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阜新市旅游景区集锦(阜新市旅游景点)

更新时间:2023-06-05 13:54:13

阜新宝地斯帕温泉度假区

宝地斯帕温泉度假区位于阜新市东梁镇温泉规划区,是集温泉养生、旅游度假、休闲娱乐、运动等一站式体验为一体的全新温泉旅游圣地。度假区由温泉养生圣境、乡梦庄园绿野圣境、百亩花海漫步童话圣境、 阜新文化之窗四大部分组成。温泉养生圣境占地面积约160亩,温泉区包括酒店区、室内温泉区、室外温泉区、游泳馆、水上乐园、滨湖商业街、文化主题餐饮、休闲娱乐区、文化广场、蒙医理疗区等10大功能区。宝地斯帕温泉采自地下深层1888米流淌了3000年的古水温泉,度假区拥有3眼碳酸氢钠温泉井,水量绝对充足,泉眼水温常年保持82度,被誉为泉中极品。室内泡池共设有欢乐斯帕区、亲子乐园区、斯帕特色区、五行养生区等八个功能区域。在温润的温泉池里舒展身心,忘记世间琐事,一切烦忧随着温泉的水汽细碎散开。

室外温泉区占地2万平方米的室外温泉区涵盖露天原汤泡池、私密汤屋、水上乐园、游泳馆四部分。露天温泉泡池特设鸟语、莺歌、醉荫等12个泡池。掩映于林荫深处的露天泡池,极富返朴归真的野趣。阳光洒落大地,清澈盈然的千年古水温泉于绿意萦绕的丛林中映射细碎鳞光。置身于宛如人间仙境的露天泡池,听蝉声鸣叫,闻四溢花香,静享禅意生活。

位于露天泡池西侧的私密汤屋打造10席私人温泉度假行宫。汲取中式庭院神髓。翠竹影壁,掩映门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油然而生。一户一席专属泡池,尽享专属尊崇。豪华套房设计,构建尊贵醇美的私属领地。“短短横墙,矮矮疏窗,有些风,有些月;倚栏临水,好听丝竹,煮些茶,读些书”,至简则至美的诗意生活画卷尽展眼前。

欢乐无限的水上乐园,拥有900平方米仿真冲浪池,多种不同浪型的人工造浪,使您身在阜新也能感受到与大海的气息。700平充满异国风情的特色水寨,让你瞬间置身欢乐的水乡世界。全长280米刺激的漂流河谷,围绕整个水上乐园戏水区,使您在体验漂流刺激的同时,观赏整个水上乐园的无限风光。

阜新瑞应寺

瑞应寺风景区位于阜蒙县佛寺镇,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康熙亲题匾额,并封一世-为“大清东部蒙古老佛爷”。道光赐四世-行政印章,寺庙属民800多户,僧人3000多名,是东北地区唯一享有“政教合一”管理特权的寺庙,是清代八大国庙之一。瑞应寺三面环山,卧谷十里,大雄宝殿、大召寺、长寿塔、祈愿殿、-宫、哲学院等藏式佛教建筑群与佛寺水库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浑然天成,是蒙古族东部地区著名的朝拜圣地,素有“小布达拉宫”美誉,民间称“东藏”。目前,在瑞应寺持戒修行的七世-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仅有的六位-之一,每年来这里进香、请-摩顶祈求家庭合睦、事业腾达、亲人平安的信众络绎不绝。出市区向西25公里,便来到了一个300多年的古镇——阜蒙县佛寺镇。古镇最显眼的建筑群,就是古刹瑞应寺(蒙古人称“葛根苏木”),这里三面环山,卧谷十里,金顶辉煌,松柏掩映。

晨钟暮鼓间,眼前这座东北及东蒙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已经走过了300多年的历史。

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辽宁省五十佳景区,瑞应寺已成为辽宁地区乃至全国的旅游名胜。

