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好想去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

更新时间:2023-08-19 13:53:05

想要出去溜达,来,这头驴牵好。到了驿馆别光顾着自己吃,记得给它也吃点好吃的。你在唐朝的旅行,可都指望它呢。

第1章 条条大路通罗马,可你得有通关文牒|道路桥梁与关口

你到了唐朝,除了选择过上安定的生活,买房买马,娶妻生子,还可以选择一种飘逸的生活方式——行万里路。

在进行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之前,你得做些准备。首先,带上钱。要是钱太多了背着嫌重,那就采取“飞钱”的方法,把钱寄存在当地,换一张券。到了外地需要用钱了,找到那里经营飞钱的地方,凭券取出钱就行了。

盘缠的问题圆满解决了,接下来是路线的问题。唐朝没有GPS,也没有百度地图,你还是很有可能会迷路的。那怎么办呢?你得事先了解一下这唐朝的交通道路的基本情况。到时候就算扯个路人问路,也不至于说不清楚让人给指错了。

首先来说一下唐朝的路。这路呢有很多种,当然不是高速公路、水泥路、沥青路这样的分法,因为唐朝的路要么是土路,要么是石子的,要么是沙子的。回到正题,这唐朝长安到外地的道路呢,是这样划分的。首先是划成了两大类:陆路和水路,然后才是详细的分类。具体分为这几种:御道(又分为驰道、夹道、御河),贡道,驿道。

御道是专供皇帝出行的道路,听名字就能略知一二。陆路的御道又分为驰道和夹道两种。驰道是唐朝全国最高级的道路,不管是道路的规格还是修建的水平都是最高的。因为这驰道是专门给皇帝和他的随从们的车马通行的道路,当然不可能是豆腐渣工程,不然要是皇帝在上面骑马骑得好好的,突然道路塌方掉沟里了,有多少脑袋都不够砍的。唐朝最有名的御道,是“天街”。没错,就是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中的“天街”。这天街是长安承天门外的一条大道,这大道“大”到什么程度呢?最宽的地方有一百五十米,直通皇城的朱雀门。夹道又叫作复道,前面我们略有提及。复道是建造在宫殿和宫殿之间的通道。据说玄宗皇帝建造的兴庆宫的复道最宽的地方有二十几米,可以直接通往城郊的曲江。我们接着说水路中的御道——御河。最有名的御河要数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了,这也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御道,河宽有六十米左右。御河两岸还另外辟有专门的驰道,舟在水中行,岸边还要有车马护送。这排场,也只有皇帝能享有啊。

贡道是地方向朝廷输送进贡的物资的道路,有水路也有陆路。既然是进贡物资的道路,也就是统治者的“财路”,中央政府自然是极其重视的。中央政府要求贡道所经之处的地方政府必须维护好这条“财路”,在一些险要的地方,还要经常开凿或者疏浚,以保持道路畅通。有官员甚至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开凿出了长达七百里长的山路。

驿道你应该不陌生,它是全国的交通主干线,官民商旅都可以走。驿道以京都长安为中心,分散至全国各地。驿道也是水陆都有,每三十里设一个驿,这驿也是水陆都有的。据记载,唐玄宗时期的驿馆有一千六百三十九所,可以想见这驿道有多长。

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你要是出行的话,要走驿道。那要往哪个方向走,走多远呢?

你去翻翻当时的地理书,会翻到长安地区到四周地区的四至八道,这里面有些具体的数据:至东都835里,东南至商州265里,西南至洋州630里,东至华州180里,南取库谷路至金州680里,正西微北至凤翔310里,西北至分州300里,东北至坊州350里,正东微北至同州250里。

这样一来你应该很清楚了,这数据这么详细,一路上又有驿馆接应,应该是丢不了了。但是虽然唐朝的道路四通八达,却也不是可以任你畅行无阻的。等你走了挺远的路之后,可能要经过“关”。

