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现在旅游业存在哪些问题-旅游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06-27 08:12:55
一、你觉得现在旅游业存在哪些问题
我想从景区、游客、旅行社几方面谈谈个人体会:1、景区景点门票:有的景点门票价格很高,可能意味着物品珍贵稀缺,或人文历史背景深厚、或在众多景观中奇异怪诞。但往往出现一种现象,就是许多游客的认识领悟度、观赏赞叹度并不高,呈现景区景点门票价格高与游客感受很低的大反差,许多游客感觉不值,进而对花高价看某景点后悔,怜惜自己的钱,大大影响旅游心情。个人分析其原因,认为大多数游客,不论是老年人,中年人还是小孩,可能并没有广博深厚的人文历史知识,即使眼睛看到了那些人文历史背景深厚的重要看点,也可能会视而不见、面无表情和一瞥而过,能产生感叹和共鸣的人很少;游客大都有猎奇的心理,越是被宣传为奇异的东西,就越捂不住自己的钱袋子,参观前心理期待很高,看完后方大呼上当;千里迢迢去旅行,或去了个偏僻的景点,大多数人都有“来都来了,看就看吧”的心态,免强自己而不是打心底里愿意去消费。2、餐饮价格很高:有的景区餐饮价高的离谱,摸准游客在景区吃饭不便、外出旅游愿意花钱、都是一次性过客,没有牵住回头客的理念,猛宰一刀,心安理得,脸不红,心不跳,甚至放出“你可以不吃”的话。做为游客,不吃也得吃,否则没得吃。附近商家都差不多,似乎事先商量好一样。50元吃一碗肉丝面,面倒是面,肉则是丝。3、游客不文明:有些游客缺乏文明意识和社会公德:任何一个景区,有人游览、休息过的地方,垃圾随处可见的现象也是常见的,让随处丢弃的垃圾的现象绝迹或极少,仍需长态化的提升全民的文明旅游素质。4、旅游团误导游客消费:一个好的旅行社,应把带游客真正参观好旅游景点和游客的获得感、愉快感作为宗旨,而不是摇着小旗带领面无表情的游客快速通过或短暂停留某景点,而在购物场所做长时间停留为常态化套路的做法,巳为大众所知。
二、旅游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旅游中一般会遇到一些身体上的不适,例如:
1、乘飞机时如何减轻耳痛
在飞机降落时要保持清醒,不要睡觉,这样才能实施缓解耳痛的方法。进行吞咽、咀嚼、打呵欠、用嘴呼吸等动作都有助于减轻耳朵的疼痛。
如果不想吃零食也不想假装吞咽和打呵欠,可以尝试咽鼓管充气法:先吸气,然后捏住鼻子,闭上嘴巴,缓缓呼气。你能感觉到鼓膜涨起来了,还能听到闷闷的一声“噗”,因为气体被推进了中耳。如果鼻塞了,就会听到一个尖锐的声音。
2、在长途飞行中预防下肢血栓
如果旅途大于6个小时,那最好是不是地活动一下,伸伸腿、动动脚;如果可以选择靠过道的位置,更利于自己活动;实在没办法时,可以尝试不过膝的加压袜。
3、正确倒时差的方法
在旅程开始的前几天里刻意让身体适应新的作息,如果向东飞,提前上床休息,向西飞则适当熬熬夜。在飞机上多喝水,少喝酒和咖啡。到达目的地后,早餐多吃点蛋白质,这可以帮助保持清醒。进食可尽快帮助身体适应新的节律。在目的地多晒太阳,有研究表明光照可帮助人们更好地调整生物钟。如果在白天确实感到很困,睡一小会儿,但别超过一个小时。
4、容易晕车怎么办
对于车辆的颠簸,只能让司机开得尽量平稳一点。闭上眼睛,切断视觉信号,这样可以稍微减轻一点晕车感,如果能睡着就更好了。如果大脑处于忙碌状态,压抑了前庭的感觉,也有助于防止晕车,比如聊天、听歌等。
三、生态旅游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旅游特殊专项化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
大众旅游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利于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不利于公平分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发展模式,比大众旅游更注重对当地自然和文化的保护、更注重对旅游者的教育,消费高于国内大众旅游的消费水平,是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所以从目前我国的形势来看,生态旅游应该是特殊专项化的,但特殊专项化能带来保护资源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吗?我国生态旅游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个方面都不成熟,开展还受到诸多限制,其接待人数、经济收入是主要的考核指标,恐怕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难以担此重任。所以这就造成了生态旅游特殊专项化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在这方面的案例依据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张家界武陵源,为了经济利益进行无节制、超容量的开发。
(二)生态旅游地差别迥异,认证标准难以统一
在生态旅游泛化现象日益严重的推动下,不少专家学者投身于生态旅游的认证和标准的建立,以期能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通行,通过此认证标准的就是生态旅游景区,打造生态旅游的示范基地,统一规范“混乱”的生态旅游市场。但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标准的发展呈现多样化的特征,认证项目数量急剧增加,但只有少数的国际性标准正在形成和推广。还有很多认证体系是建立在国外经典的认证体系基础上的,但盲目采用舶来发达国家的标准,不利于我国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和引导规范。各个生态旅游地的资源特色不同,所认证的重点和核心要素不一,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标准。
(三)对旅游者的环境伦理教育缺失
目前我国的生态旅游已经发展到了临界点,仅依靠旅游法规只是奢望,总有旅游者对此置之不理。现今所谓的“生态旅游者”较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者而言,大多数几乎没有或者只有表面的生态意识,具有浅显的环境责任感,旅游行为类似于大众旅游者,这足以证明我国在对旅游者的环境伦理教育方面的缺失。在我国无论是生态旅游实践还是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实践均晚于并落后于国外,国内迅速大众化的生态旅游多年来日益泛化并不断走向异化,生态旅游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功能,而被陷于“破坏生态”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社区居民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处理不好社区参与的问题,不利于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旅游的开展。而在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上面,缺少关于环境教育的导游和标志,致使大部分生态旅游者的行为和大众旅游者无异。
(四)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成熟
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政府、企业、社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者,构成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由于我国的生态旅游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受到很多的限制:我国政府关于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保障、检测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尚未建立;企业无论是对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还是对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都没有优化的模式;社区是被动的承受对象,教育培训和参与旅游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自然保护区的设 施设备、环境评价、容量控制等问题尚未解决;我国公民的生态意识还有待提高,对其行为的引导和约束、教育方面不完善。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还不成熟,都还处在初始培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