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南大学(景点西南大学)

更新时间:2025-02-03 04:09:34


一、走进西南大学


岁尾之际,一场惊喜!县教体局组织我们到西南大学培训研修,六十多人的团队,一周时间的学习,行程满满,课程满满,收获满满!深冬的山城重庆,气候如北方之秋。聆听同行专家的讲座,如沐金风,如饮玉露。


李大圣,一个男人气十足的名字,却是一个朴素,干练的“教育大家”,如邻家大姐的女人。她是重庆市教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首批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硕士论文评审专家和论文答辩专家。

她认为,教研制度是其有生命力的中国经验。教研人员应该是:讲给老师听,做给老师看,带着老师一起干。教师的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要突出发展信心,发展能力,发展责任。在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大楼内,我看到这样一条标语:“致广大而尽精致”,这也可看作是校训吧。李大圣和也的团队精心研究研训思路,确定了培训要旨:“理论智慧,实践智慧”双向滋养。他们在培训研修中以学员体验为核心,重视课例设计,以典型案例为点,方法体系为线,系列案例为面,强调理论与方法导航,实践与理论主动对接,实践与理论融合引领,研修与实践深度关联。他们还将区域内学校按学段,学科组成不同的团队,以课例为基本素材,在集中研训中共同探讨,然后在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下总结规律,提升自己。他们重视实践,重视案例。就是基于“教学痛点”,那就是“认识理念易,改变行为难”,抓住了教师教学的关键。李大圣说,重庆的课改和师资培训得益于西南大学这个坚强的后盾。她说“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要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如影随行,相互走近,实现理论智慧与实践智慧的相互转化”。中小学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却短于总结、提炼;大学的专家们理论功底深厚,短于实践经验缺乏。二者的高度融合和互相滋养,给课改和研修注入了无穷的生命力!

饶英,又是一个教育界的巾帼精英,重庆市北碚区教委副主任,重庆市首届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硕士论文评审专家和论文答辩专家。

这是一个温柔、阳光、优雅的,总是面带微笑的“暖心妹”。她的讲座如同与人喝茶聊天、朴素、亲切、感人。

她认为,人在一天的二十四小时,第一个“八小时”是工作,第二个“八小时”是吃饭休息,第三个“八小时”是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这个观点很有几分哲理。她认为,在管理中,要用搭建平台代替空洞的说教,搭建平台,就是给团队成员提供机遇。她认为,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要谋划和构建三大平台:高端人才流动站,名师工作室,特色岗位工作室。

她说,读书是最好的美容,读书,能培养人的气质和风韵。令人羡慕的是,她们夫妻都是教育界的成功人士。都早早地获得了正高职称,丈夫还比她早两年获得正高。她说,经历是财富,但其过程是痛苦的。在她几十年的从教生活中,经历中的坎坷是不会少的,但她总是乐观面对,在她娓娓道来的讲座中,可以感觉到,她找到了做教师、做一个教育人的幸福感。

张学忠,重庆市巴蜀中学教科处主任,兼重庆市北新巴蜀中学副校长。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兼职教授,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兼职导师。他风趣幽默,课堂气氛活跃。他引经据典,指出中国的教育重“教师”,而西方的教育重“学生”。素质教育就是通过一定手段,发现学生潜能(个体差异)引发并助其变为现实。巴蜀中学是重庆基础教育的“名片”,是重庆首屈一指的名校。巴蜀中学办学特色:挖掘潜能,张扬个性,精教博学,少教多学。作为川渝名校,巴蜀中学竞赛成绩和校本课程是特色、亮点,为巴蜀中学带来了巨大的成就和荣誉。张校长说起巴蜀中学眉飞色舞,自豪得意之情溢于言表。面对金字塔尖的名校,我们唯有艳羡和心酸!

朱福荣,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副主编。

他认为教研工作要转型,做好四个服务: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工作重心要下移,深入学校、课堂、教师、学生。形成课标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格局,“畅通学科主渠道,守住课堂主阵地”。要明白,为什么而教?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

谭劲,年近六旬、精神矍铄的又一位女杰。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校长,重庆市首届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重庆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她带领下的珊瑚小学是重庆市的一颗明珠。学校的校训是“珊瑚最红,孩子最亲”,关系亲和,爱如春潮。单是这几个字,就让人倍感暖心!她认为学校是成就师生的场所,是师生精神的栖息地,彼此认同。教学中应“教学相长,扬长止短”,学校课程文化是开发课程的方法,路径。重视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全面发展学生个性。她们的四维课程目标是:勤于做人(爱),善于学习(学),敢于创造(创),趣于生活(趣)。教师和学生亲近和谐,学习过程亲自证实,学习生活真实存在。谭劲认为,国家校本课程开发应具备“五可”“五化”的特征。“五可”可接受、可选择、可探索、可生成、可拓展;“五化”本质化、文化化、学材化、本土化、生活化。

贺晓霞,又一位川渝女名师。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重庆市首批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西南大学硕士生导师和兼职教授

她的团队提出的“双主共学卓越课堂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个论题集中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所有问题与所有期望,它是永恒的诱惑,也是永远的难题。她认为课改终将发生在课堂上,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体。她认为,课改是一场心灵的革命,课改是一场观念的革命,课改是一场课堂技术革命,课改是一场行为革命,“双主课堂”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与学和谐共进,卓越课堂,就是教师高效地教,学生高效地学,一天更比一天好的生长的课堂。“双主卓越”课堂最能体现课改的核心。“三课两反思”是双主课堂的基本模式:原行为阶段(初建构)——新设计阶段(重建构)——新行为阶段(再建构),通过个人反复实践,专家指导引领,达到“更新观念”(人的差距)“改善行为”(实践的差距),最终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卓越课堂”。

这些专家的讲座,有理论高度,有实际案例,有研训模式,有成绩佐证。直逼教学难题,直击解决问题。很多理念和做法易于“拿来”借鉴。这些专家都有一个共识,课堂改革是新时代课改的关键核心!课堂改革刻不容缓!

