主悲喜交加,不慎失手,把“日月宝镜”摔成两半,正好落在两个小山包上,东边的半块朝西,映著落日的余辉,西边的半块朝东,照着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得名。二是日月山我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分界线,是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分界线,也是青海省内农业区与牧业区的分界岭,也是黄土高原的最西边缘,登山远眺,东西两側的地理景观截然不同;三是日月山历来是由内地去青海西部和西藏的咽喉通道,唐时为唐蕃的分界岭,是唐蕃通道上的重要边防关隘和贸易集市,也是中原汉族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桥梁。
5.倒淌河:发源于日月山西麓的察汗草原。海拔约3300米,全长约40多公里,自东向西,流入青海湖,故名倒淌河。它是青海湖水系中最小的一支,不仅河流蜿蜒曲折,而且河水清澈见底,看上去犹如一条明亮的缎带飘落在草原上。自古以来都有“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说法,而倒淌河却是一条“众河皆东流,惟独我西淌”的河,现如今倒淌河水已经干涸了。关于倒淌河的传说,也和文成公主有关。相传,倒淌河是文成公主的眼泪滴淌成的河。文成公主在日月山掷碎那个不能看见家人、不能望见故乡的所谓“宝镜”后继续向西而行,但是思念故乡的那份真情,时时萦绕心间,每每此时,公主总是伤心地一哭,就在倒淌河镇,公主的落泪即刻化成了一条河。公主望着向东流淌的河水感叹地说:河水都是向东而流,而我却注定往西走!谁知,公主话音刚落,只见向东流淌的河水突然改变方向向西而去,那一刻,公主突然领悟到了父亲的用心良苦,她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是伟大而神圣的,于是她坚定信心义无返顾,伴随着驼铃声声继续向西进发。由此,人们把这条河称做了倒淌河。
注:日月山和倒淌河个人感觉有些鸡肋,人为的痕迹比较重,因为是沿途路过,顺道参观了一下即可,就像日月山不过两座山坡上一座日亭,一座月亭,确实很无趣,门票40元,想想不值得。个人认为这三个地方不是很值得花银子参观,倒是沿途的风景真是美得一塌糊涂。看倒淌河不需要买门票,沿着景区的公路直走不到500米,有座石桥,从那上面就可以看到倒淌河。
6、151基地:源于80年代某国营军工厂(代号151),在此进行水上军事演练,是我军鱼雷发射试验基地,同时这里刚好距离西宁市151公里,故得名151。如今湖中还能看到当年的发射台,这里有码头,可以乘快艇游览青海湖,基地可东望日月山、北眺青海湖。注:青海湖边对旅游团开放的就是有名的151基地了,只有这里可以让游人接近湖边。但是如果是自由行的话,自然还有别的办法到湖边,就是走小路,虽然一般都有当地人把守,但是只要是当地的司机下来商量商量的话,交钱就让开过去了。赵师傅带我们走了他熟悉的小路,果然景色好,人又少!
7.黑马河:位于西宁以西约220公里处的青海湖边上,是青海湖环湖公路的起点,从这里沿环湖 公路走70公里,便是著名的鸟岛,黑马河往鸟岛方向这一段,又被称为环湖西路,不少“暴走族”驴友或自行车迷,都选择从黑马河开始他们的环湖梦幻之旅。 黑马河到鸟岛这一段被誉为青海湖最美的路段,在不同的季节呈现不同的美景:5月,野花绽放,群鸟飞翔;8月,万亩油菜花在湖畔灿烂盛开;而在繁华过尽的10月,黑马河草原归于平静,青海湖也呈现出最朴素的美态。此外,秋天是看日出的最佳季节,而位于湖西岸的黑马河正是观看青海湖日出的最佳地点之一
8.橡皮山:橡皮山属于青海南山山系的一部分,海拔4451米,比日月山(平均海拔约4000米)要高出许多,在青海湖与茶卡盐湖之间,橡皮山大多是30-40度斜坡。登上橡皮山的山口,放眼望去,美丽的高山牧场、悠闲吃草的羊群尽收眼底。
9.拉鸡山:藏语称“贡毛拉”,意为尕拉鸡(石鸡)栖息的地方。其实最早的说法是“拉脊山”,它是祁连山系的一个支脉,它的隆起,就像被拉起的脊梁,所以正确的说法是“拉脊山” 。山名是藏语的音译,翻译成汉语是“鹰飞不过去的地方”。但是,这个山上有很多尕拉鸡栖息,所以民间就把它称做“拉鸡山”了。
10.茶卡盐湖:茶卡盐湖也叫茶卡,“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盐的海,总面积105平方公里,相当于10个杭州西湖一样大。茶卡盐湖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被誉为柴达木东大门,历史上是商贾、游客进疆入藏的必经之地。它与同塔尔寺、青海湖、孟达天池齐名,被称作“青海四大景”,同时还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门票50元
