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非洲国家(非洲哪些国家适合旅游)

更新时间:2023-06-03 20:42:25

有一个非洲国家,它曾经自称世界第二强国,仅次于美国,还曾进入朝鲜战场,扬言要狠狠教训志愿军!

然而不久后,该国军队就被志愿军各种吊打,伤亡大半,灰溜溜地跑回了非洲,从此认清了自己的世界地位!

那么,这个国家究竟是哪来的底气?他们又是如何兵败朝鲜的呢?

埃塞俄比亚

这个宣称自己仅次于美国的非洲国家,叫做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大陆东北端,占地面积110万平方公里,人口1.1亿,是个典型的内陆国家。

该国拥有三千年历史,是一个文明古国,这在非洲大陆上极为罕见。在这片封闭落后的大陆上,能够将历史追溯至古代的,仅有埃塞俄比亚与埃及两个国家。

并且,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埃及已渐渐地与其古代文化脱离,而埃塞俄比亚将其文化的独特性传承至今,可谓是真正的文明古国。

但这绝非意味着这个国家高度繁荣,恰恰相反,这是一个经济极度落后的国家,几乎没有工业发展,在这一点上,埃塞俄比亚与其他非洲国家并没有什么区别。

就是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却加入了由欧美发达国家组建起来的联合国军,成了罕见的非洲参战国。

他们之所以远渡重洋,奔赴朝鲜参加战争,与自身的历史脱离不了关系。

殖民时期

由于非洲相对落后封闭的特性,在三千年的历史中,埃塞俄比亚与外界都没有产生什么联系,一直维持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

中世纪后期,埃塞俄比亚的国土辗转落入意大利人的手中,就此成为意属殖民地。

殖民时期的埃塞俄比亚,得不到任何发展机会,所有国民沦为奴隶,整日在田间劳作生产农产品供给欧洲,经济发展几乎停滞。

1896年,饱受压迫和折磨的埃塞俄比亚人忍无可忍,起义军大败意大利殖民者,宣布独立,并划分了现代国土疆域。

1936年,纳粹领导人墨索里尼指挥意军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被再次占领,皇帝塞拉西一世流亡欧洲。直到五年后,盟军击败意大利,塞拉西一世才得以归国复位。

这位皇帝在回国后,感叹于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如此多灾多难,决心从此做出改变,让祖国强大起来,不再任人欺辱。

他首先想到了一个关键点,埃塞俄比亚自建国以来就很少与外界交流,信息闭塞的环境中,国家逐渐落后,在遭受侵略的紧急关头,更是无人前来帮忙。

所以,这位皇帝决心为国家找到强大的盟友,充当自己的后盾。

塞拉西一世希望能跟美国结盟,借此得到其庇护和援助,于是他积极地向美国释放外交信号,期待着他们的回应。

彼时美国为了遏制英法在非洲大陆的势力,也正在寻找能够结盟的非洲国家,正好埃塞俄比亚抛来橄榄枝,两国一拍即合,决定就此结盟。

塞拉西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停靠在埃及附近的一艘美国军舰上,一边喝茶,一边详细策定了结盟条件与内容:埃塞俄比亚划出港口供给美军使用,而美国提供军事及经济援助。

塞拉西对此沾沾自喜,有了美国的帮助,埃塞俄比亚在非洲大陆上几乎无人能敌,这位皇帝的野心不断膨胀,不再甘心于只做一个非洲大国,他渴望着自己的国家拥有世界级的影响力。

出兵朝鲜

很快,塞拉西梦寐以求的机会来了,美国以“维和”的名义组建“联合国军”,出兵朝鲜半岛。

塞拉西跃跃欲试,他认为,只要作为联合国军的一部分,打赢这场战争,埃塞俄比亚的名号必将闻名全世界,却未曾考虑过,这等规模的战争他们能否承受得起。

因此,埃塞俄比亚作为美国唯一的非洲小弟,急于证明自己对美国,对世界都有巨大作用,决定加入联合国军出兵朝鲜。

塞拉西举全国之力,东拼西凑,才勉强组建出1000多人的军队,还狂妄地号称这1000多人,将给志愿军带来致命的打击,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心理阴影。