这些专家都是从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潜心探索,实至名归,著述、荣誉等身,成就引人瞩目。在他们众多的头衔中,最让人赞叹的是“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硕士生导师兼职教授”。那得有怎样的实力才能和那些大学教授们并行而立?才能撑得起这些耀眼的“王冠”?“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他(她)们经过了怎样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王冠”与光环?正如饶英老师所说,经历是财富,过程是痛苦。我等山区教师,没有他(她)们那样的努力和艰辛,没有他(她)们的机遇和平台,只能“敬而”“望”之,退而羡之了。可能我孤陋寡闻,在我们河南,“中原名师”是教师的顶尖荣誉,“未来教育家”这个概念,未曾听闻。在中国,能称得上“教育家”的,能有几人?重庆选拔顶尖的优秀教师专家作为“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希望他们成为未来的教育家,这是何等的境界和魄力!

在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先进的教学设施,严格的研训制度,高效的团队研训模式,蔡晓莉等年轻而朝气蓬勃的教师团队,令人赞叹不已,“硬件”“软件”可谓全国一流!

我们都知道,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常态化的师资培训是保证教师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重庆的基础教育引人瞩目,就是抓住了这个关键,把教师研训置于重要位置,政府从人才到经费提供充足、全面保证,还有西南大学提供的高端人才、资源支持。反观我们,地市级的教师进修学院,教育学院,或撤或并,都已成为历史。老牌的师范院校向“综合大学”进军,把师训当作“业余”来对待。教师培训,在专业、高端、理论与实践交融上,存在感不强,培训水平不高。难怪,我们河南只能停留在“教育大省”这个位置上了。

西南大学(北区)是一个“迷人”的地方。五千多亩的校园坐落在大大小小,绵延起伏的山包之上。楼房依地势而建,错落别致。有的楼房依着山体一侧是地下室,但另一侧窗外是敞亮的平地。有的楼房建在山底,有的楼却建在山腰、山头,这栋楼房的屋顶可能就是另一层楼房的平台了,山势地貌,增加了建设的难度,更体现了设计者的智慧和高超的艺术。校园内没有一条笔直向前的道路,全是依地势而蜿蜒曲折。花丛间还有无数的小路,如同无数细小的血管,通向不同的教学单位。校园的道、路、径,恰似一个巨大的迷宫。步行校园,常常辨不清方向,有时候,导航也会“懵圈”“失灵”,走在迷宫般的校园,深处花园般的校园,你说“迷人”不“迷人”?

西南大学,又是一个幽静、美丽的地方。高树佳木蓊蓊郁郁,奇草异石,层层叠叠。亭台楼阁掩映在楼群之间,河渠湖水拥揽校园旁侧。树园内的榕树、桂树、银杏树各展丰姿,道路旁绿草、灌木、棕榈树夹道溢香。校园的楼房都不高,从远处高处望去,只见林木,不见建筑,这等幽静、雅致之地,实在是求学读书的好地方!校内设施齐全,网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运动场、游泳馆、拳击馆、图书馆、实验室、康疗馆、校医院等应有尽有!与我们当初上大学时的校园相比,真是天上人间!

看到一群群学生走过,看着一张张帅气秀气充满朝气的面孔,真是满心羡慕。真心对他们说,孩子啊,在此学习,是你们的福气,要真心努力,别辜负自己的黄金季节,别辜负嗯是家长的期望,别辜负这美丽如同仙境的地方!


二、西南大学景点介绍


西南大学坐落在中国重庆市北碚区,紧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坐落于风景如画的嘉陵江畔,是一片充满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的校园。这里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还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

崇德湖,如同一面璀璨的镜子,倒映着周围的绿树和蓝天,让人流连忘返。情人坡则因其浪漫传说而闻名,每当夜幕降临,这里更是情侣们相聚的好去处。第一行政楼,作为校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历程。而桃花山,则因春天漫山遍野的桃花而得名,是赏花的好地方。除此之外,校园内的樟树林也是一大亮点,四季常青的樟树下,是学生们休憩的好地方。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西南大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成长的空间,更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世外桃源。无论是晨曦初露的崇德湖,还是夕阳西下的情人坡,亦或是繁星点点的第一行政楼,都是校园内不可多得的风景。

春天,桃花山的桃花竞相绽放,粉嫩的花瓣在春风中轻轻摇曳,给校园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夏天,樟树林里的绿意盎然,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凉爽的避暑之地。秋天,金黄的落叶铺满了校园小径,仿佛一条条金色的地毯,引领着人们步入一个童话般的季节。冬天,虽然气温较低,但校园内的树木依然绿意盎然,为寒冷的季节带来一抹生机。

西南大学的这些景点,不仅是一处美丽的风景,更承载着学校的历史和文化,见证了无数师生的成长与梦想。在这里,每一处风景都充满了故事,每一次散步都是一次心灵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