这盐湖,远远望去一片苍茫,加之现在正在下雨,感觉很是寒冷。其实用一句话就能概况它与青海湖的差别,那就是:“青海湖蓝,茶卡盐湖白”。来茶卡盐湖欣赏的就是那种现代化采盐机采盐喷水吐珠的壮丽场景,观赏形状各异的朵朵盐花,如果对这些不感兴趣,茶卡不推荐来。
11尕海:位于海晏县城西部50公里处,距青海湖东北3公里。青藏铁路和公路由此通过。藏语称“错倾俄日”意为宝贝湖,传说尕湖曾经有两条胳膊大小的鱼出没,一条是红色的,一条是蓝色,这两条鱼在尕海湖里不是游动,而是到处滚动,把湖水一层层推出湖面,蔚蔚壮观,惊心动魄,尕海湖的水是威水,有裸鱼、鱼耳内生有寄生虫卵,不能食用。如果你需要饮水,就在尕海湖边的某一处沙窝里刨个坑,舀上从沙窝里渗出来的水,这水却是淡水,可以饮用,住在湖滨区的牧人就用这种方法取饮用水。从青海湖的蓝,到茶卡盐湖的白,再到现在尕海的绿,这种不断变幻的美景让我们兴奋不已!
12.德令哈:是蒙古语,意为“金色的世界”,它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德令哈有四个面积较大的湖泊,除了早上看到的尕海湖外,明天我们还能看到柯鲁可湖、托素湖、哈拉湖。“金色的世界”这个称呼很贴切,特别是在雨后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整个城市都是金灿灿的!
可鲁克湖:本是蒙古语,意思是是“水草茂美的地方”,这里水草茂美,是柴达木盆地里的一个好地方。可鲁克湖是一个外泄湖,巴音河的水在湖中回旋之后,从南面的低洼处,流入与它相通的另一个湖──托素湖。
托素湖:是蒙古语,意为“酥油”。托素湖的面积比可鲁克湖大3倍还多,约180多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内陆湖。
据说,托素湖和可鲁克湖原本是一对情侣,有一年,这对年轻的情侣决定举办婚礼,根据当地的风俗,可鲁克去部落头人家企求准婚,没想到头人见可鲁克天生丽质,就心生邪念。他假惺惺地说为了考验可鲁克的情人托素对她是否忠诚,必须要让托素到一个名叫“盐泽”的地方背回一袋盐。头人的话不能违抗,为了和心上人成为眷属,托素当天晚上就来到了盐泽。盐泽遥远而荒凉,没等托素背回盐,就累死在了路上。一只好心的大雁将托素的死讯带给了可鲁克。悲痛欲绝的可鲁克决定找回托素的遗体,但她刚走到托素倒下的地方,就累死了。于是托素和可鲁克的遗体就化作一咸一淡两个湖泊,日夜相守在怀头他拉草原。
13.大柴旦: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境中北部,北与甘肃省毗连,是柴达木盆地最早的开发地之一,也是海西州较为重要的工业基地。
16.当金山: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界处,,昔日属于人迹罕至,飞鸟不驻之地。当金山垭口即便在炎热的夏天常积雪覆盖,独特的自然景观仿若人间仙境
14.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意是指具有陡壁的小山。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风蚀,由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新发现的这处雅丹地貌,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它的形成经历了大约70万年到30万年的岁月。当大风刮过时,会发出各种怪叫声,因而也被人们称之为“敦煌雅丹魔鬼城”。这里看不见一草一木,到处是黑色的砺石沙海,黄色的黏土雕像,在蔚蓝的天空下各种造型惟妙惟肖。
15.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建于公元前111年左右。为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位于敦煌城西北90公里处戈壁滩中。关城为正方形,黄土垒就高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的城墙保存完好,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面积633米,西北各开一门。 1907年,冒险家兼考古者、偷运者斯坦因在关城北面不远处废墟中挖掘到了许多汉简,从简的内容判定出小方盘城为玉门关所在地。根据史书记载玉门关的位置也应当就在附近,但小方盘城只有600余平米作为汉朝最西面的海关实在是太小了。所以目前玉门关的具体位置尚不能肯定,目前保存完好的小方盘城遗址暂定为玉门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为了保护莫高窟的壁画,窟内禁止拍照,它的保护与管理十分完善,自然,莫高窟的门票价格也不菲。
