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涉县段探访(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
更新时间:2023-11-03 23:08:46
太行红河谷人文资源得天独厚,拥有红色革命文化、女娲创世远古神话和太行山民俗文化等丰厚的文化积淀。这里是抗日革命根据地、刘邓大军诞生地、晋冀鲁豫边区首府地,谱写了“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的不朽传奇。
春节期间游客游览涉县赤水湾古镇。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胡晓华 摄
“如今,我市依托太行山丰富的红色和生态旅游资源,要把太行红河谷打造成为全国旅游新热点、河北旅游新名片。”涉县太行红河谷推进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李小亮用铿锵的话语描绘着未来。
春节期间,邯郸新闻传媒中心“新春走基层”采访小分队记者走进涉县,沿着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一路行进,游小镇、访窑洞、听心声,感悟老区人民奔向幸福的奋斗足音。
春节期间游客在涉县赤水湾古镇内观赏大红灯笼。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胡晓华 摄
红红的好日子
太行山南麓,清漳河两岸,一条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在灵山秀水间,绵延132公里,串起了涉县全境以及磁县和峰峰矿区部分区域。1月30日下午,李小亮带着采访小分队记者来到这条经济带范围内一座村落——涉县索堡镇常乐村。
漫步常乐村的街头巷尾,只见宽敞的马路四周是新落成的民居,在大山的映衬下显得气派不凡。此刻,村里家家户户正忙着贴春联。一支毛笔、一张红纸、一尺砚台,笔尖提按运转,鲜红的纸面上便留下愈久弥香的年味。“常言道,宁可年无肉,不可门无联。”正在写春联的村民刘魁芳笑着说,“家乡过年,吃饺子、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迎新年仪式。”
“过去,村里零零散散住着百来户人,大家都穷,没几个人识字,能提笔写春联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幸好在外工作的刘魁芳写得一手好字,每年春节前回村替大家写春联。”村支书许贵良说,别看这个村对面有5A级国家风景区娲皇宫,还有八路军一二九师挺进涉县时留下的一些旧址,但村里人守着这些“宝贝”长期受穷。后来,为了彻底帮该村拔掉“穷根”,当地政府依托当地独特的冷泉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帮助村民发展鲟鱼、鲟鲵、小龙虾、冰葡萄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让村民逐步摸到了致富门路。
“短短几年工夫,勤劳的常乐人靠双手拼出了好日子。大家兜里有钱了,都争着学文化写春联,希望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奔跑在致富路上的喜悦心情。”许贵良说。
“蓝天碧水千秋岁,鸟语花香万里春”“门连殷富路,春到小康家”……放眼望去,这些书写新时代的春联把常乐村装扮成一片火红的世界。记者读着这些春联,不知不觉来到该村的鲟鱼养殖基地,看到一方方鱼塘里,一尾尾鲟鱼在清水里游弋。
“这里最大的鲟鱼长两米多,重达300多公斤,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许贵良说,即便是春节期间,游览娲皇宫的游客也会顺便来常乐村体验垂钓的乐趣。除了垂钓观光,这里还有新鲜美味的鲟鱼宴供游客品尝。去年,在政府和社会等多方帮助下,该村建成常乐鲟鱼小镇,构建起育苗、种养、加工、红色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此举不但振兴了一方经济,还能让周围村民就近就地就业。
“常乐村的变化,是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以来,涉县乡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李小亮说,我市坚持把太行红河谷建设与革命老区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坚持产业聚而强、功能小而全、机制新而活的目标,构建起“景区带小镇、小镇带乡村”的发展模式,此举将带动涉县、峰峰矿区、磁县三地20多个乡镇100多个村庄近10万人实现就业增收。
新春走基层的记者在涉县索堡镇常乐村采访。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胡晓华 摄
红色游受欢迎
正月初一上午,记者驱车赶到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上的重要景点——涉县红色记忆小镇。此刻,该景区的停车场里已经停了不少私家车。记者在里面转了20多分钟才找到一个车位。
李小亮介绍,涉县作为革命老区,分布着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礼堂、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旧址、太行军区司令部办公室等近30处有代表性的红色旧址,它们散布在涉县几十个村落里,不利于旅游开发。当地创新工作思路,按照1∶1的比例在小镇复建,并配套水渠、石磨、戏楼等原生态民俗景观和体验业态,让这里成为旅游观光、研学体验于一体的精品红色旅游景区。
在小镇广场上,大喇叭反复播放着疫情防控的有关规定,入口处的工作人员拿着额温枪给每位戴着口罩的游客测量体温,并做好信息登记。
在红色记忆小镇门口的执勤人员中,记者见到了该小镇的负责人,一二九师纪念馆副馆长王翔翥。“真没想到正月初一就有这么多的游客上门,我怕景区工作人员忙不过来,于是便来到门口和大家一起执勤。”他一边指引着游客保持一米间隔距离,一边对记者说,为了让游客能获得更加真实和立体的研学体验,该小镇在春节期间推出了军事模拟训练、对战体验、农耕劳作、红色经典演出等活动。
此刻,在该小镇的门前广场上站着不少游客,他们仿佛在等待着什么。记者走近这些游客想要采访,可突然听到身后传来“轰隆隆”的声音。扭头一看,只见不远处有两辆“全副武装”的装甲车正缓缓驶来。等装甲车停稳后,几个孩子从车里伸出小脸来,然后兴高采烈地喊道:“太好玩了,还要再来一次!”一旁的家长劝说了好一会儿,孩子们才意犹未尽地爬下车,重新排到人群后面等待再次体验的机会。