这关呢,就是关口,通常设立在地势险要的山川河谷等要塞地带。设关的目的是限隔内外,防止奸邪混入危害国家安全,同时也征收关税,稽查行旅。设在不同地区、不同位置的关的重要性也是不同的。唐朝把京都四周及边陲地区的关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这其中上关有六个,分别是京兆府蓝田关、华州潼关、同州蒲京关、岐州散关、陇州大震关、原州陇山关。此外还有十三个中关和七个下关。这二十六个关口被称为“天下之关”。

长安地区被称为“关中”,从长安东出潼关,叫作“出关”,郎君你要是想要出关的话,那可千万要小心,不是我吓你啊,这潼关自古就是军事重地,地势险要得很。潼关的地势“西薄华山,南邻商岭,北距黄河,东接桃林”,要是发生战乱,一旦潼关失守,京都长安就不保了。安史之乱的时候,哥舒翰没能守住潼关,玄宗皇帝就不得不逃出京城。这潼关的重要性可以想见了。

如果郎君你想去西域看看,那你就要通过玉门关和阳关。听起来都是关口中的明星啊,毕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咱们从小就会背。玉门关也叫作“玉关”,在今天敦煌西北的一个名叫小方盘城的地方,是通往西域的北道门户。阳关是通往西域的南道门户,地处今天的安西双塔堡附近。要是你经过了这两个关口,说不定也能吟出几句诗句。

如果你想从长安去荆、襄一带,那就要通过蓝田关。这蓝田关的位置在蓝田县的东边、骊山的南边。之所以要叫“蓝田关”呢,是因为关口所在的地方盛产蓝田玉。这个关口也算是个明星关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为它写过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你要是经过这里,别忘了搜肠刮肚诌几句诗。

如果你想去其他的地方,那也要经过各种关口。这关口可不是你说过就过的,你得有通关文牒。通关文牒这四个字你一定不陌生,《西游记》里,唐僧每到一个国家,都要去见当朝的国王,告诉国王自己是从东土大唐来的,要去往西天取经,希望国王给倒换下官文,给他的通关文牒盖个印。

这里的通关文牒和唐僧的通关文牒是一种东西,都是通关关口的凭证,又叫作“公牒”。在不同身份的人手上有不同的称呼,你也需要了解一些,免得到时候闹了笑话。这公牒在驿使手上叫“符券”,在军防、丁夫的手里叫“总历”,在民间百姓手里叫“过所”。明白了吗?你在通关的时候守关士兵问你要“过所”,你可别愣着不知所措。

如果你出来的时候没有办理“过所”,又私自出关被抓住了,那是要坐牢的,坐牢的时间还不短,得有一年呢。所以啊,没有过所就别出来了,被抓住了可太不划算了。办理过所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你需要跟衙门接触,把自己的姓名、年龄、状貌、出行理由、目的地、途中的路线、往返时间、随行人员、物品、牲畜等详细信息写在申请书上递交到你所在的县、州的衙门,并且还要找个担保人给你实名担保。县里的衙门收到你的申请之后呢,需要仔细核实审查,确认无误之后,需要由县令和尉签字,并且送到上级单位,也就是州和府申请。州、府的长官收到县里交上来的申请,要再次审核一遍,审核通过了,就由具体掌管这一事务的府史拟定过所,一式两份,再由户曹参军主判、录事参军勾检、盖印,然后一份交给你本人,另一份留着存档备案。你收到过所之后,这一系列程序才算是圆满完成。怎么样,是不是十分烦琐?不过你也不能怕麻烦,正所谓好事多磨,想想远方的好风光,这一点点的麻烦又算得了什么呢?你连千年的时光都跨越了,还跨越不了这烦琐的程序吗?

你费了好些事,终于拿到了过所。可你不能总走陆路吧,下面我再来给你普及一些关于水路的知识。这水路就是江河湖泊之类的,如果你跨国旅游的话,是不需要出海的。要走这水路呢,有这么几种方式:一是坐船,这部分我们下一章给你讲交通工具的时候会详细说明;二是游过去,前提是你不是个旱鸭子而且体力跟得上,要是那河实在一眼望不到边或者是冰冻三尺冰面凿都凿不开,那还是算了;第三个办法呢,太简单了,说出来怕你打我,那就是走桥上。

