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梅园五十三清芬轩
更新时间:2024-11-28 13:10:22
无锡梅园(五十三)清芬轩
荣德生于1912年建梅园,至20世纪30年代,与苏州邓尉、杭州超山并称江南三大赏梅胜地。1955年,荣德生之子荣毅仁遵父愿将梅园除乐农别墅外赠献政府,其时梅园游览面积81亩。
1960年,梅园向东拓展至横山,其面积增至800多亩。其后的40年间,先后在梅园陆续规划设计了清芬轩(以原“荷轩”改筑)、松鹤园、锡明亭、吟风阁等景点建筑和梅园的“园中园”古梅奇石圃等。
那老梅园的边界在哪里呢,就是现在的清芬轩。
清芬轩始建于1916年,坐东朝西,前临莲池,在老园主要景点天心台、香海轩、诵幽堂和乐农别墅的园路交会点上;但其东侧(背立面)紧贴原来围墙,其下为陡坡,立面平常,又无对景可作借资;特别是其体量原来仅为一明两暗的三小间,如作为新老园的连接点,明显有“压不住”之感。
有鉴于此,1961年梅园向东扩大范围时,将原处于园东紧贴围墙的三间朝西平屋荷轩进行改造。首先拆除原有围墙,由于此屋,处于新老两区的交界处,而扩展新区的地形,低于老梅园所在浒山山麓2.5米。本设计特在其东面接出一片平台,而打开向东的墙面,开门安窗,在其中央明间前,接出一个半亭,立于平台中心,亭东设高低两层花台,花台左右布置两组室外梯段,游人可通过这两组梯段,分左右拾级而下,通达新区内的大草坪。坪前一片大水池,气象开朗,视野清旷。又由于接出的平台长于原建筑,特在荷轩南北两侧加接两垛翼墙,墙中各开一月洞门,以此陪衬原建筑,使整体面宽增大,且利交通。通过改建设计,足令此屋壮观增色,自成一景。而其东立面也不言而喻地变成了主立面。如此处理,由于建筑量不多,施工方便,投资节省,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鉴于此轩周围增植了大片梅林,暗香清芬,特改名为“清芬轩”。荷轩的改筑,既保护了原有的建筑,保持了原构的优点,又无斧凿拼接痕迹,完成了新老梅园的衔接过渡,圆满融洽而耐人寻味。梅花开后,接着又是桃红柳绿,入夏则荷香四溢。轩后一泓小池,四周叠石,曲桥拱架。凭栏处,春赏千株梅花,夏看一池睡莲。桥头墙角,有老干白玉兰,花开如横削万片玉。轩外芭蕉似斜卷一封书。这里四时花事不绝,阵阵“清芬”幽香透鼻而来。
无锡人小时候学校春游的规矩,到了公园肯定找一片开阔的草坪供学生嬉戏玩闹,清芬轩前面的大草坪就是最佳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