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庆到芜湖(安庆到芜湖旅游)

更新时间:2024-05-11 09:59:06

文/小肥虾

鱼:江鲜美味

中国人过年讲究“年年有余”

芜湖有着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长江穿城而过,城内几条河道纵横,为芜湖人食用江鲜美味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中国人过年讲究“年年有余”,于是在中国很多地方,除夕夜偏偏不能吃鱼,要把鱼留下来,才算是“有余(鱼)”。不能吃鱼只能看鱼,选一尾长得肥厚的鱼,糊上面,放在油锅里炸一下,倒入调味料和葱姜蒜,起锅盛盘,讲究一点的,封上红纸,显示出过年的喜庆。这条鱼从除夕放置到正月十五,一直不能吃,人们叫它“八宝鱼”,因为这道菜做好以后用碗盛装,鱼头和鱼尾都露了出来,形状像极了元宝。

“八宝鱼”从除夕放置到正月十五

芜湖等皖江地区自古有“八百里皖江”的说法,因为长江流经安徽省境内的400多公里水道泛称“皖江”。老一辈人吃鱼都有季节性,正月菜花鲈、二月刀鱼、三月鳜鱼、四月鲥鱼、五月白鱼、六月鳊鱼、七月鳗鱼、八月鲃鱼、九月鲫鱼、十月草鱼、十一月鲢鱼、十二月青鱼……近年来,鲥鱼和刀鱼已经不常见了,要不就是价格太高,这张芜湖人吃鱼的时间表已经渐渐失去了实用性。

八百里皖江

吃得最多的还是鳜鱼,黄山一带有著名的臭鳜鱼,芜湖人常吃的是清蒸或红烧鳜鱼。“桃花流水鳜鱼肥”,吃鳜鱼的最佳季节在春季三四月间,而清蒸鳜鱼又是最能体会到鳜鱼肉鲜美的做法。俗话说“大官葱,嫩芽姜,巨口细鳞时新尝”,无需多余的调味,蒸鳜鱼时放上最简单的葱姜蒜去腥提味,便能把鳜鱼肉最鲜嫩的味道提取出来。

清蒸鳜鱼

红烧鳜鱼是冬季常见的吃法。将新鲜鳜鱼两面煎黄备用,葱姜蒜炝锅,高汤做底,然后用安庆特产皖南一带常吃的“胡玉美蚕豆酱”调味,将鳜鱼烧至汤汁浓稠。鳜鱼肉质紧实,汤汁浓郁,能够吃到“蒜瓣肉”的感觉。

红烧鳜鱼

米:故园之思

米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主食

鱼米之乡,少不了吃米。安庆的年俗菜品里少不了一道“老鸡汤泡炒米”。选用农家老母鸡,除夕夜用砂锅慢煨一夜,炖好的鸡汤两层分明,下面是浓厚的清汤,上面浮着一层黄色的鸡油,整只鸡装进砂锅里,只剩下两只腿露出来,汤上撒些葱花和胡椒粉,全家一人一碗。

制作炒米需要将糯米泡起来,然后用柴火、铁锅,一把一把地炒熟。先把汤盛在碗里,再放入炒米,炒米吸收了汤汁,慢慢沉下去,米香也顺着鼻子飘上来了。

老鸡汤

炒米不是皖江地区独有的饮食。汪曾祺《故乡的食物》也写过江苏高邮的炒米:

“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炒米说到底不是什么难得的食物,不过是旧时候家常预备,取其方便。过去吃炒米,抓一把放在开水里或者清茶里,也算是能够填肚子的点心。安庆吃炒米用老鸡汤泡,用鸡汤的鲜味提升炒米的香味,是中国人在饥饿年代后烹制美食的智慧。

炒米

皖南地区春天打猪草,是成长在乡下小孩子的必修课。黄梅戏里就有一段《打猪草》:

“陶金花: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丢下一粒籽,

金小毛:发了一颗芽,

陶:麽杆子麽叶,

金:开的什么花?

陶:结的什么籽?

金:磨的什么粉?

陶:做的什么粑?

此花儿叫做

合:(呀得咿得喂呀 得儿喂呀 得儿喂呀 得儿喂着喂尚喂)叫做什么花?”

金灿灿的炒米

戏中结尾,金小毛送陶金花回家,小毛要回去,金花说,你先不要走,我看看我妈可在家,要是不在家,我打三个鸡蛋,泡一碗炒米把你吃。金花进门喊几声无人应,就拉着小毛说:“哎哟,小毛儿唻,我妈不在家,快进来,吃鸡蛋泡炒米去!”歌声悠扬,童年青涩,泡炒米一直是皖江人餐桌上的乡关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