瑞应寺,几代清皇帝恩宠

康熙私访到佛寺的故事在阜新地区可谓家喻户晓。

相传,当年康熙皇帝私访来到土默特左翼旗并结识了山洞中-的喇嘛,即后来的瑞应寺一世-桑丹桑布之后,不仅拨国帑建造了瑞应寺,而且这位桑丹桑布-曾先后13次觐见康熙皇帝。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皇帝御赐寺名“瑞应寺”,并钦赐一块蓝底金字满、蒙、汉、藏四种文字的竖匾。从此,瑞应寺更加声名远扬,其规模、实力也迅速壮大,号称藏传佛教八大国庙之一,与青海塔尔寺、甘肃拉卜楞寺并称为西藏以外的三大寺院。

道光四年(1824年),皇帝赐予瑞应寺扎萨克喇嘛一枚行政印鉴,同时,土默特左翼旗王爷将瑞应寺附近17个村屯的旗民和土地以及瑞应寺周边的24座寺庙都划归瑞应寺管辖。从此,集行政、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的瑞应寺,不仅成为了东北及东蒙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也成为了东北和东蒙地区惟一一座拥有“政教合一”特权的特殊寺庙。

史料记载,从康熙八年(即公元1669年)开始,历经百余年的修建,瑞应寺逐步形成了一座依山傍水的大型寺庙建筑群,整座寺庙占地18平方公里,大小殿宇97座,1620余间,寺中僧人的住宅就达3000多间。远望整座寺院,可谓是殿堂楼阁错落有致,金光塔影绚丽辉煌。鼎盛时期,曾拥有喇嘛僧人3000余众。因此,瑞应寺不仅在民间有着“有名喇嘛三千六,没名喇嘛赛牛毛”之誉。

阜新历史上第一所“综合大学”

提起藏传佛教寺庙,人们最熟悉的就是“扎仓”,当年瑞应寺的四大“扎仓”曾闻名遐迩。

“扎仓”,汉语意为学院、学部。作为中华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藏传佛教文化的核心是大、小五明文化(大五明指工巧明、医方明、声明、因明和内明;小五明指修辞学、辞藻学、韵学、戏剧学、历算学),其内容可以说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庞大的知识系统,博大精深。因此,在藏传佛教一些著名大寺院里,针对“五明”开设有专门的“扎仓”。

现在看来,当年的瑞应寺堪称当地历史上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而自成体系的四大“扎仓”也正是这所“大学”中的四个“院系”。比如,曼巴扎仓(医药僧院)是专门修习研究医学、药学,专门培养蒙医药人才的基地;丁科尔扎仓(时轮僧院)是修习研究时轮、天文、历算、星卜学的僧院;阿克巴扎仓(密乘僧院)是专门修持密宗的僧院;萨尼特扎仓(法相僧院)是专门修习研究佛学哲理的学部。

数百年来,瑞应寺先后培养出了一大批蒙医药学、哲学、天文历法学等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和优秀人才。其中,名医辈出的曼巴扎仓堪称是蒙医药方面的“最高学府”,也一直成为东北地区蒙医药学的一个人才培育中心。

斑斓绚丽的风情与文化

去过北京雍和宫的人,都会对大殿前摆放的一口超大号铜锅感到惊奇。其实,这大铜锅是当年藏传佛教寺院在举行大型法会时,为僧人和信众们做肉粥所用。各个寺院的粥锅大小虽无定制,但的确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每个寺院规模、地位以及文化影响力的不同。

据载,当年瑞应寺的“莽贞”大铜锅无论口径和容量都要远比雍和宫摆放的那口大得多,而且共有四口。“莽贞”大锅有多大?一顿可煮肉5000斤,下米2000斤,一顿肉粥要烧掉苞米秸秆1200捆。

大铜锅或许可以作为瑞应寺辉煌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当年,清朝统治者的愚民统治政策并没有愚化广大蒙古族儿女,这里反倒成为了培养大批精英的摇篮。

——作为蒙古族曲艺艺术的一个代表,胡尔沁说书被列为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年,胡尔沁说书艺术的一代鼻祖——旦森尼玛便是从瑞应寺走出的一位喇嘛。

——提起长篇章回体小说《兴唐五传》,蒙古族群众家喻户晓。这部巨著在整个中国文学历史上堪称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它的作者恩可特古斯就是瑞应寺五世-时期的一位高僧。

