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海垦旅游产业的战略机遇与对策(旅游发展的对策)

更新时间:2023-08-24 04:03:11

2022年7月5日至6日,刚上任不久的海垦集团(以下简称“海垦”)党委书记、董事长包洪文率队调研垦区儋州片区企业时指出,海垦旅游资源丰富,要立足农垦资源、垦地融合、招商引资、康养农旅四个支点,推动农旅结合和康养产业发展。加强与三亚市等市县旅游景区的联动,打造差异化旅游产品,串联优质旅游景点路线,吸引更多游客。结合同纬度热带水果推广展示,打造体验式农旅。

如何抓住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及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建设的有利契机,加快海垦特色旅游以及关联产业的发展,分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成果,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最大的农业国有企业,海垦如何挖掘丰富的旅游资源、主动融入海南旅游公路建设,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海垦旅游,擦亮海垦旅游品牌,在海南旅游业中分得“一杯羹”?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一谈个人的粗浅认识和思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一、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建设对海垦旅游产业的重大战略机遇  

《海南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到2025年,力争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五年累计突破2200亿元,门户枢纽竞争力影响力显著提升、对外综合运输通道通达顺畅,岛内综合交通网络更加完善、综合运输服务一体高效、发展动能强劲有力,交通强国先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力支撑和保障海南自贸港建设阶段性目标的顺利实现。《规划》强调,“十四五”期间,海南省将围绕“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统筹岛内各种交通方式的资源配置,破除发展瓶颈,加快建设一体衔接的城际交通运输网络,推进城际交通快速化、通勤交通便捷化和城乡交通一体化,推动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互联互通格局。“丰”字型+环线高速公路网将加快构建,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00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中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80%。“十四五”期间,海南省将持续优化综合交通服务功能,基本形成“1431交通出行圈”,实现1日联通全球,4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畅行全岛,“海澄文定”“大三亚”两大经济圈1小时通勤,“出行即服务”广泛应用。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及驿站项目是海南自贸港先导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也是海南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标志性工程。建设千余公里的环岛旅游公路,规划配置40个驿站,将为海南自贸港戴上镶有璀璨“珍珠”的华丽“项链”。

2022年,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全线建设加速推进,与此同时,儋州火山海岸、儋州夕照儋耳、昌江海尾守望、陵水牛岭弥香、乐东莺歌唱晚、万宁日月逐浪、文昌龙楼揽月、海口东港觅古等8个首批重点驿站正式启动。7月,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开启重点驿站规划设计“大师工作营”,8位建筑设计大师匠心独运,沿线相关市县全力配合驿站建设要素保障工作。12月,作为环岛旅游公路首批确定投资主体的4个示范驿站,“火山海岸”“夕照儋耳”“莺歌唱晚”和“日月逐浪”开工建设,标志着环岛旅游公路及驿站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为后续推进奠定了扎实基础。

2023年伊始,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项目也开启了“加速度”,预计2023年上半年完工。2023年,海南还将启动新一批10个重点驿站相关规划建设工作。据悉,“莺歌唱晚”驿站位于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镇尖介村,项目占地195亩,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以“日出尖峰、日落银山”为主题,以黄流莺歌海盐场所传承的“盐文化”游览体验为亮点;“夕照儋耳”驿站位于儋州市光村镇沙井村,项目占地157亩,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将建设摩旅营地、汽车旅馆、精品酒店、游客集散中心、海洋疗法中心等配套设施;“火山海岸”驿站位于儋州市峨蔓镇田来村,以“地球演变的海边火山自然体验地”为主题,将开发地质探险、火山攀爬、海上运动等活动项目,打造独具感官体验特色的火山自然体验地;“日月逐浪”驿站位于万宁市日月湾,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3.5亿,以“世界冲浪之都、小众狂欢圣地”为主题,将融合体育运动、旅游休闲、餐饮娱乐等业态,打造国内最大、海南首个人工冲浪池,力争成为冲浪爱好者的狂欢圣地。

海南省商务厅将继续履行好工作专班办公室职责,推动环岛旅游公路和驿站建设、项目整体旅游IP打造和纪录片拍摄等工作按计划节点高质量推进,全方位强化驿站项目招商推介。在新的一年,工作专班将启动三亚海棠花语、文昌木兰波光、琼海青葛龙湾、儋州叶蓉金滩、万宁山钦蓝梦、东方感恩通天、东方琵鹭四更、澄迈头友听涛、临高彩桥遗梦、昌江闲敲棋子等新一批10个重点驿站工作,并以国际设计竞赛与设计大师工作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规划设计工作,确保项目整体进入全面建设新阶段。

展望未来,海南环岛旅游交通值得期待,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建设对海垦旅游产业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海垦企业必须紧紧抓住,主动融入,大力发展海垦旅游产业,寻找利润增长点,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海垦旅游资源禀赋优势分析

目前,海垦占全省总人口的1/10;拥有土地面积占海南总面积的1/5;海垦27家农场和18家产业公司遍布全省19个市县,形成特色风情农场小城镇,旅游资源丰富多元,集山水秀色、容人文历史、汇温泉奇洞风光,灿若群星。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只要稍加精雕细刻,势必发展成为海南旅游产业中的精品。

