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夕阳红旅行团(夕阳红老年团旅游团)
更新时间:2023-10-18 16:19:34
当大部分年轻人还在为自己的信息获取能力自豪时,已经有一群年轻人,正努力向老一辈学习生活经验,争做“精神老年人。”
“精神老年人”,顾名思义,指“有着年轻人的皮囊,兴趣爱好、消遣娱乐、生活习惯却都步入老年的年轻人。
在这些年轻人看来,老年人他们不依赖手机,好像反而能找到没被过多宣传的、因此也更划算的生活。
之前,我们推出了一系列城市现象观察文章:“社区食堂”“逛寺庙”“种地”等老年生活方式在年轻人群体中的走红。
在这篇文章,我们将介绍更多成都年轻人喜爱的老年生活方式。
成都年轻人竟然愿意在周末起得比上班还早,就为了赶上大爷大妈的步伐,买到最新鲜的货物。
本以为,赶场只是年轻人追忆儿时回忆的一环,也就春节期间热闹一下。
但打开社交平台,全是年轻人在赶场现场眼不够看、嘴不够使、腿不够用的场景。毕竟,潮流是个轮回。
这些“老年人严选”市集,至少保证了两点:
——捡相因:当CBD附近的小资摊位弄几个灯牌就让价格翻倍。这里顶多是买蔬菜水果少砍了几块钱。
——做自己:远离世贸商圈含量过高的潮人、豪车、长枪短跑,穿个拖鞋裤衩都有种宾至如归的自得。
最懂生活的成都年轻人,都扎堆在太平镇、马家场、石板滩、大面镇、彭镇。
周末的八九点,地铁还能找到位置。赶场的公交已经没什么空位。
让年轻人甘愿放弃睡眠自由,坐上1小时地铁公交,化身特种兵在一眼望不到头的摊位里穿梭的,是对老一辈生活智慧的信任。
这里的东西,涵盖了过日子所需的方方面面,买了就一定有用。
实用打败了时髦。没有品牌溢价,没有华丽的包装,只剩下货物本身的活色生香。
看看各个摊位卖的东西:鸡是论只的、蔬菜是论堆的、饼是论袋的、排骨是论扇的。
精品超市里包装精美的商品,一律塞进黑色、红色和蓝色的塑料袋里。
全国各地的水果,以“出厂价”直销。
时不时还能偶遇成都人与生俱来的幽默。
比起APP里永远找不到的人工客服,市集里的一切都透露出“可以商量”的气息。
开了“我能尝一个吗”这个口,都会有摊主热情地递上招牌美味“来嘛,不好吃不要钱。”
与商家的抹零战争是固定节目,老人们总会装作要走的样子,商家也会顺势给个台阶下。反复拉锯,乐此不疲。
在摆在眼前的人情味和实惠的感染下,喝奶茶要选0卡糖的精致打工人,终于能不在乎碳水有没有超标——
来个军屯锅盔配肥肠粉,称几斤凉拌菜,提半只鸭子回家。
在某种程度上,赶场算得上是年轻人的桃花源。
这里无所不包:种子、戒指、玩具、理发、纸钱香烛。赶完场,像是走完了生老病死的轮回。
时间似乎停止了流逝,童年的回忆和祖辈的生活在此重现。
手机在这里丧失了统治地位。老年人还在坚持用现金交易,此起彼伏的砍价声,淹没了手机的铃声。
这里有久违的人情温暖。老年人总是大方地跟年轻人分享心得。
“不要切,里头多得很,多看哈”
“这种一看就是打了药的,看到好看”
“太贵了,前面的摊位我能弄2斤”
“看起红,皮太厚了,肉都没好多”
“少下点馆子,这个菜自己做就10多分钟”
有些年轻人甚至主动选择婆婆嬢嬢打堆堆的地方捡相因,顺便学习生活经验。
赶过场的年轻人,都很难"戒掉"这个活动,在热闹的市集里,和嬢嬢大爷们挤在一起,用烟火气和性价比,安抚好自己的心和胃。
“在消费观念上被老一辈上了一课,找回了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时光,”
曾经,报团旅游是懒人的无奈之选,如今,加入夕阳团的年轻人已经站在了旅游鄙视链的最顶端。
特种兵旅游更适合大学生,征集搭子又怕尬聊。
要论靠谱,还得看夕阳红旅行团。
性价比是夕阳红旅行的底线。有些报名费,甚至比油钱还要低。有人干脆把夕阳团当成了交通工具。