——经箱乐、查玛舞是一直活跃在瑞应寺寺庙活动中的两种古老艺术形式,如今,这两朵饱含宗教、民族和历史色彩的艺术奇葩,已经成为了阜新地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一份宝贵遗产和地域文化特色的一个代表。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文革”后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以来,在党的政策感召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瑞应寺古刹又重新焕发了新的活力。1997年10月9日,瑞应寺在经历了55年没有-的历史之后,迎来了第七世-洛桑义希·成来坚措。经过10余年的恢复建设,如今的瑞应寺不仅成为了藏传佛教历史文化的东方中心,也成为阜新地域特色文化的一张“名片”,一个云集着四海游人的旅游交流中心。

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丹迥·冉纳班杂-说,阜新地处蒙、汉相邻的明长城和清柳条边沿线,早在明末清初藏传佛教传入时,当地蒙古族人正处于由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化的变革时期。这样,以瑞应寺为代表的藏传佛教文化与蒙古族传统文化、汉文化等多种文化的相互吸收与交融,逐步形成了这里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正是由于深厚文化底蕴的熏陶与传承,才滋养了阜新人淳朴善良、豪放热情、古道热肠的性格,才衍生出这块神奇土地上特有的文化风貌和地域风情。

2011年瑞应寺先后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宗教局首届全国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辽宁省委-部辽宁省宗教局文明宗教活动场所、辽宁省五十佳景区等众多荣誉。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瑞应寺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黄家沟旅游度假区

黄家沟旅游度假区位于阜新市细河区黄家沟村内,依托松涛湖风景区,目前设有 水上乐园、滑雪、温泉、农场、婚庆基地、拓展基地、丛林穿越、水乡小镇、五彩花田、垂钓广场等多个项目。

海棠山

海棠山风景区位于阜蒙县大板镇,地处医巫闾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辽宁省十佳森林公园之一,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融为一体的典范。普安寺始建于清康熙十二年(1683),道光赐匾额,与瑞应寺并称藏传佛教东方中心。现保存完好的摩崖造像267尊,最高的5米,最小的仅30厘米,姿态殊异,影像传神,鬼斧神工,旷古奇绝,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誉为中国东方“民族文化瑰宝”。由三座山峰形成的999米卧佛形象逼真,其躯干上由裸岩组成的“寿”字线条清晰, 遒劲有力,为“东藏”名山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海棠山四季分明,风光旖旎,春赏山花,夏观云海,秋看红叶,冬踏琼雪,四时景各异,其乐俱无穷。

国家AAA-旅游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十大优秀景区之一。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板镇大板村西北2公里处。距阜新市区22公里,距省会沈阳160公里。海棠山海拔高度715.5米,山高谷深,怪石嶙峋,植被丰富,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典范。

早在1683年,海棠山就建起了普安寺。据《阜新县志》记载:“普安寺一曰大-洞,在县城南四十五里海棠山左麓,章嘉-前身,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率其徒张、刘、丁、杨、郭等姓创建之。”历经六世-200多年的扩建,鼎盛时建成的以措钦大殿为中心,包括法相僧院、时轮僧院、密乘僧院、白泉寺等寺庙建筑群占地4万多平方米,楼台殿阁1500多间,僧舍400多户,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被称为藏传佛教东方中心。普安寺的主建筑——措钦大殿,毁于1976年。2001年经省0批准复建。2002年10月竣工,2003年春节正式向游人开放。复建后的普安寺措钦大殿,用6公斤黄金、1200块宝石镶嵌而成,是目前东北地区修复重建最大的一座藏传佛教庙宇,殿内复塑的大白伞盖佛母像高9.9米,是全国最大的室内雕塑佛之一。如今,风格独特、金碧辉煌的措钦大殿已成为海棠山一个突出的新亮点。

