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成功案例(乡村旅游经典案例:余秀华和她的横店村)
更新时间:2023-09-07 07:37:41
这是创策文旅的第105期分享
作者 l 小利
来源 l 创策文旅
今天和大家聊聊余秀华和她生活过的横店村,这可能是近年来乡村旅游的一个经典案例。
我在百度上看到一个视频,这个视频名称有点长:敬佩余秀华,一个人带火一个村,整个横店村都变成她的个人博物馆。
视频中余秀华着一袭红衣,热情而质朴,从她欢快下车那一刻,一直拍到上楼,到她的卧室,她看书看累了,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儿,又到阳台侍弄她的花花草草。读书、养花、写诗,可能这才是她最真实、平凡而幸福的日常。
余秀华的几本书被放大做成雕塑景观,矗立在村口,村庄的楼房的墙壁上,处处镌刻着她的诗句。多少年前,这个村庄和中国的很多村庄一样平凡,籍籍无名。后来,因为余秀华的诗歌引起轰动,才引起了人们对她生活的地方的好奇和关注。
对余秀华比较深的了解是因为2019年我看央视主持人大赛时,董卿出的一道题目:
这期《朗读者》的主题词是生命,说到生命,你会想到什么呢?四季交替,生死轮回,一个你爱他如生命般的人,或者我们为什么要活着?2000多年前,塞涅卡就说过,我们何必为人生的片段而哭泣,我们整个生命。都催人泪下。我想他说的催人泪下,不仅仅是生命的坎坷,更多是生命的壮阔,那一个个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的个体。
请看题目,余秀华出生时因缺氧导致脑瘫,致使行动不便,她2009年开始写诗,已经成为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唯一一个诗集超过十万册的女诗人,余秀华曾说,我希望我写出的诗歌只是余秀华的,而不是脑瘫余秀华或者农民余秀华的,我们提供的道具是余秀华的诗集《我们爱过又忘记》,这也是今天她在现场为我们朗读的篇目,那接下来请我们的选手以此为题,根据我们提供的图片和文字以及道具来完成一段现场的串联。
董卿的这道题目其实也是在央视的平台上宣传余秀华,从那以后,我比较关注她了,虽然我没读过她的书,只是零散的读过她的一些诗句,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句子,总能在心里泛起涟漪,我感觉她的诗意和诗韵比当今很多诗人强,很多诗人的诗是读不下去的。
当然,对于余秀华的诗,很多人有争议,包括她的个人感情问题,刚看到她的一个视频,有人采访她,她无所谓的表情,说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我就这么简单粗暴,爆粗口就是爆粗口,还什么祖安文化,去他妈的祖安文化,我都不懂。”这是她最率真的表达,这句话真把我逗笑了。
可以看出她是把诗意和“粗暴”结合得如此完美,如此真实的一个诗人,感觉她的灵魂被天使和魔鬼同时吻过,她要拥抱天使并踢翻魔鬼。
为此,我是支持她的,她所处在的横店村的乡村领导干部也应该是支持她的,不然不会将她的著作做成雕塑,她的很多诗歌还是充满灵性的。
她在诗歌《横店村的下午》写到:
恰巧阳光正好,照到坡上的屋脊,照到一排白杨
照到一方方小水塘,照到水塘边的水草
照到匍匐的蕨类植物。照到油菜,小麦
光阴不够平整,被那么多的植物分取
被一头牛分取,
被一个个手势分取
同时,也被我分取
我用分取的光阴凑足了半辈子
母亲用这些零碎凑足了一头白发
只有万物欢腾
——它们又凑足了一个春天
我们在这样的春天里
不过是把横店村重新捂热一遍
这么多年的艰辛,她一个人终于将横店村捂热了,因为余秀华,横店村的乡村旅游也火起来了,余秀华的诗成了横店村的一张旅游名片了,成了一个余秀华诗歌“博物馆”了。
在余秀华的诗歌中,横店村的蓝天、白云、田野、庄稼、小麦其实都是有灵性的,有情感的,只是那些建筑场景和文字的搭配“粗暴”了一些,若能在设计上能多一些拙朴之气,和余秀华的诗歌搭配或许就更传神了。
不管怎么说,通过余秀华的诗歌,带动了当地的乡村旅游,是一件值得点赞的事情,其实村庄还可以开发更多的旅游产品,如文创产品、生命主题研学、诗歌研学、励志研学、农耕研学等,会吸引更多的人来此旅游,祝福她和她的村庄。
这也是文旅融合的一个新案例,由此看出,乡村旅游还是要依靠文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