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5月,18岁的侦察班长朱义明发现两个站岗的日本人,他想我一个人打死
更新时间:2024-08-24 01:26:46
1944年5月,18岁的侦察班长朱义明发现两个站岗的日本人,他想:“我一个人打死一个是平账,打死两个是赚仗。”他在日军的背后相隔百来步远,瞄准开枪。
黄花场村,一个坐落在湖北宜昌的静谧村庄,这里群山环绕,绿水长流,宛如世外桃源。村子里生活节奏缓慢,鸡鸣犬吠之声不绝于耳,仿佛时间在这里也放慢了脚步。就在这个平凡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位历经烽火硝烟的老人——朱义明。如今的他,已是一位年近百岁的耄耋老人,每日里种种菜,养养花,享受着难得的宁静与安详。
谁能想到,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曾经是一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神枪手?那段峥嵘岁月,仿佛已经离他很远很远,但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却依然清晰地印刻在他的脑海里,成为他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1926年,朱义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排行老四,上面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他备受父母和兄姐的宠爱。平静祥和的生活,却被突如其来的战争阴云打破。
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大地陷入一片战火之中。那一年,朱义明年仅11岁,战争的残酷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暴行,也目睹了许多同胞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目睹着国家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年幼的朱义明心中充满了悲愤和无奈。他渴望能够拿起武器,将侵略者赶出中国,但受限于年龄和体格,他只能将这份爱国热情深埋心底。
随着年龄的增长,参军报国的念头在朱义明心中愈发强烈。1941年,年仅15岁的朱义明,毅然决定报名参军。由于年龄太小,他被征兵部门拒之门外。
但这并没有浇灭朱义明心中的热情,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加入军队,为保家卫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能够达到征兵的标准,他开始加强锻炼,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壮。
功夫不负有心人,1942年,朱义明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士兵。他被分配到了第七十五军六师第十六团,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新兵连的生活是艰苦而枯燥的,每天都要进行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但朱义明从未叫苦叫累,他深知,只有刻苦训练,才能掌握过硬的军事技能,才能在战场上保卫自己,消灭敌人。
在训练场上,朱义明展现出了惊人的射击天赋。他悟性极高,一点就通,而且训练刻苦,经常加班加点练习枪法。没过多久,他的射击成绩就在新兵连名列前茅。
朱义明的出色表现,很快引起了排长的注意。排长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一眼就看出朱义明是个可塑之才,于是对他格外关照,经常给他开小灶,传授他射击技巧。
在排长的悉心指导下,朱义明的枪法突飞猛进,成为了一名神枪手。一次偶然的机会,朱义明在站岗时,发现远处有一道黑影闪过,他凭着敏锐的直觉,果断开枪射击。
事后,排长闻讯赶来,起初还以为朱义明违反了纪律,随意开枪。但当他得知朱义明击中的是一条野狗时,不禁对朱义明的枪法赞叹不已,还打趣道:“你这枪法,不去打鬼子,真是可惜了!”
1943年,经过一年多的训练,朱义明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战士。他被调入了侦察班,执行一些更加危险的任务。侦察兵的任务,就是深入敌后,侦察敌情,为部队作战提供情报支持。
这对侦察兵的素质要求极高,不仅要求他们具备过硬的军事技能,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应变能力。朱义明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他更加刻苦地训练,努力提高自己的侦察技能。
在一次执行侦察任务时,朱义明和战友们来到一处日军占领的村庄。为了不打草惊蛇,他们决定乔装打扮成当地村民,潜入村庄内部侦察敌情。
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开日军的巡逻队,来到一户村民家中。通过与村民的交谈,他们得知,日军最近几天正在村子里搜查可疑人员,似乎在寻找什么重要人物。
朱义明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情报,他决定继续深入侦察。他让战友们先撤离,自己则留下来继续打探消息。
他来到村口的一家茶馆,装作喝茶休息的样子,暗中观察着周围的情况。这时,他注意到,有两名日军士兵,神色匆匆地走进茶馆,一边低声交谈,一边四处张望,似乎在寻找什么人。
朱义明心中一动,他意识到,这两人很可能就是自己要找的目标。他悄悄地凑近了一些,想要听清楚他们的谈话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