摩崖造像是海棠山一大突出景观。“摩崖”就是在山岩上刻字;“造像”就是在岩石上雕像。普安寺摩崖造像始于道光八年(1828),由来自西藏的普安寺四世-丹毕道尔吉主持开凿,经五世-德祥和六世-乌力吉仑连续雕刻,花费白银一万零八百两,共造像449尊,现保存完好的267尊。这些造像分为安息佛和忿怒佛两类。安息佛分大安息和小安息,佛和菩萨为大安息,如释迦牟尼、阿弥陀佛、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等;小安息指祖师和名师,如宗咯巴。忿怒佛又分勇猛和凶恶两种,如金刚、0等。最大的造像高5米,最小的仅0.16米。大的魁梧,小的精巧,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在雕刻方法上吸取了中国古代及国外雕刻艺术风格,造像雕刻得细纤精巧,惟妙惟肖,从形式上看生动活泼,神形兼备,富有美感,形成了海棠山独特的具有蒙、藏、汉族兼备的高、中低浮雕艺术特色。至今有些造像的彩绘仍很鲜艳,令人叫绝。目前,在我国发现如此规模的摩崖造像还尚属首次,堪称中国一绝。在一些佛龛四周还有摩崖50多处,刻有满、蒙、藏、汉四种文字。内容多数是箴言咒语,也有赞美之词和镌刻时间、记事、施主和雕刻工匠姓名。《人民日报》刊载的文章认为这些摩崖造像“堪称中国民间艺术杰作”,专家学者称之为“中国一绝”、“藏传佛教黄教东方中心现存代表”。

景区内苍松翠柏,怪石嶙峋,数十棵400余年古松紫柏生长在悬崖峭壁上,造型奇特,有300余种奇花异草和药用植物,40余种野生动物,形成“海棠山壮观景秀,摩崖群轶雕奇峰”的景观。更令人称奇的是海棠山景区新近发现天然形成的“人”、“寿”、“佛”景观,形象逼真,气势恢宏,与寺庙、摩崖造像等人文景观巧妙融合,浑然一体,形成了神秘的宗教文化旅游景观。

“佛”:在大板镇朝阳寺屯向众生奔佛景区望去,一尊由三座大小不等山峰组成的卧佛,头南脚北安静地仰卧在翠绿景区南端,卧佛身长999米。第一座山形成了卧佛的头部,形象生动逼真,宽宽的额头,高耸的鼻梁,得体的下颏骨,神态安静而慈祥。第二座山和第三座山形成了卧佛的身躯,比例协调而匀称。一幅巨大的绿色袈纱盖在身上。下午太阳偏西,卧佛的姿态形成了一幅艺术价值极高的剪影片,晚霞中这种现象更加突出。

“寿”:在众生奔佛景点,一个巨大的“寿”字写在卧佛的躯干上,字体为标准的行书体。字迹清晰,结构合理,笔锋刚劲有力。“寿”字高约200米,宽约100米,在5000米的距离内清晰可见。

“人”:在众生奔佛景点的北侧,有无数个动物像形石。其中一个由三块圆形石头形成的巨大“外星人”耸立在石丛中。“外星人”的头直径1. 5米,头顶长着稀疏的头发,风蚀的后脑部分形成了一道道大脑的沟回。颈部直径50公分,支着它大而重的头颅。腰围5米,上身长5米,两条腿深深地扎在山石之中。“外星人”目不转睛地盯着山下的村庄,特殊的嘴巴似乎要向人们诉说什么。他是外星来客,还是鬼斧神工?是大自然的造化,还是迷途的孩童?这些只有你到现场才能看个究竟。

每年一度具有浓郁蒙古族风情的海棠山歌会,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海内外游客。

蒙古贞庄园

蒙古贞庄园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王府镇烟台营子村,占地1500亩,分为敖包祭祀、休闲娱乐区、民俗体验、四季采摘、综合服务等5大功能区,可同时容纳千人就餐、200人住宿,是集餐饮、娱乐、采摘、登山、骑射、民俗、住宿、会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观光基地。其中,敖包祭祀区每年都举办敖包祭祀活动和那达慕大会;蒙古包餐饮区聘请西蒙名厨推出具有浓郁蒙古贞风情的烤全羊、全羊汤手把肉等蒙餐系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