(一)文化资源。一是屯垦戎边的军旅文化积淀深厚,这是农垦独一无二的特有文化,如坐落在红昇农场东太分公司境内、素有“中国第一胶园”之称的琼安胶园,周恩来总理在西联农场题词“西联宝岛,南国珍珠”的百年橡胶园等,蕴藏丰富的人文价值、纪念意义、教育意义、科研价值和旅游观光的资源独特性;被列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金江农场王震“橡胶试验田”等都是海垦特有的旅游资源,可以打造许多旅游文化精品。二是海垦科技成果丰硕,先后有200多项科技研究课题与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这些成果可以开发出丰富的旅游产品;三是海垦人来自五湖四海,语言和文化多样性、包容性突出,形成了海垦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兵营式特色民居、苏式旧楼房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南洋与本地相融合,旅游开发空间大。四是海垦博物馆建成后,征集和抢救了大量历史文物,积累了农垦大量文化元素,是海垦开发旅游的宝贵财富。

(二)自然资源。海垦各农场热带风情浓郁,如海南绿色宝岛上的明珠散落其间,或光鲜璀璨,或保持较原始状态,各农场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可用于旅游开发的项目众多,如原始森林、热带雨林、热带奇花异草,各种飞禽、野兽、蛇蟒、虫蝎、鱼虾蟹贝等,物产丰富,枚不胜举,可观可食,可赏可养,趣味无穷。同时,海垦还拥有丰富的水文资源,如河床、沙滩、山涧、瀑布、泉、水库、水利等,开发旅游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三)景观资源。海垦地大物博,历史文化悠久,景观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几乎每一个农场都有独特的景观资源。例如,保国毛公山、西达济公山、东和太阳河、三道热带雨林、八一石花水洞、西联百年胶园、西联红树林湿地公园、新盈共享农庄、南滨育种基地、南田芒果园、蓝洋温泉共享农庄、莲花山文化景区、红华的王佐文化大观园以及各农场传统农宅建筑、渔村风情、寺庙建筑、职工别墅群、文化公园、水利工程等,都是十分宝贵的旅游资源。

(四)生产热作、海产品和野生动物资源。海垦已开发建设橡胶园334.54万亩,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种植热带水果67.46万亩、产量71.95万吨,面积和产量分别约占全省的25%和20%,形成了以芒果、荔枝、龙眼、柑橘橙柚、波罗蜜、菠萝、火龙果等热带水果优势特色产业;种植热带作物59.9万亩,形成了槟榔、椰子、胡椒、茶叶、咖啡、山油茶等作物为主的热带作物产业。海垦还拥有丰富的海产品和中高档不同级次的海鲜,野山菌和人工繁养的可食用特种野生动物等山珍以及农产品加工、水产加工、农林产品加工、工艺品加工等供给充沛,可满足不同食客的需求。海垦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种养殖业科技运用水平较高,设施农业起步早,这些都可以为“农场乐”提供科技展示、开发设施观光农业的产业支撑。

(五)民俗资源。海垦职工是由多个民族、不同省份地区的归国华侨、南下干部、退役军人、知青、大学生、当地农民等人员组成,职工素质普遍较高,为挖掘军垦轶事、知青情结、黎村风俗、苗族风情、华侨生活及其他少数民族风俗人情的素材,提供了资源支撑和人才支持。海垦企业可结合实际,挖掘汉族、黎族、苗族等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使民俗资源完全融于海垦旅游产业,助力海垦旅游业发展。

三、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建设背景下发展海垦旅游产业的对策

(一)借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建设,推动海垦现有景观改造升级,发展“市郊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观念转变,消费者对城市旅游的兴趣开始减弱,给海垦“市效游”提供了大好机遇。海垦要依托海南环岛旅游公路辐射作用,充分挖掘海垦的旅游潜力,改造升级海垦丰富的景观资源,积极融入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的经济旅游圈,打造城市旅游的“后花园”,利用农场自身独特的山水景观、秀丽的田园风光、整洁舒适的农场连队居住环境等,让游客寄情于山水田园,享受回归自然的快感。例如,被喻为“一颗尘封的宝石”的保亭热作所热带植物园,其历史底蕴和现有的丰富热带新奇特水果、热带植物资源,是推进世界同纬度热带果蔬引种展示推广项目的最大优势和基础。海垦相关企业要强化与属地政府的沟通对接,加快园区环境整治和美化,精心策划,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加快优化升级,打造集品种展示、科研、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热带作物展示区。再如,西达农场红光福山水库周边的生产队以“福山咖啡”为主题,开发休闲垂钓及娱乐型渔业;海垦的多个茶园以“海垦茶道”为主题,开发茶道游,边观茶、边采茶、边品茶;西达九乐宫、蓝洋、南平以“温泉大餐”为主题,开发温泉旅游大套餐;海南环岛旅游公路边的农场以“割胶”为主题,设立夜间割胶逍遥游,让游人跟着胶工穿行于胶园中,尽享夜间胶园美色。东新农场的灯火岭,景色十分诱人,曾被誉为海南“漓江”,那里有无数个长满树木的大岛小岛,如果配上设施开几条小道,游人可以在岛上垂钓、赛艇,尽享岛游之美。海垦的景观数不胜数,稍加改造升级,彰显海垦特色,将是海南各市县“市效游”不可多得的旅游“拳头”产品。

