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城陈公堤的那些事(武城景点)
更新时间:2023-05-06 12:41:42
关于武城陈公堤的那些事
文/时云山
初夏时节,周末得闲,喜天气多云不曝,邀好友四五,骑车郊游。顺振华街一路向东,直上陈公大堤。堤树有荫,凉风习习,心旷神怡;堤高望远,田畴多彩,入目成色。拐而北,堤路蜿蜒,两侧麦田渐熟泛黄,波浪滚滚,随风起伏。黄色麦浪油然使人联想到黄河浊浪。遥想当年,正值宋初真宗年间,黄河自河南滑州(今滑县)决口,滔天浊浪卷地而来,千里平原洪水肆虐,庄毁田淹,百姓苦不堪言。朝廷急招水利专家陈尧佐知滑州,率民抗洪。当时陈公尧佐居于家中,正丁母忧,闻讯遂戴孝出征,亲临抗洪前线,一面用龙帚囚石之法填堵河口,一面顺流向北因地就势夯土筑堤,节节推进,逼束泛滥四溢的洪水归入大河故道。堤成水退,沿堤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为纪陈公尧佐恩德,后人遂将此堤名之曰陈公堤。
千年风雨,沧海桑田。南起滑州北至千乘(今高青县)的陈公堤,历近千年,多数堤段夷平为良田,既是州衙所在的德城,也只遗留下陈公堤口、堤岭村名,勾起后人对往昔的些许回忆。只有武城县境内这20千米古堤面貌依然。武城境内陈公堤保存完好,得益于恩洼滞洪区,作为东部屏障的陈公堤,历来受到当地政府和漳卫南运河管理部门的重点保护,使陈公堤成了今日武城县重要历史遗存。1963年恩县洼滞洪时,济南军区派出四个师16000名官兵前来抗洪抢险,严防死守陈公堤。某夜,西北风起,平堤洪水波涛汹涌,一排排浊浪借助风力漫过埝顶溢出堤外。解放军官兵伏身堤上整整一夜,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阻挡洪水的坚强防线,在古老的陈公堤上上演了一幕战洪水的英雄活剧。
沿堤北行十五里左右,来到大屯水库区域。这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上的重要节点,是鲁西北平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习总书记视察河南南阳时,对南水北调工程提出新的要求,东线北延济京津工作随即展开,也由此让古老的陈公堤畔的六五河及大屯水库上了中央电视台,着实火了一把。一条大堤连古今。陈公堤功成于陈公治黄,闻名于恩洼滞洪,今日又见证了新时代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调水奇迹。借大屯水库的水利条件,库北修成了湿地公园,南侧建起了万亩荷塘,种藕养虾,变旅游景点。曾几何时,堤侧的草屯等村贫穷落后,堤下的田地盐碱瘠薄;现在,草屯社区靓丽堤上,龙虾莲藕富裕百姓。一座水库改善了周边生态,也改变了沿堤人们的生产生活;千年古堤也在时代的发展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继续顺堤北行,我们终于到了陈公堤畔六五河上的“三水汇流”之地,正是六五河与头屯东干沟的交汇处。通过国家南水北调奔腾的长江水,由南而至;通过德州市引黄干渠和武城县头屯东干沟辗转的黄河水,由东流来;而千年大运河的脉脉清流也经四女寺减河,逆六五河而上,与长江黄河汇成一流,成就古老陈公堤畔的“三水汇流”奇景。
近午,我们到达了陈公堤的北端终点——牛角峪,即陈公堤与减河南堤相交处。站在两堤的相交点上,西望牛角峪泄洪闸群,巍峨壮观,五百里故渎于此莹结,两千年大洼于此束控,这是大运河的灵枢,是陈公堤的伴侣;北观减河、岔河,古称“鬲津”,乃大禹疏浚九河之一,是武城大地上最古老的遗存。三堤夹两河逶迤东去,形胜之地风水奇绝。堤东势高,平展如毯,庄疏田阔;顺堤南眺,路隐木秀,半天绿云。
武城人民热爱陈公堤,保护陈公堤,面对陈公堤会引起千年遐想;我们喜欢陈公堤,歌颂陈公堤,行走在陈公堤上会生发出类堤的担当。我们愿伏身为堤,为百姓挡水挡灾;我们愿化身为树,为世间奉献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