17.鸣沙山:位于甘肃敦煌市南郊七公里的鸣沙山北麓,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整个山体由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狂风起时,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因而得名为鸣沙山。鸣沙山有两个奇特之处: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 鸣沙山、沙峰起伏,山“如虬龙蜿蜒”,金光灿灿,宛如一座金山。鸣沙山曾被称为“沙角山”。处于腾格里沙漠边缘,与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巴里坤镇同为我国四大鸣沙山之一。
月牙泉:古称沙井,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月牙泉内游鱼成群,岸边绿草如茵。据传鱼称“铁背鱼”,能医治疑难杂病;草名“七星草”,有催生壮阳作用。据说,吃了鱼和草,可以长生不老。因之,月牙泉又称为“药泉”。
注:关于月牙泉、鸣沙山的形成还有一个故事:从前,这里没有鸣沙山也没有月牙泉,而有一座雷音寺。有一年四月初八,寺里举行一年一度的浴佛节,善男信女都在寺里烧香敬佛,顶礼膜拜。当佛事活动进行到“洒圣水”时,住持方丈端出一碗雷音寺祖传圣水,放在寺庙门前。忽听一位外道术士大声挑战,要与住持方丈斗法比高低。只见术士挥剑作法,口中念念有词,霎时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黄沙铺天盖地地而来,把雷音寺埋在沙底。奇怪的是寺庙门前那碗圣水却安然无恙,还放在原地,术士又使出浑身法术往碗内填沙,但任凭妖术多大,碗内始终不进一颗沙粒。直至碗周围形成一座沙山,圣水碗还是安然如故。术士无奈,只好悻悻离去。刚走了几步,忽听轰隆一声,那碗圣水半边倾斜变成一弯清泉,术士变成一滩黑色顽石。原来这碗圣水本是佛祖释迦牟尼赐予雷音寺住持,世代相传,专为人们消病除灾的,故称“圣水”。由于外道术士作孽残害生灵,便显灵惩罚,使碗倾泉涌,形成了月牙泉。
18.瓜州:车开出敦煌约2个小时,我们到了另一座城市—瓜州。这里叫“瓜州”真的很适合,不论田里种的还是路边卖的是各种各样的瓜。瓜州的特产是瓜干,很甜很好吃,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放在粥里,而且方便储藏。
19.天下第一墩:又称讨赖河墩,是嘉峪关西长城最南端的一座墩台,也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一座墩台,它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北距关城7.5公里,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56米高的悬崖之上。对于它的雄险,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曾经有过生动的吟咏:“嘉峪关,雄险画皆难,墩堡遥遥相互望,长城道道连关山,猿臂也难攀”。在一万多华里的明代长城线上,墩台无数,密如繁星,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与河北山海关渤海之滨的“老龙头”遥相呼应,共同构筑起中华长城“龙”的首尾,成就了中华民族“龙”的美名。
20.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
21.张掖: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张掖郡,取“张国臂掖(腋),以通西域”之意。张掖,在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滋润下,孕育了广袤的绿洲,方才孕育了河西走廊文化。境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有着美不胜收的原生态城市湿地,气势磅礴的彩色丹霞地貌,中国最美的油菜花海,亚洲最大的万匹军马驰骋,独特的裕固族风情,祁连山草原风光,沙漠冰川奇景……雪山、冰川、森林、草原、湖泊、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所以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这样的佳句。张掖丹霞地貌奇观形成于600万年前,位于张掖市临泽、肃南县境内,面积约510多平方千米,仅次于中国最大的赤水丹霞。她是中国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特别是窗棂式、宫殿式丹霞地貌,是丹霞地貌中的精品。彩色丘陵色彩之缤纷、面积之大冠绝全国。