刚目送走两辆装甲车,就听小镇里又传来连串的枪炮声。寻声而行,记者来到该小镇的对战体验区,只见这里的孩子们化身成为一个个“小八路”,通过挖战壕、练习打靶等方式,体验军旅生活。
“这种体验活动比玩手机有意思。”在体验区,一个满头冒着热汗的8岁小朋友说,“我在这里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大家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打败敌人。”
“今年春节回老家涉县过年,我看到家乡变化真大,感觉非常震撼。”游客程玉梅说,她小时候经常听老一辈讲述红色故事,这次特意带孩子来参观学习,使他接受红色教育,铭记历史,学会感恩。
李小亮介绍,目前,红色记忆小镇全面投入运营,这里不但可以提供近百个就业岗位,还能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为红河谷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打开一个新的突破口。接下来,涉县将围绕红河谷刘邓大军诞生地、晋冀鲁豫边区首府地的核心资源,做好文化遗存保护与修复工作,发挥红色旅游在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上的作用,努力把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打造成国家级红色研学旅游示范区。
涉县赤岸村红色记忆小镇剧场演员在排练舞蹈。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胡晓华 摄
窑洞里听民声
正月初一下午,记者来到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发现这里游人如织,更为热闹。在刘伯承、邓小平亲手种下紫荆和丁香两棵树苗的地方,不少游客正拿着手机拍照留念。
人群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引人注意。他佩戴着“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正兴致勃勃地给游客讲着刘邓大军运筹赤岸、浴血太行的红色故事。打听得知,他是赤岸村的张和田,曾担任过该村民兵队长。今年,他虽然已经80岁高龄,但依然热心公益,经常到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做义务讲解。
看到记者拿笔的手冻得发青,张和田热情地邀请记者到他家中喝杯热水,顺便逛一逛赤岸村,听他讲一讲发生在这座山村里的故事。
离开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老人腿脚利落,带着记者沿小路向赤岸村深处走去。不久,一条崭新的街巷出现在记者面前。老人说,这就是去年村里刚打造成的连心巷。抗日战争期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八路军一二九师进驻涉县赤岸村,在这里生活战斗达6年之久,留下了众多革命旧址。去年,涉县承办第六届省旅发大会开幕式,赤岸村以此为契机,依托原有革命旧址,在连心巷里修建了11个特色院落,使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特色小吃,或学染、纺、织、缝、绣等10多种民俗手艺。
说话间,张和田带着记者来到他的住处——三个窑洞组成的农家小院。这些窑洞都用青砖加固,显得古朴别致。院内的桌子上摆着刺猬、元宝、大寿桃等样式花糕。老人请记者落座,然后端来热腾腾的茶水。
一杯香茶入肚,张和田的话多起来。他说,过去,在涉县人民群众极度困苦的情况下,一二九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利用漳河为民造福,兴建漳南大渠,把漳河水引上太行山,把旱地变成水浇地,让老区群众度了荒。至今在涉县仍流传着一首顺口溜:“水流南山头,吃饭不用愁,没有八路军,这水怎能流。”
“八路军对老区人的恩情,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张和田说,抗战时期,赤岸村村民就自发为前线八路军将士缝衣纳鞋、捐钱捐粮、腾屋腾房、送子从戎,倾尽所有支持八路军抗日。老区人无私无畏、家国相连的情怀代代相传。如今,这片热土上的人民依然延续着先辈们舍家报国的优良传统。
张和田举例说,去年,围绕红河谷项目,村北要建一座赤岸公园。但那里原来有一百多间老宅院需要拆除。从拆迁工作组进驻赤岸村,到圆满完成拆迁工作,没有一个村民反对阻挠。 有的村民刚刚完成新房装修,尚未搬进去,就面临拆迁。但他们虽心有不舍,但仍全力配合。
“当年八路军战士将生命都献出去了,比起他们的牺牲,我们这点牺牲算个啥!”张和田说,“老区人就认准一个理儿,那就是‘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张和田说,“如今,那一百多户居民已经分配到了漂亮的新房,我带你去看看!”老人是个急性子,他放下水杯便从院子里推出一辆电三轮,带上记者去看赤岸村的新民居。
三轮车行驶在干净整洁的村路上,路边的村民见了张和田都客气地问:“老张,这是干嘛去?”
“我带记者看看咱新民居!”张和田仰着头,一脸自豪地说。在村里转过几道弯,老人突然指着前方一片雪白的三层楼房高兴地说:“你看漂亮不漂亮?这些房子大部分已经封顶,等到今年七月份左右,一百多个拆迁户就能住上漂亮的新房了。”
“红河谷项目是个民心工程,在老区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该项目已经完成生态景观、水系景观、大地景观、路网、特色小镇(街区)、重点景区提升和旅游基础设施等7大类、20个项目建设任务,并成功通过了第六届省旅发大会的检验。”李小亮说,下一步,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将持续用力,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景区品质、体验业态、管理服务水平,扩大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其真正成为全国旅游新热点、河北旅游新名片。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刘昆/文 胡晓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