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的差别(歌声里的文化差异)

更新时间:2024-08-22 05:27:55

歌声的差别(歌声里的文化差异)

歌声里的文化差异

作者:法扬

有一年出差汉中,与镇巴县大山走出来的康总同住宾馆一间房。从西安到了汉中,相当于回到了老家的康总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况且住的宾馆还与他有极深的渊源。

“这个宾馆是我从商贸跨入建筑业的第一步,这栋大楼是我施工建筑的”康总声音、语气中充满自豪的告诉我。

我详细问了他承接这项建设工程前后经过,心里满是佩服他的跨界魄力和智慧。聊了一会儿就各自靠在床头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我照例是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书看,康总翻出手机中镇巴家乡的民歌,放小音量听和看,不时地也随着哼唱几声,自得其乐。

我看书一般不受影响,因为歌么声调总是要渐次推进,权当我看书时的画外音给我助兴罢了。但康总这次听的歌却让我有一种不适应,每首歌开头总是很长的:“吆喝”。

“吆喝吆喝吆喝、吆喝吆喝吆喝……”这种不断变化,时而长音时而短音、时而高亢时而急促的“吆喝”总要绵延两三分钟以后才能听见歌词,和我们经常听的流行歌曲完全不一样,如果放在演唱会上唱这种山歌,都市里的观众早就起哄了。可康总却听的非常痴迷、乐在其中。

我不禁问:“这是什么歌”

“我们老家镇巴县歌剧团演出录制的镇巴民歌,非常好听,这个唱歌的老者是我们县最好的歌手,音域广阔、声调高亢、唱腔有激情,感染力特强,七十多岁的人了,唱的还那么好。”康总夸赞的语气中流露着钦佩。

“老人家后面唱的是好,可我有一个事情不明白,为什么他每首歌的曲头总有长时间的‘吆喝’呢?”我满是疑惑的问。

康总用他厚重汉中音的普通话告诉我:“你没去过我们镇巴,不知道哪里的地形,我们那里是秦巴山区,四周都高山峻岭、森林山涧。你在山里唱歌,不先吆喝一阵子,谁知道你在唱歌?谁能停下手里的活计听你唱歌?因为在山高林密,也就养成了镇巴山歌的清脆、嘹亮、悠长的特点”。

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山歌,是生长于大山、从大山里走出来,必然每首歌都烙上了大山的所有特性。

是啊,那个地方的歌不带有自己赖以生长土地上的特性呢?

“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那沟,咱们见个面面容易,啊呀拉话话难。”陕北民歌的唱腔唱词不也尽显了黄土高原的深沟大川、沟沟壑壑地理特色。俗话说:“望山跑死马”,青年男女山上沟下,可不就是见面容易但走到一起说会儿话非常困难嘛。

由此我也就理解江浙一带为什么人们说话轻声细语,即所谓:“吴侬软语”。没办法不软啊。你看看那片区域人口密度多大,人挨着人、人挤着人居住生活,有些水上人家,一艘乌篷船就是整个的家,两个人说话声音大一点,全家人都听得清清楚楚,能不放低音量吗?久而久之,日常说话也就养成了轻声细语、慢条斯理,并且一代代的传承下去,渗透在血脉里,体现在生活中。

对于文化,最能接受的就是余秋雨的定义:“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

西北的黄土高原,秦巴山区的崇山峻岭,造就了陕西南部、北部不同于渭河平原的山区文化,三个区域差异非常大。更不要说幅员辽阔的中国南北东西的差异了。

今天是2022年10月1日,国庆节。晨起撰文,祝福中国。只有祖国越来越昌盛繁荣,山歌才能越唱越嘹亮。

成文于2022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