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余荫山房(余荫山房附近景点)

更新时间:2025-02-03 03:51:38


一、广州余荫山房


苏州园林闻名天下,实际上广东也有很多古典园林,只是名气不可与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名园同日而语,如果你刚好到广东来,位于佛山顺德的清晖园、位于佛山禅城的梁园、位于东莞的可园和位于广州番禺的余荫山房都值得一去,它们合称“岭南四大名园”。

余荫山房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是岭南四大园林中唯一的国家AAA级景区。

余荫山房始建于清朝同治六年,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较前早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高峰出现在明代到清代,余荫山房属于明清时期的作品,印象中和扬州的何园造园时间相近。

这个时期的古典园林,最大的特色是在保留传统的同时融合了时代特色,余荫山房的满洲窗就是明显的代表。

余荫山房由庭院和花园部分组成,庭院部分曲径通幽,内部大气、讲究,每座院子、厅堂都有特定的用途,花园部分充满诗情画意,绿意盎然,和拙政园、留园相比也毫不逊色。

据说余荫山房历时五年才建成,园主叫邬彬,清朝举人,曾官至从二品。

邬彬一人中举还不是最厉害的,更成功之处是家风严谨,把两个儿子也培养成举人。

邬彬并没有贪恋权势,而是在1858年以照顾年迈的母亲为由辞官回归故里,是远近闻名的大儒。

余荫山房的绿化做得很好,角落里最常见的是翠竹,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对竹子的偏爱,这些细节的搭配也反映出主人的风雅之气。

余荫山房的造园手法参考了广州的“海山仙馆”和邬彬在京城任职时贝勒爷送的一幅水粉画。据说原来的余荫山房面积相对狭小,现在看到的园林景观是后期扩建的,岭南园林和西方风情的混搭是这座园林最特别的看点,木雕、灰塑、石雕等技艺的运用使整座园林的艺术层次有了较大的跃升。

广州是一座相对低调的城市,很少宣传旅游景点,如果想感受古典的一面,余荫山房是个不错的选择。


二、广东广州景点余荫山房临池别馆景点介绍


临池别馆,原是书斋,为硬山顶建筑,前临四方荷池。古时候的文人雅士以墨砚为“池”, 蘸砚挥毫称为“临池”。因此用“临池”来命名这馆舍真是精妙绝伦。馆内朴素简洁,与深柳堂形成鲜明对照。外观新颖,明间以细密的冰纹花隔断涂金假窗装饰。

为适应岭南地区台风频袭的特点,屋顶不陡,屋面线平直,以减少受风面,建筑形象简朴中显出典雅。廊檐柱联:“别馆恰临池洗砚有时鸥可狎,回廊移步月寻诗不觉鹤相随。”想当年,园主人在月色溶溶,风送荷香的清夜,广邀文友,寻诗觅句,是何等惬意!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北大街余荫山房 电话:020-84768536;020-34822187 门票:18元开放时间:8:00-17:30 周边公交信息: 余荫山房总站 - 公交站 46米 途经公交车: 番30路 罗边实发市场 - 公交站 443米 途经公交车: 番51路 番53路 番71路 番节假日公交专线1路 市头村 - 公交站 500米 途经公交车: 番51路 番53路 番71路 番节假日公交专线1路 节假日公交专线11路 南山公园 - 公交站 543米 途经公交车: 302a路 788路 番17路 番30路 番51路 番53路 番71路 番节假日公交专线1路 公交地铁接驳专线8路 节假日公交专线11路 自驾参考路线:从番禺汽车客运站进入亚运大道辅路,行驶210米进入亚运大道,行驶1.8公里;进入亚运大道辅路,行驶50米进入清河大桥,行驶310米进入南沙港快速,行驶6.3公里;从南沙港快速到金山大道中,行驶1.1公里右转,进入金山大道中,行驶1.2公里;进入环岛,进入市新公路,行驶2.3公里;进入市新公路北段,行驶600米;右转,进入西塘基街,行驶30米;左转,从西塘基街到余荫山房,行驶10米;到达余荫山房


三、余荫山房主要景点


余荫山房,这座占地面积不到2000平方米的园林,却将亭、桥、楼、榭,曲径、回栏、荷池、石山、名花异卉等元素完美融合。其庭苑结构幽深曲折,若隐若现,亭、台、池、馆与游廊、拱桥、假山、花径、围墙相互穿插,形成独特的园林景观。园内的浮雕和建筑装饰精工细作,配以诗、书、画,让整个园林更添恬静、典雅的情趣。


进入正门,穿过厅堂,沿竹径前行,便来到了山房的花园门。门旁对联“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点明了此园的主题。拱桥将园景分为东西两半,以游廊式拱桥为界,这座桥集桥、廊、亭于一体,展现了设计者的独特构思和造园者的高超技艺。在月朗风清之夜,月影、桥影、人影在荷花池中映照,形成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


西半部的石砌荷池为中心,池南有简洁雅致的临池别馆,建筑细部装饰玲珑精致,兼具苏杭建筑的雅素与闽粤建筑的曼丽。此馆是园主的书斋,环境清静素雅。池北为主厅深柳堂,厅前庭院两侧的炮仗花古藤在花开时分外绚丽。深柳堂是园中主题建筑,装饰艺术与文物精华汇聚于此,两壁满洲窗古色古香,厅上的花鸟通花花罩栩栩如生。旁有桃木扇格画橱、碧纱橱和紫檀屏风等木雕珍品,珍藏当时名人的诗画书法。堂中木刻精品琳琅满目,名士墨宝闪耀清华。


东半部的八角形水池中央,有一座八角亭,名为“玲珑水榭”,四周皆为窗户,可八面观景,是全园最佳观景处。水榭周围布置了假山、挺秀的孔雀亭和半边亭(来薰亭),还有大树菠萝、腊梅花树、南洋水杉等珍贵古树。从“来薰亭”半身倚墙而筑,至“卧瓢庐”幽辟北隅,与“杨柳楼台”沟通内外,近观南山第一峰,远接莲花古塔影。东西两半部通过名为“浣红跨绿”的拱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余荫山房南面紧邻着一座稍小的瑜园,这是一处住宅式庭院,建于1922年,由园主人的第四代孙邬仲瑜所造,现已归属余荫山房。两园并在一起,相辅相成。2001年06月25日,余荫山房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扩展资料

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馀荫山房,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距广州17千米。余荫山房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代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一说为同治六年),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园占地面积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著称。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在园林文化随笔《雨打芭蕉落闲庭·岭南画舫录》中,对余荫山房有详尽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