唐朝的桥大致分为三大类:木梁、石梁、舟梁。顾名思义,木梁就是木头造的桥,石梁就是石头造的桥,这个舟梁稍微复杂点,就是用船连在一起搭成桥。是不是挺好玩的呢?连舟为梁,过这种桥的时候可得小心点,在船上蹦来蹦去翻了船可就不好玩了。

这三类桥光说你可能还不是很能明白,让我来举几个例子给你看看。首先举个木梁的例子,位于长安北方的中渭桥。中渭桥起初的名字叫作渭桥,始建于秦。西汉时,又多了个名字叫作横桥。这个名称的来历是中渭桥地处长安城横门外。中渭桥的桥柱是排架式,四根木柱为一排;排柱上有两跳斗拱承托木梁、桥板、桥栏。桥顶随券顶略呈八字形。桥头有华表、神妖。这个桥还挺命运多舛的,唐朝之前曾遭两次焚毁两次修建。唐朝时期也经历了两次重修,稍微调整了桥的位置。桥修成后,南逾秦岭通商雒(洛);北抵鄜州、盐州。当时的进士乔潭为这座桥写有《中渭桥记》碑文,根据碑文记载,桥是利用农闲时间修建的,参与者众多,有铁工、水工、木工等。

石梁桥的代表是长安东边灞水上的灞桥。灞桥始建于汉代,用四段圆形石柱卯榫相接从而形成了一根石柱,由六根石柱组成一座轻型桥墩,墩台上架木梁并铺设灰土石板桥面,这是石柱墩的首创。唐朝时期,灞桥上设立了驿站,很多离人与他们的亲友在这里送别,有时还折下岸边的杨柳相赠,这浓浓的离愁别绪也催生了灞桥的新名字——“断肠桥”。听起来有一种凄美的诗意呢。

舟梁桥的代表,是有“天下第一大浮桥”之称的蒲津桥。蒲津桥是从长安通往黄河以东的交通枢纽,规制十分雄伟。然而最初的浮桥是竹缆连接的,春天的时候河水激流,冬天的时候水面结冰,都很容易损坏桥。后来唐玄宗下令把竹索浮桥改建成铁索浮桥,铸了铁牛八头,铁柱二十四条,连锁三十二条,山架八所,铁木牛人八枚,用来加固浮桥。蒲津桥的用铁总量占了当时全国年产量的近五分之四,这是用了多少铁才造出了这样一座铁索浮桥啊,也足以看出统治者对这座桥的重视程度了。

了解了这么多,你可以收拾收拾行囊上路了!祝你旅途愉快,一路顺风!

第2章 出行全靠两条腿?你当你去取经啊|交通工具

公牒到手了,盘缠也够了,路线也清楚了,就差交通工具了。

这唐朝的交通工具,自然是没有现代的那么先进,你别指望坐上飞机高铁动车地铁汽车什么的,在这个朝代,这些通通没有。你别想着日行千里这种事了,一天能走个几十里,就谢天谢地吧。遇上个高山险滩什么的,可能要拖延更久呢。

不过你也别担心,唐朝人虽然交通工具不是很先进,但是也不是没有。你还可以“自驾游”呢。没错,你真的没有听错,真的可以“自驾游”哦。只不过嘛,你驾的不是越野车,而是马、驴、牛之类的牲畜或者这些牲畜拉的车。

在唐朝,车与骑是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了。这车呢,就是上面所说的马车、驴车、牛车等等。而骑呢,就是指这些马、驴、牛以及其他可以驮着你的牲畜啦。车和骑,在古代也是有尊卑之分的。通常认为骑要高级一点,是身份尊贵者的出行工具。在先秦到秦汉时期,大官入朝或者参加重大的活动如果没有乘车,还要被视为失误,要受到惩罚。例如汉宣帝时期的列侯韦元成侍祠宗庙,刚好下雨,路上十分泥泞,于是他没有驾车,而是骑着马前去。就是这么一件现在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却让他因此遭到弹劾,失掉了官职。