22.大佛寺位于回宾馆顺路的民主西街上。始建于西夏时期,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寺内供奉释迦牟尼涅磐像,是全国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因此又称“卧佛寺”。有多位网友提到了它正在维修,历时似乎已不止一年。现在工程只剩钟鼓楼尚在修缮,也已进入尾声,因为下个月寺院就有重大的佛事活动。寺内除大佛之外,还有一处重要文物—— 土塔。土塔又称弥陀千佛塔,高33.37米,通体白色,与北京妙应寺(白塔寺)白塔十分相似。大佛释加涅磐泥塑卧于正殿之中,身长34.5米,其规模之大,在正殿狭小空间内竟无法用相机取全景。前几天在莫高窟也看到了同样的释加涅磐像,不过规模略小一些。
23.沙坡头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1984年建立,面积1.3万余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腾格里沙漠景观、自然沙尘植被及其野生动物。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是草原与荒漠、亚洲中部与华北黄土高原植物区系交汇地带,植物有422种,野生动物有150余种,充分展示出一个以亚洲中部北温带向荒漠过渡的生物世界。该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具有沙漠生态特点,并取得良好治沙成果的自然保护区,是干旱沙漠生物资源“储存库”,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南区的羊皮筏子漂流至沙山、索道上沙山、沙山滑沙
北区的电瓶车至驼场往返,驼场往返动感地带骑骆驼,越野车冲沙、滑沙。
24.壶口瀑布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宜川县城以东35公里,吉县城西45公里处,是黄河中游流经秦晋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因其气势雄浑而享誉中外。壶口瀑布是由于黄河流至壶口一带,两岸苍山夹峙,把黄河水约束在狭窄的黄河峡谷中,河水聚拢,收束为一股,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由300米乍缩为50米,飞流直下,猛跌深槽,如壶注水然,故曰“壶口”。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奔腾呼啸,跃入深潭,溅起浪涛翻滚,形似巨壶内黄水沸腾。巨大的浪涛,在形成的落差注入谷底后,激起一团团水雾烟云,景色分外奇丽。站在河边观瀑,目睹巨浪翻滚,耳闻涛声如雷,游人莫不唱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威武雄壮的歌声。它的雄壮,它的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无所畏惧,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25.兵马俑秦兵马俑 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晏寨公社西杨村发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从葬坑,坑址距秦始皇陵陵园外城东城坦约1.5公里。
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即秦王位。他先后平定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王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一生做了许多有利于统一的重大事业。他废封建,置郡县、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统一文字等等。
