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吴哥比粒寺(柬埔寨旅游吴哥)

更新时间:2023-06-01 11:41:40

比粒寺,建造于961年的一个印度教寺庙,距离东梅奔以南大约1公里。是由罗贞陀罗跋摩二世把首都从高盖迁回吴哥后的第二个建筑。与附近的东梅奔相同,比粒寺的寺庙山也是一座三层的金字塔形建筑,顶层有五座莲花塔。

这是一个用来举行已逝国王火葬仪式的庙宇,又称为变身塔。千年前在此举行火葬仪式,定是达官云集外人是不能进入的,而如今游人可以随意到此游览。

比粒寺的意思是旋转的身体,是指一种传统的火葬方法,尸体的轮廓在灰烬中显现出来,最初是一个方向,接着又变成另外一个方向,因此推断,这个寺庙是皇室的火葬场。

比粒寺与东梅奔寺结构相同,但规模更大,据说是国王嫌每次去东梅奔寺都要渡过东池太过不便,于是在东池这一侧修建了比粒寺。

比粒寺是个金字塔型寺院,有三层平台,第三层四角各有一塔(副殿堂),中间是建在一个微型平台上的中央殿堂,还建有四个塔门、外墙、多个藏经阁和小殿堂。

比粒寺与东梅奔一样,是红砖结构的宝塔,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暖暖的红色。

东面宝塔的最外层有几处几近坍塌,如今正用大量的木棍支撑着。

在比粒寺红砖结构的外墙表面曾经装饰着石膏浮雕,如今这些浮雕已经完全脱落。

只留下了这些雕像的痕迹,据说这是婆罗摩神的妻子莎维德丽的浮雕像。

在寺庙的外墙上有很多小孔,我原以为是当年战争遗留的弹洞,从《五月盛放》里得知,这些墙体上的小孔不是弹洞,也不是日久风化而成,而是红砖壤干后自然形成的洞洞,这又是我的一个“误读”。

在平台大门的台阶前立着两个石狮,这点也是和东梅奔相同的。

在比粒寺登高望远,可以看到周围的森林,周边的环境还是很美的。

在比粒寺的宝塔中有一个佛龛,里边还供奉着一座佛像。

从佛像供奉处仰望塔顶。

《五月盛放》里讲,看到了用来冲去骨灰的石槽和烧焦的痕迹,因我之前对其不了解,也没有注意到这些地方。只是在周边转了转,拍了些平台周边的建筑遗迹。

虽然比粒寺是个火葬场,因我之前不知情,并没有什么阴森恐怖的感觉,倒是塔脚边的这株花花让我感觉这里很有生气,看来时间老人早已把这里的阴气转变成了阳气。

今天一天的游览虽不是太累,但游览的几个景点都没有树荫,大太阳下面游吴哥确实很热,最后游比粒寺时就不想往最上面爬了。
下午4:30就回到了旅馆,在旅馆门口的旅行社预定了后天早晨去老挝巴色的车票,将下面的行程安排妥当。

早早返回的另一个原因今天是除夕,黄大姐早就惦记着春节年夜饭的安排,从吴哥回到暹粒她啥也不干,先去找饭店订饭,说,今晚说啥也要吃顿饺子。你还别说,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她找到了一个北京人开的中餐馆,安排停当,我们回旅馆洗澡更衣后(我还特地换了件新买的连衣裙)一起去北京饭店去吃年夜饭。
一进饭店就发现今儿这里很不一般,饭店里人是挤得满满当当,全是中国游客来这里过春节的,老板还特意把电视调到了中央四套上,让大家能看到春晚。今晚这个饭店热闹了,来自各地的中国游客聚集在这里欢度中国新年,互相敬酒,疯狂地喊叫,把中国的春节过成了中国狂欢节。

这是来自中国的一个驴队,从60岁的大姐到20岁的小妹,大家从网络上相约,一起来到了柬埔寨,能有这样的机缘相聚在异国欢度春节,也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这一桌是来自南京的旅友,在国外遇到了老乡,自然显得更加亲切,我们的老吴主动过去给老乡们敬酒,举杯同祝新春快乐。

这一桌是个国际驴友队,他们都是热爱中国的友人,来到北京餐馆也是为了欢度中国春节,其中这位英国大姐就说自己是中国人,中国现在有如此的吸引力,真让人感到高兴。

这位英国大姐兴致非常高,我也特别高兴,我们相拥着合影,互相拍照留念。

这一桌自然就是我们的“队伍”了,看看大家的神情就知道今晚有多兴奋了,平时不喝酒的我今晚也破例喝了两杯啤酒。
在异国他乡过春节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虽然只是在一个小小的中餐馆里,但能与中国人一起度过这个属于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感觉还是很特别的。吴哥行是一次难忘的旅程,而2011年的春节更是一次难忘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