唐朝时期这种以驾车为尊、以乘骑为卑的观念淡化了许多。百官入朝多选择骑马而不是乘车了。就连宫里面的女官,出现的时候也经常骑马。可见唐朝的这种尊卑观念的确淡了很多。

这唐朝的马,也不是你想骑就能骑的,有身份和等级的限制。一般来说,王公贵族和百官才可以大摇大摆地骑马。民间士阶层中的富豪们也可以骑马,贫寒之士只能骑驴。那些普通的百姓、市井小贩、犯罪被流放之人还有奴仆下人是被禁止乘骑的。而且民间也不允许私自养马,至于为什么,大概是因为马在古代也算是军用物资吧。而且养马可是很烧钱的。你别看马好像不过是很普通的坐骑,但其实养马的开销是很大的。马匹的价格、饲料的价格都挺贵的,一般人家根本无力承担。所以有些清廉的官员只能骑一些不是很好的马,称之为“劣马”,或者还有连劣马都买不起的小官,只能骑驴或者步行了。想想还觉得挺心酸。

普通百姓一般骑驴或者牛或者骡子等牲畜。但是也有些人,明明有条件骑马,偏要搞头小毛驴骑着,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清高、不流俗。比如唐朝诗人,被称为“诗鬼”的李贺,就喜欢骑着驴,后面跟个小童。每次灵感一来,就写下来放进囊中。慢慢地积累,成了一代诗人。

说到骑牛,你是不是瞬间想到了那个骑在牛背上遥指杏花村的小牧童?其实啊,这骑牛可不是山野村夫的专利,唐朝的文人也喜欢骑着牛出去溜达。也许是文人们认为,自己骑在牛背上,能写出很“牛”的诗篇来吧。

还有一种比较贵气的出行方式——乘坐舆。这舆通常是由人力抬着前行的,所以也叫“肩舆”,就是我们所说的轿子。一般适用于达官贵人,要是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也雇不起轿子。

上面说的全是陆路的交通工具,下面来讲讲水路上的交通工具——船。古代渡河,如果没有桥的话,又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泅渡,又不想绕路,那就只能坐船了。上船的地方叫作“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渡口。想要坐船呢,你得在渡口交钱,船家才会把你渡过去。因为这生意的垄断性比较强,所以一般价格都很高。你要是钱不够,根本渡不了河。讲个例子给你听吧。元和年间有个进士叫作周匡物,是福建人。他家境贫寒,为了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徒步走了几千里。途经钱塘江,需要过江。船家因为他没有钱,不准他上船。周匡物十分悲哀,在公馆里提笔写下这样一首诗《应举题钱塘公馆》:“万里茫茫天堑遥,秦皇底事不安桥。钱塘江口无钱过,又阻西陵两信潮。”钱塘的地方官员看见这首诗,责罚了负责渡口的官吏,并且让周匡物免费渡江。周匡物顺利到达长安,一举考中了进士。这件事情之后,周匡物的这首《应举题钱塘公馆》也火了一把,很多船夫都会背诵,还因此形成了一个传统,那就是船家免费送应考的读书人过河。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如今每逢高考时节,会有很多免费送考生去高考考场的出租车,难道是从唐朝就沿袭下来的传统吗?

第3章 有床你就睡,在路上哪有那么多讲究|驿馆与旅店

假如你是个邮差,或者大小是个官员,或者是个有身份的士人,那你出门在外的时候就可以在驿馆休息。在唐朝呢,驿馆的数量非常多,可以说遍布全国,一般三十里就有一个驿。根据记载:“自华而北界于栎阳,其驿六,其蔽曰同州,其关曰蒲津;自灞而南至于蓝田,其驿六,其蔽曰商州,其关曰武关;自长安至于邠,其驿十有一,其蔽曰洋州,其关曰华阳;自武功而西至于好田寺,其驿三,其蔽曰凤翔府,其关曰陇关;自谓而北至于华原,其驿九,其蔽曰坊州;自咸阳而西至于奉天,其驿六,其蔽曰邠州。由四海之内,总而合之,以至于关;自关之内,束而会之,以至于王都。”历代的驿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官办、官管、官用,是历代政府机构的组成部分;②以“传命”为主旨,融通信、交通、馆舍三位于一体;③以人力或人力与畜力相结合的方式,接力传递,逐程更替。总体来说,国内的驿路干线以东、西两京为轴线,向四面八方辐射。因此驿馆根据其重要程度,分为不同的规格。其中规格最高的当然是两京之地的驿馆,被称为都亭驿。剩下的驿馆分为六个不同的级别,规格和设施都有所区别。