秦始皇初即王位就开始修建陵园。统一全国后,他征发来修筑骊山陵园的民夫,最多时达七十多万人。直到他五十岁去世时,陵园还未全部竣工,秦二世胡亥又接着修了两年,前后共费时近三十九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葬入骊山。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关火烧阿房宫等秦宫室,秦始皇陵园也被焚毁。原建筑虽然早已毁坏,但仍可看到遗迹。陵园周围还有许多遗址,现在已经知道的有:陪葬墓、马厩坑、石料加工场、弄徙墓地、杀殉坑、兵马俑坑和铜国马坑等。
1974年春,当地群众在打井时挖出大型陶俑。经考古工作者钻探试掘,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陶俑坑,并定名为一号兵马俑坑。以后又相继发现了二号、三号兵马俑坑。一号兵马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约14.260平方米。坑的东部为一条南北长60米、东西宽3.45米的长廊,里面站着三排陶俑,每排68个,组成一个横队。横队后面夯筑隔墙十堵,将坑分为东西向的十一个过洞。南、北两个过洞较窄,各站两排俑。中间九个过洞里各站四排俑,均为面向东的纵队。陶俑按服装不同可分为铠甲俑和战袍俑。陶俑中间有木质战车(已朽),每乘战车前有四匹战马,车后并排站三个铠甲俑,他们是车上的甲首、参乘和驭者。这些陶俑身高1.75-1.97米,手执戈、矛、剑、吴钩、弓、戟等兵器。陶马高1.5米,长2米。几年来,一号坑已挖掘了五个探方,面积约2.000平方米,出土陶俑1.087件、陶马32匹、战车8乘、鼓3面。根据排列密度推算,一号坑全部挖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6.000余件。二号兵马俑坑在一号坑东部以北约20米处,平面呈曲尺形。东西最长处为124米,南北最宽处为98米,深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坑内用隔墙分为四个单元。二号坑以战车为主,坑内约有战车、陶马、陶俑等1.500件。三号兵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东西长17.6米,南北宽4.8米,面积约520平方米。坑内有陶俑68件、驷马战车一乘。
秦俑坑中兵俑的排列形式,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特别是秦代的军队编制状况。一号坑内以车兵为主,车步兵相间:二号坑里车兵较多,步骑也占一定数量,形成车、步、骑联合编队的形式;三号坑似为指挥机关。
出土的陶俑是按照秦军将卒形象塑造的。众多的陶俑给人的印象是:体格魁伟,比例匀称,造型逼真,形象生动。步兵俑大都是单独编列,往往位于每一兵力单位的前部。有的跟随在车、骑后面,即"徙卒"。他们挟弓挎箭,身著战袍,凝目聆听,显得镇静而机警。同车、骑混编的甲俑都执长兵器,免胄束发,形象威武。骑兵俑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提弓状,头戴圆形压发小帽,上绘彩色梅花形散点纹,两侧有帽带扣结于颔下。上身着短甲,下着紧口裤,足登长筒马靴,勇武精悍。 车兵是古老的兵种之一,秦车是单辕的敞篷战车。驭者居中。身著重甲,双臂护以臂甲,手握车辔,目视前方,曲背挺腿,显得全神贯注,驭术娴熟。车士分列车侧,一手按车舆,一手执兵器。弓弩手是徙卒中一个独立的兵种,在秦军中占有显要的地位。蹲姿甲俑执弓控弦,目视前方,表情严肃,是训练有素的勇士形象。 将军俑头戴燕尾长冠,身著细扎花甲,坚定沉着,刚毅自若,充分体现了身经百战,临敌不惧的大将风度。陶马体形高大,劲健有力。膘肥而不臃肿,腿瘦而不单薄。无论是车马还是乘马,均张口衔镳,剪鬃缚尾,双耳前倾。显示了它们是机警敏锐,强壮善驰的良马。
在陶俑的制作工艺上也有独到之处。秦代的制陶工匠和雕塑工匠用以模为主、塑模结合、分件制作、逐步套合和入窑绕制、出窑绘彩的方法,烧制出这些大型陶俑和陶马。陶俑头部大都是合模制成,俑腿和俑身是采用模制或泥条盘成,臂和手用模制或手制。对各个细部的制作,运用塑、模、捏、贴、刻、画等方法,逐个进行雕塑。例如陶俑头部的制作是先模制成头形,作成初胎,然后复泥,制出眼、鼻、耳、嘴、胡须。身部也是在打好初胎后再复泥,用手制成衣服,用刀刻出甲片,用印模压成甲钉。陶马的制作也是采用分件合模和堆塑的方法制成的。分件制作后,安装套合,用泥粘接,然后入窑烧制,烧好后绘彩。陶俑的手脸为粉红色,服饰有粉绿、粉紫、深绿、赭石等颜色。在陶俑的身上还刻有"宫疆"、"咸阳"、"都仓"、"宫系"、"廿"、"得"等字样,这些有的是中央制陶作坊管理下的工匠名字,有的是编号。