为了向自己好不容易抱上的大腿表示忠心,埃塞俄比亚可谓是拼尽全力,只是这号称全国最强战力的千人军队,连一杆像样的枪都没有。

美国无奈,只能为他们发放了全套的武器装备,连军事培训都由美军军官全权负责。

自告奋勇

这支号称世界第二的非洲军队,不顾美军的劝诫,执意登上了前往朝鲜半岛的军舰。

美国担心他们去了朝鲜以后,会拖联合国军的后腿,三番四次地拒绝了塞拉西的“好意”,但拗不过这位皇帝的热情,最终只得答应埃塞俄比亚参战。

军队临行前,塞拉西一世发表了盛大的演讲为其送行,并赐名“卡格纽营”,命令他们从战场归来之时,每个人都必须有一件来自志愿军的战利品。

这位皇帝和他的军队为何如此自信,至今都是一个谜团。我们唯一能知道的是,这所谓的卡格纽营,连军装都是美军发的。

但为了不降低联合国军的威风和形象,美军也只能硬着头皮赞扬埃塞俄比亚军队,称他们拥有“出色的身体条件与过硬的战斗素质”。

能得到美军的称赞,卡格纽营立刻变得神秘起来。一时间,联合国军的士兵都对这支来自非洲的“王牌部队”充满好奇,期待着他们能在战场上大显身手,击溃志愿军。

在他们的想象中,埃塞俄比亚军接受了美军的全盘训练,拥有着美军的全套装备,那么战斗力仅次于美军似乎也说得过去。

然而,他们刚到朝鲜半岛,就吃了一个大亏。这里气候环境与埃塞俄比亚相差太大,他们许多人此前连雪都没见过,这里却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尽管来之前已经进行过体质训练,可大多数士兵都因为寒冷患上了严重的风寒,仗还没打就直接卧病在床,凭空给医疗人员增加了不小的负担。

未感染风寒的士兵,都出现了程度不一的“雪盲症”,在白天的雪地中什么都看不清,更别说端起枪来打仗了。

卡格纽营刚到朝鲜半岛,就病倒了一大片,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战斗力,更别说上前线与志愿军展开战斗了。

埃塞俄比亚军队的离谱程度让联合国军无言。可他们没办法,只能让这些“伤员”待在后方,干一些后勤搬运的工作,禁止他们上战场参与战斗。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卡格纽营别说打败志愿军了,连战场都没有踏上过,一直被安排在大后方,不说是军队还以为是非洲来的旅游团。

这样下去,如何能完成振兴埃塞俄比亚的伟大目标?

这引起了卡格纽营的极度不满。在他们的规划中,埃塞俄比亚应当担任联合国军的主力,狠狠地挫败志愿军的攻势,成为万众瞩目的功勋部队,为国家争光。

可现在美国人一直命令他们缩在安全的后方,显然是看不起卡格纽营的威名。他们联名抗议,强烈要求奔赴前线。

美军高层被这些人闹得心烦意乱,只能再三保证,一有机会便会派他们出击,去和志愿军硬碰硬。

埃塞俄比亚军人个个都兴奋地摩拳擦掌,为国立功的时候到了!

正面交锋

他们的幻想很快就被击碎了,志愿军强大的战斗力,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预期。

1951年8月26日,联合国军给其下达了攻打602.2高地的命令。他们摩拳擦掌,在美军的炮火掩护下冲向志愿军的阵地。

负责防守的是志愿军第67军,在全军序列中并不算太强,战斗力中等偏下。可他们却在美国人的狂轰滥炸下,硬生生地抵挡住了埃塞俄比亚军队的冲锋。

眼见久攻不下,美军只得下令撤退。卡格纽营连志愿军阵地长什么样都没看见,一个个垂头丧气,士气低迷。

毕竟他们在来之前,摆出了一副要横扫对手的姿态,如今首战告负,甚至连对手长什么样都没看清楚,自己也觉得有些丢人。

此战过后,卡格纽营休整了大半年,没有再毛遂自荐,乖乖干起了后勤工作。

休整过后,埃塞俄比亚军一直没有再上前线,而是在战事不那么激烈的地区,搞搞偷袭埋伏,给我军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此时,朝鲜战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志愿军与联合国军都在寻找机会,发起最后的总攻,一举打败对方。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地区爆发了朝鲜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状况最惨烈的战役。