你到了驿馆,可不要到处乱钻,让人觉得你是个没有出过门住过驿馆的土包子。为了保险起见,还是要事先了解一下驿馆的建筑格局。

驿馆也分为前后院落,前院的主要建筑为堂,堂前为前院入口,左右为两厢。前院是办理接待、通信、运输等事务的场所,也就是办理公务的地方;后院是宾客下榻之处,也就是你住的地方啦。后院的主要建筑是上厅,周围环绕着别厅。院落也是廊院式的布局,下雨天在院落间行走都不用打伞,因为廊子环绕了整个客馆。

除了给客人住的屋子以外,驿馆中自己的工作人员也有专门的房间。通常一座规模尚可的驿馆里,有工作人员几十个到几百个人,这些人通常被叫作“驿丁”“驿子”“驿夫”等等。他们有集中居住的地方。居住的院落一般在大门附近,方便随时出差。大门旁边除了驿夫们居住的地方,还有马厩。把马厩设置在大门旁边的目的也是为了方便马匹进出。驿馆里的马叫作“驿马”,别看它们是马,可还有国家编制呢!它们吃的草料都是由国家统一供应的,也就是说,吃的是公粮。那么这驿马有什么特征呢?要是在路上丢了该怎么找呢?不用担心这个问题,驿马是很好识别的,因为它们的左前大腿上印着驿馆的名字,脖子上还印着所属的州的名字,一目了然。马厩的旁边呢,通常是堆积转运物资的仓库,因为装货卸货很是麻烦,就将仓库就近设立在马厩旁,离大门也不远,可以节省一些工夫。这安排还是很合理的。

而驿馆的负责人呢,也就是驿丞、驿长或者馆驿使,他们有自己专门的VIP住房,是不跟一般的驿夫住在一起的。说是VIP,其实也不是很恰当,因为驿丞这样的小官的住所,能高档到哪里去?只是比驿夫们好些,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罢了。

驿馆的许多建筑里,有一个你一定很感兴趣,那就是厨房。厨房一般被安排在后院的旁边,和粮食库靠着。之所以安排在后院附近呢,是因为离宾客近,上菜上饭的比较方便。你待在房间里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此外,还有酒库、茶库等等,甚至还有咸菜库!

有些驿馆比较讲究,还会在后院的后面修建一个游苑,里面有花草,有水池,风景优美,是专门供宾客游玩观赏的地方。你可以在这游苑里喂喂鱼,赏赏花,解除一路的劳碌。看来这驿馆还是挺以人为本的嘛!在后院和游苑之间,还建有一所驿楼。你可以爬上去极目远眺,看看周围的景致,看看远方的路途,把栏杆拍遍。到了晚上呢,你也可以和在驿馆认识的旅人一起爬上来,一起看星星看月亮,聊聊人生聊聊理想。说不定还能遇上一两知己呢!

不过驿馆也算是人员杂乱,天南地北的人都会在这里相遇,有时候,也会有些问题出现。你可能要问了,住个店能有什么问题啊?难不成还要因为争夺房间打起来不成?哎呀,郎君你真是神机妙算,居然一语言中了!这事儿啊,还真有呢。