(二)借海南环岛旅游公路辐射,加快新农场小城镇建设,发展“农场乐”旅游。海垦土地资源优势显著、类型各异,既有适于开发高档商业地产和高品质住宅公寓的城区用地,也有适于开发高档旅游区的海滨度假、温泉疗养、山地运动的乡间特色旅游用地。从区域分布而言,海垦大多数农场场部都在各市县的近郊,有的生产队就在海南旅游公路边,交通便捷、社区安定、民风纯朴、热带农业旅游资源丰富。海垦经过70多年开发建设和历史积淀,形成了特定的文化生态和特色的农垦文化。同时海垦原来的农场小城镇和文明生态队,为新农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农场如果能结合实际,依托新农场建设的政策利好,打造具有军旅文化、知青文化、本土文化和移民文化的特色新农场,并在新农场建设中增添海垦特有的人文精神,这将是未来“新农场小城镇”一张靓丽的“农场乐”生态旅游名片。例如,利用八一总场城镇化基础优势,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做好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推动儋州西南部人流和产业进一步向八一集聚,打造垦地融合新型城镇化创建的示范亮点,然后复制“八一模式”,以点带面推动海垦新农场建设,推动海垦“农场乐”旅游新模式。

(三)借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引擎,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打造“农旅体验游”。经过70多年的开发建设,海垦已形成了巨大的生态农业产业链,数万公顷的热带果园、花卉园林遍布垦区。“农垦绿”是海南旅游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近600万亩橡胶和人造林构成了海垦的绿色旅游宝库。各农场除种植天然橡胶外,均发动农场职工发展自营经济,种植热带水果和其他经济作物,热带农业资源丰富,如神泉集团的“神泉牌”芒果、牛岭农场的反季节瓜菜、海垦热作产业集团的“白沙绿茶”、金江农场的红毛丹、乌石农场的绿橙、龙江农场的红橙、东路和红明农场的荔枝等等。依托上述基地,海垦企业可在规范化的前提下实现规模经营,规划多树种与单一树种不同品种观光园,品种结构要早、中、晚熟合理搭配,使果园四季飘香;融果树观光、采摘、品尝、加工包装、实验示范、体验营销和热带农业知识于一体,让旅游线路不受季节变化而改变。此外,每一树种或每一个品种区域的旁边应设标示牌,写上水果的名称和简介,让游客有所收获;还可开辟游客自己种树的纪念果树种植区,以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让游客亲自参与采茶、炒茶、制茶、品茶等体验。住农场屋,吃农场饭,干农场活,享农场乐,通过体验农场生产活动、组织游客与农场职工一同采摘品尝热带农产品、访谈农场职工、考察生态农业和农场社区等活动,为游客提供能够体验农场生活的情景空间,使游客参与农耕劳作,学习热带作物的种植技术、农机具的使用技术、热带农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等,亲身体验热带农产品生产过程。海垦企业要抓住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大好机遇,组建、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在区位优势、特色、规模、品牌等方面做足文章,发展创意农业将大有可为。

(四)借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延伸,挖掘农垦特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游”。海垦历史沿革形成的文化海纳百川,红色文化、军垦文化、知青文化、岛屿文化和移民文化等,在此互相包容与融合,并得到传承与开拓,形成了多姿多彩、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资源。海垦有许多20世纪70年代末并入农场的地方农村,村民大多是黎族和苗族,且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归国华侨,民俗风情独特。挖掘海垦历史变迁形成的军垦文化、知青文化、岛屿文化和移民文化、归侨(难侨)文化以及“并场村民”的黎苗文化等,将其与热带农业资源有机整合,从而形成海垦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海垦是国内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还可以走“文化寻根”的旅游开发模式。例如,西联农场可借助周恩来总理“西联宝岛、南国珍珠”的题词,红昇农场可借助“琼州1号胶园”橡胶林,金江农场借助王震将军“橡胶实验田”等,由专业导游简明、生动且形象地讲解历史,帮助游客了解橡胶树的生长情况及其战略地位;让游客经简单割胶培训后,亲自操刀体验割胶。还可以在中坤农场黄岭分场打造知青墓,开展知青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在荣光农场探索开发毛公山“红色经典旅游”新线路;在南金农场中瑞分场打造党员干部培训教育基地,开发“红色”旅游;在红华农场“海南四大才子”——诗绝王佐的故乡透滩村大做“明朝文化之旅”文章,打造不可复制的、独具海垦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来源:《中国农垦》2023年第3期

作者:吴仕章

作者单位: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编辑:陈可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