出乎意料的是,一直默默无闻,只在偏远战区搞些骚扰破坏行动的卡格纽营,也参加了这场庞大的战役,展现了美军都不曾有过的意志力,悍不畏死地冲锋。

惨烈的上甘岭

埃塞俄比亚的绝对精锐,在战场上被志愿军歼灭大半,他们因为傲慢,付出了血的代价。

上甘岭地区是连通各条战线的战略重地,此前掌控在我军手中,为志愿军人员调配,资源运输及推进战线等方面带来了极大助力。

联合国军组建起庞大的部队,调集步兵6万余人,火炮约300门,主战坦克近180辆,出动轰炸机、战斗机3000多架次,试图用覆盖性火力彻底摧毁我军阵地。

我军将士接收到誓死抵抗的命令,依托坑道工事,一波又一波地化解了联合国军的猛烈攻势,将上甘岭地区的控制权死死地握在手中。

眼见久攻不下,伤亡数字不断增加,进攻却未取得任何实质上的进展,美军指挥官范佛里特心急如焚。

他想下令停止火力覆盖,直接派出步兵冲锋。可此时联合国军被志愿军打得士气低迷,冲锋效果肯定不佳。而韩国军更是指望不上,每次前线稍微有些风吹草动,就数他们撤得最快。

埃塞俄比亚军见此情形,立刻自告奋勇地向范佛里特请示,由他们来担任第一波冲锋主力。

他本想拒绝,可现在的前线除了这些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士兵,没有更好的人选,于是下令让卡格纽营迅速组织起来,由东线展开冲锋,争取攻下高地。

他们在半小时内便组织完成,分为六个小组向着目标点进发,卡格纽营营长更是带头冲锋在最前沿。他们所展现的悍不畏死的精神,与之前难堪大用的表现判若两人。

在朝鲜战场上,除了志愿军,还从未有军队发起过如此猛烈的冲锋。营长甚至呼叫美国炮兵部队,让其轰炸冲锋队前25米的开阔地。

这让联合国军将领大为震惊,这种距离的轰炸虽然极为有效,但也有很大概率误伤自己人。不过他最终还是照做了,因为埃塞俄比亚军队真的有攻下高地的可能!

负责高地防御的志愿军已经坚守了整整两天,联合国军的“车轮战”攻势,造成了极大的弹药损耗。现在又突然冒出来一支悍不畏死的冲锋队,我军指挥官当机立断,下令战略性撤退,埃塞俄比亚军竟然真的攻克下一处高地!

美军指挥官范佛里特惊呆了,这些来自非洲落后国家的士兵,做到了他们都难以做到的事。

可志愿军岂是如此简单就能打败的。我军很快重新组织起反攻,卡格纽营死守阵地,竭尽全力进行抵抗,但很快因为伤亡过多不得不撤退,占领了不到一天的高地就此失守。

上甘岭战役以志愿军的全面胜利告终。很快,朝鲜战争结束,联合国军撤回三八线以南。

在为期三年的朝鲜战争中,埃塞俄比亚军队阵亡121人,伤536人,共计657人,超过总人数的一半。虽然未能取得战果,但他们在上甘岭战役中的表现,依旧令人印象深刻。

在战场上一展宏图,打出名声的希望破裂,卡格纽营营长率领残部,灰溜溜地回到了非洲。

用军队武力打出名声的战略宣告失败,还损失大半精锐部队,这让塞拉西一世很是难过。

朝鲜战争彻底打醒了他,这位埃塞俄比亚皇帝开始正视国际形势,认真思考国际关系,不再做什么“世界第二强国”的美梦。

塞拉西一世痛定思痛,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决定放弃现有外交策略,转而对华友好。

埃塞俄比亚从此坚定了立场,站在第三世界阵营之中,于1956年与我国建立贸易关系,很快便派出代表团访问我国。

为充分展现我国善意,我方于1964年访问埃塞俄比亚,双方正式敲定,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两国关系从此一路走高,签订了一系列经贸合作协议。后来成为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

总的来说,埃方曾经对国际形势误判损失惨重,但他们痛定思痛,转向了正确的道路,也算是明智之举,这也有了后来的一路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