俑坑中的战车是木制的,木质因年久已腐朽,但车辕、衡、輢、轮、轼、毂等在泥土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车上的铜质构件都保存了下来。从坑中车迹看,车为单辕,辕长3.70-3.96米,前端仰起,后端平直压于车舆下。舆呈横长方形,舆前有轼,后边开门。车轮高1.35米。辕前有衡,衡上缚双轭。车前驾四马,驾具齐全。车身通体髹漆,有的地方还有彩绘的花纹。按照车身的大小和装饰,大体可分为指挥车、副车、乘车和一般战车。
从兵马俑坑中还挖掘出大量金属兵器,有青铜剑、戈、矛、戟、铍、殳、钺、吴钩、弩、箭、镞等共几万件,它们大多是当时的实用品。这些兵器制作精良,有的至今仍锋利无比,说明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冶金制造技术已具有较高的水平
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四周各有五个门道。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这个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担任护翼和后卫;东面三排武士为先锋。九个过洞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 御手一名,车士两名。
一号坑由于坑内进水,在建成后不久就把土隔梁的下部泡软而导致局部塌陷,现在一号坑隔墙比陶俑低的原因正是因为进水所造成的。
一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1976年开始动工修建,1979年1O月1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大厅为拱形钢架结构,东西长230米,南北宽70米,厅顶距俑坑底部高22米,总建筑面积16000余平方米。把一号兵马俑全部罩在遗址大厅内。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及温湿度的检测、防火和防盗等设施,以确保遗迹、遗物的安全
各地小吃
西宁东稍门的包子,泉儿头的杂碎,五一的张家抓面,杨家葫芦头,西门口老国营的水饺,还有老和平的酥饼,水井巷的油炸糕,为民巷的糖包子,国际村的尕面片,木桥的干拉儿,生连的酿皮,尕寺巷的搅团,玉代桥底下的荞麦面。
张掖小吃很多,这是所有老城的特点,虽然小吃街人气不是那么旺,但网上介绍的灰豆汤、荞麦面、梗粉、鱼儿粉、豆腐脑、搓鱼面等等,这里应有尽有。遍尝各种小吃,味道都错。
沙坡头一定要吃黄河大鲤鱼的,最好是清汤炖的,不失本味,吃起来不同于河南的,基本没有什么土腥味儿。
锅盔,在海原有一种特色食品名叫锅盔,很受人们的欢迎。成品锅盔外表黄白相间,内瓤起层,入口细嚼,又酥又脆,甘美香甜,久存不坏,便于外出携带。
臊子面,臊子面是民间传统食品,以面白、韧细、汤红、色鲜、味香而闻名。好臊子面的特色是“面好、汤香”,巧妇们十分注重面条制作和炝汤。面好,是指面白净、擀得薄、切得细、有筋骨、不断线。臊子汤主要用肉、辣椒油、时鲜蔬菜、豆腐及各种调料做成。看上去色泽鲜艳,闻一闻香气袭人。
浑酒小炒肉,浑酒是用黄酒糟再次过滤而成(充分利用米酒营养素)。小炒肉用羊肉丁、萝卜丁、粉条等烩制。吃时将浑酒、小炒肉佐以辣油,冬季还可加酸菜丁,葱花煮开,再下入水饺。汤饺、米酒和鲜羊肉味混为一体,风味别致,既充饥耐饱,又驱寒取暖。
硬面干烙子,以发面2斤,干面10斤,温水加碱、葫麻油和成硬面。用木制模型做成1两重的盆状小饼,放在炉上,小火烘干,翻转烤熟。它的形状美观小巧,雪白而不焦黄,能长期存放而不发霉,不变味,不干硬。吃起来香酥脆甜,耐嘴嚼,面味浓郁,易于消化,放入汤内不烂。
煎猪脏,为鲜猪血拌糯米久蒸而成。吃时将它切成片状,和卤猪头肉用平底锅煎制。米色红润光泽,脂肪渗入米内,肥瘦量灵活,满足众多顾客的口味。饭菜一盘即刻煎成,随煎随吃,热气腾腾,是最简单的肉食快餐。猪脏入口肥而不腻,细细咀嚼,余味不尽,可以下酒,也可以带回家里,吃时自煎。
滚粉泡芋头,中卫的芋头(土豆),个大,沙甜。先将芋头蒸熟,捏烂去皮。放入碗内,再把粉芡搅成糊状,配上各种佐料和时令鲜菜,烧成滚而鲜的粉糊浇在上面。吃起来酸辣滚烫,风味别致,物美价廉,为群众最喜爱的早点。
素菜豆腐,以阎素莱制作的豆腐最有名,目前经营者为其第二代阎秉义。他家以祖传技术点制的嫩豆腐,用香油炸后,体形膨大,皮柔而中空,容易入味,好似面筋一般。再佐以菠菜、胡萝卜片、辣椒油,红黄绿各色相间,色香味俱佳,老少皆宜,是素食中畅销品种。近年来,他家的油炸制品,已畅销邻近各县。
燕面揉揉,燕面揉揉是一道民间小吃。燕面即莜麦面,且成品吃时口感柔韧有筋,故名。现多用于凉菜上桌。燕面揉揉色泽白亮,条细不断,口感柔韧,配料讲究。吃时可拌人熟韭菜、熟菠菜、蒜苗丝等配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