这个事件的主人公之一呢,还是个名人,那就是大诗人元稹。话说这元稹从东都洛阳去西京长安,途中歇脚在敷水驿的高间里,这高间就相当于驿馆里的总统套房了。元稹能住进去,想来面子还挺大呢。可是咱们的元大诗人已经躺下睡觉了,却突然进来了一个人。这可真够惊悚的,难道是遭贼了?来人也是一个下榻在这个驿馆的行客,还是个宦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太监。这个太监看上他的房间了。这太监品级跟元稹差不多,架子倒不小,非要把元稹赶走,自己住这个总统套房。元稹睡觉睡得好好的,莫名其妙地发现有人闯入,还要把他赶走,自然是不愿意。宦官执意要住,元稹坚决不让。这样僵持下去,天都要亮了,两人都住不成了。于是他们选择了“国际惯例”——武力解决。这一打的结果不言而喻,诗人的手是写字的,打架可不擅长。当然,自幼习武,出来闯江湖都随身佩着剑的李白除外。反正结果就是元稹被宦官的随从用鞭子打了一顿。元稹实在是气不过,驿馆也不住了,连夜赶回了长安向皇帝告御状。这件事的结果也跟事件本身一样,简直是难以理喻。元稹作为受害者,居然因为这件事情被贬职了!也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唉,不过由此也能看出,那个太监在皇帝面前还是很得宠的,这样公然的偏袒和包庇,真是苦了我们的大诗人了。这个太监是谁呢?就是唐朝的大奸臣仇士良啦!

所以啊,有了这个教训,郎君你要是睡得好好的被人叫起来换房间,还是乖乖地换吧。

要是你身份地位不是很高,没有资格住驿馆,那也不会露宿街头、以天为庐地为盖的。因为除了政府开设的驿馆,还有各种旅馆遍布在路上呢。这些旅馆有官办的,有私营的,甚至还有寺院开设的呢。所以啊,你放心地赶路吧,歇脚的地方不会少的。

官办的旅馆呢,虽然入住要求比驿馆要低多了,但是也不是普通庶民可以住进去的。大小你得是个官,才可以入住。进京赶考的举子也是可以住的。不过这种官办的旅馆是不提供交通工具的。

私营的旅店对于居住者的身份就没什么限制了,有钱就行。

由于受到坊市制度的影响,私营旅店的经营者不能临街开店,大多把店开在各个坊或市里。旅店除了开在城市里,也开设在大路两旁。这种开在大路旁边的旅馆,通常在驿馆附近。这样的地理选择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一行人中可能会有身份、等级的不同,官员住驿馆,家属或者随从就可以住在旁边的旅馆里。这也算是一种捆绑营销吧。

这种商业性的私营旅店为了赚钱,还提供一些额外的服务。比如很多旅馆里是提供饭菜的,旅客可以不用出门就吃到饭。有的旅馆还提供交通工具,通常来说是驴,供客人付费使用。甚至有的旅店的房间里还有各种赌具,旅客可以在房间里赌博消遣。杜甫还在旅馆里赌博过呢!他的《今夕行》里这样写道:“今夕何夕岁云徂,更长烛明不可孤。咸阳客舍一事无,相与博塞为欢娱。”还有更高级的呢,有的旅馆简直够得上“五星级”了,因为,它们有秘密武器——温泉!没错,唐朝就有温泉旅馆了,这在当时叫作“温汤旅社”,“汤”可不是我们现在饭桌上喝的汤,汤在古代是热水的意思。这么高档的旅社肯定很受有钱人的欢迎。

要是你囊中羞涩,也不用担心要睡大街。趁着天还没黑去找个寺院吧。寺院的旅舍也分两种,一种是营利性质的,还有一种是慈善性质的,可以免费留宿客人。囊中羞涩的你要找就找这种免费的旅舍吧。

唐朝时期的寺院是非常多的,这也跟统治者尊崇佛教有莫大的关系。有些有名的诗人题诗在寺院的墙上,还为寺院增添了人气呢,吸引了很多粉丝前来。你要是文笔还不错,也可以试试看哪,给寺院增添些香火,也算是对免费留宿你的报答了。

第4章 收好这首诗,想我的时候拿出来看看|文人的送别

郎君在唐朝,结识了几个文艺青年,厮混了一段时间呢,感情已经很深了。这时候,你们中有人突然有事,必须远行。远行的原因呢,大概就是受任远调,或者父母病笃,或者回家娶妻什么的,反正就是非走不可了。你们一行人总要送送人家吧。这山高水远的,交通工具又那么原始,又没有电话没有视频,此去一别,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见面呢。好好送别是一定要的。

那么该怎么送别呢?首先,酒是一定要喝的。酒是个好东西,浓浓的离愁别绪沾上了一抹酒香,很好地给了大家一个抒发情感的方式。大家可以借着酒意肆意大哭大笑,免去了尴尬。

光喝酒还不行,还得送点纪念品给将要远行的友人做个纪念吧。送个什么呢?玉佩、扇子这类的小物件是不错的选择,书法字画也挺好的。你要是手头宽裕得很,送黄金白银也未尝不可。我给你推荐一个特别的礼物吧,收到礼物的人肯定特喜欢。你可以写诗送给他呀!