“和不认识的年轻人旅游, 各人管好各人的事。但夕阳团就不一样了,一旦你要晚上出去玩,他们就会突然有一种要保护你的使命感,时刻嘱咐你注意安全。”
“就连你穿少了都要把外套让给你。”
“无论你拍照拍得怎样,他们都会毫不吝啬地夸奖你。”
“随便帮他们设置下手机,就能收获一堆崇拜的目光。”
小红书博主@紫蕴龙王参,定期发布着成都老年旅行团的信息,俨然成为了老年团旅行活指南。
大源出发,价格通常在几十到几百元。青白江一日游48元纯玩含午餐,青城外山一日游38元。
附赠一堆特产——100个蛋、十几斤水果、大公鸡、五斤春笋。
常去的老年人基本都身经百战,他们对每一个可能收费的项目刨根问底,各种推销强势拒绝,砍价50%起,全程不用社恐的年轻人开口。
3000元的蚕丝被没有市场,野菜、水果、调料,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嬢嬢和大爷只为实用付费。
@紫蕴龙王参第一次混入老年人中,克制不住买买买,甚至被大爷认为是引导购物的托。
老年团基本没有花哨的安排,基本是简单的看景,以一日短途为主。
跟着嬢嬢们锻炼身体也行,自己随便打发时间也行,特别适合精力不足的年轻人打发周末。
有人问,怎么才能加入老年旅行团。
很简单,混入家附近的广场舞群体,成为他们的一份子。
毕业后想念大学生活怎么办?
成都年轻人找到了免费重温校园时光的去处——“老年大学”。
此“老年大学”并非老年人专属,而是成都市文化馆对外开放的公益课程。
课程涵盖乐器、舞蹈、书法、美术、武术、茶艺等,大部分免费,每个区都有场馆。友情提示:名额有限,几乎科科爆满,守着点也不一定能报上名。
上下滑动查看成都市文化馆点位
师资力量由在垂直领域有口皆碑的老艺术家和老师傅组成。你能接触到省歌舞剧团的资深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大学教授、街舞冠军。
学员的年龄跨度非常大,许多课程的年龄限制从18到75岁。当年轻人第一次走进文化馆教室时,都会震惊于满头花白的同学,感觉误入了老年大学。
在西卡看来,文化馆以前是老年人专属,现在是集培养艺术情操、开拓生活方式和玩乐一体的成都市民club。
原生的老年学员们,心胸大都开阔、豁达,学习的心态放松,完全是内卷的反义词。
年轻学员中,占比最多的是业余想陶冶点艺术情操的打工人。
LaLa选择报名最大的原因,是被跑路的培训班伤透了心。“销售天天催着让你充卡,交完钱就不管了,之前报的舞蹈课,还有80多节没上,老板就跑了。文化馆免费的课体验比付费的好太多了。”
不加糖的原因更加直白:让自己周末不要躺着玩手机。为了节约开支,她周末一般在家呆着,说要好好看书,但是往往一躺就是一天。
来了文化馆,她能用古筝完整弹一首曲子,还给自己的猫画了一幅肖像画。“原来快乐真的可以免费。”
王磊经常加班,超长工作时间让他觉得自己的工作性价比很低。“觉得反正免费报来玩玩,累了就不去,结果发现老师严格打考勤。”
不过让他坚持下来的,还是周围老年人的努力。"比你大几轮的同学还在努力,怎么好意思摸鱼。以前就有所耳闻老成都人对艺术修养的追求,终于体会到了。"
文化馆,即承载了老年人退休后的价值实现,也是年轻人集体疗愈的地方。
这里,没有内卷,没有竞争,没有上下级,只有老师与学生,只有纯粹的好奇心。
虽然“少走四十年弯路”,已经成了不少年轻人的座右铭,但对于这些“精神老年人”来说,这恰恰是他们特立独行的心态体现,既能挖掘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能够更好地理解父辈母辈的智慧。
追求老年人的爱好,并不意味着提早“躺平”,而是以一种更加通达豁然,更加健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