唐朝最有名的就是诗,你来了唐朝也有些日子了,也听了很多这帮朋友的唱和之作。而且小时候也没少背,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上吧!

如果酒还没喝完,大家都还在饭桌上坐着,那你可以端起一杯酒敬要走的友人,说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你这么一吟,你的朋友一饮而尽后肯定要抓着你的手泪流满面了。旁边的友人提议了,要不咱写下来吧,再签个名,给朋友带上。这样一来,你就要亮出你那水平不济的毛笔字了。不过这时候,字写得好不好看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的情意已经跃然纸上了。

好了,这是在酒桌上作送别诗的情况。那如果你吃饭喝酒的时候没想起来,到了友人临上路的时候才想起来作诗,那该怎么写呢?

抓耳挠腮就能想出来了吗?还是先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吧。看看李颀的《送魏万之京》吧:“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这首诗很熟悉吧?要写成这样可不是你的目标,估计你还得在唐朝待好多年,读很多书才能写出这样的诗来。

我让你看这首诗呢,是想让你注意到李颀送魏万的时间。“朝闻游子唱离歌”,表明送别的时间是清晨。古代把送别的时间定在早上呢,大概是因为一早赶路,可以在这一天天黑前走更多的路,而且有“一日之计在于晨”的说法,可能也借此祝愿远行的人可以在一天伊始开始新的旅程,追寻新的未来吧。你可以抓住清晨送别这个特点来写诗。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呢,是傍晚的时候送别。你可以看看高适的这首《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黄昏送别,似乎走不了多远就天黑了啊,可能是十分着急的赶路人才会选择黄昏出发吧。不过黄昏时候送别,看着渐渐西沉的夕阳,就仿佛看到渐渐远去的相伴岁月,夕阳下的那个孤独远去的身影,真是让人不禁怆然泪下了。

送别时间你已经了解了,接下来再跟你说一下送别的地点,你要写诗也可以把地点嵌进去。唐朝文人们送别的地点呢,大多在渡口或者长亭。为什么不在大路上呢?这是因为唐朝虽然盛行骑马,但是马只有大户人家才买得起,一般的老百姓和贫寒的士人是买不起的。你可以说:“买不起马,可以骑驴嘛!”关于这个,我还得好好跟你说说。首先呢,驴的体力和脾气都不太好,要是把人从驴背上摔下来,那可要受伤误事了。第二点呢,是跟中国人从古到今都很看重的东西有关,这个东西呢,就是“面子”。骑驴在唐朝人看来,是件不雅的事情。尤其是文化人,更不愿意骑驴,李白还写过这样的诗句:“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同为唐朝人的柳宗元还写了《黔之驴》来用驴的形象暗贬那些外强中干的人。可见,驴在唐朝文人中是不太受宠的,大家都不太愿意乘坐。

既然骑不起马,又不想骑驴,那,总不能骑牛吧?前面说过有些文人还是很愿意骑牛的,但是牛毕竟不适用于长途跋涉。在田里慢慢耕地,偶尔驮着文人在阡陌间慢慢欣赏田园风光才是牛的职责。让它去载着你跋涉千里,那简直是在开玩笑啊!

陆路上的工具算是排除了,这样一来,陆路赶路就只能靠走路了。但是,文人们真的都是竞走高手吗?当然不是,陆路不通,自有水路。所以文人才经常在水边送别呀。

于是你可以参考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你可以把“黄鹤楼”和“扬州”分别换成你们此次送别的出发地和目的地。

水边送别的时候,你还可以折下岸边的柳枝送给即将远行的友人,古代折柳送别的习惯是早就有的。因为“柳”谐音“留”,可以借以表达对离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该说的都说了,接下来的时间里,好好跟你的朋友告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