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宽又窄的宽窄巷子(宽窄巷子 旅游)
更新时间:2023-08-26 21:50:57
01
若拿勋贵世家的家谱来论,宽窄巷子的出生只能算作是旁系庶出的子弟。
“宽窄巷子”的名字鲜见于古籍中,大多数时候是与“满城”一起出现。
在清代的《华阳县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于成都府城西建筑满城”。这是”满城“诞生的日子,也是宽窄巷子出生的日子。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清政府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调集荆州驻防八旗官兵入川,在当年少城的基础上修筑了满城。
新建满城的格局基本上沿袭了少城旧基:“城垣周四里五分,城门五座“。满城修建在成都城大城之内,四周修建了高墙防卫。满城的街道以现在长顺街为中轴向两侧呈鱼骨状分布,修建了官街八条,兵街四十二条。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宽窄巷子效仿了京师胡同的建筑布局,又兼具了蜀地建筑的建筑风格,因此宽窄巷子被称为“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
在满城的西南角,有两条相邻的胡同叫兴仁胡同和太平胡同,这两条胡同是属于镶红旗的驻地。当时因为这两条胡同一条比较宽,一条比较窄,所以在清代就有人将其戏称为“宽巷子“和”窄巷子“。
民国 37 年(1948 年),相传在一次城市勘测中,工作人员在度量之后,随手将宽一点的巷子标注为“宽巷子”,将窄一点的巷子标注为“窄巷子”,而有井的一条称为“井巷子”,宽窄巷子由此得名,而兴仁胡同、太平胡同和如意胡同之名就此湮没。
直到这时,我们熟悉的”宽窄巷子“名字才第一次存留在书页典籍上。
02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在腐朽的清政府走向衰败的时候,满城便不再是成都城里的禁区。这时候,文人墨客可以进,平民百姓也可以入,一些外地商人乘机在满城附近开起了典当铺,大量收购那些破产旗人的家产。没过多少年,满城里就形成了旗人后裔、达官贵人、贩夫走卒混居的模样。
辛亥革命之后,少城的城墙被拆除了大半,一些达官贵人也趁机搬到满城这一片区居住,著名的就有于右任、田颂尧、杨森等人。宽窄巷子也迎来了一批“贵客“,宽巷子24号是张圣奘的故居,宽巷子19号居住的是辛亥革命元老李植,还有一位有名的恶人石肇武。没错,就是老成都人嘴里那句歇后语”石肇武的脑袋——宰了“的主角。
时间流逝,300 余年的风风雨雨过去之后,最初修建的 42 条兵丁胡同相继消失,只剩下兴仁胡同、太平胡同和如意胡同尚且有迹可循。
宽窄巷子在过去的长长岁月里并不出名,也不重要。民国时期没有大修大改,建国以后,宽窄巷子的房子分配给了附近国营单位用于安置职工,也没有赶上拆除平房修楼房。也正是这种长期的“籍籍无名“,宽窄巷子直到改革开放之后仍保持着老成都的旧时风貌。
宽窄巷子片区没有一栋高楼,街上全是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小四合院,甚至有些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遗迹也完整地保留下来了。20世纪80年代,宽窄巷子被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就这样宽窄巷子成为了成都市中心最具有价值的老建筑集中区和民俗风物保存片区。
03
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2003年前的宽窄巷子几乎到了“人憎狗嫌”的地步。民国期间,宽窄巷子没有进行系统的修建,建国以后宽窄巷子里的川西小四合院逐渐变成了大杂院,居民自己搭建的边边角角数不胜数,许多现存的古建筑已经破败不堪。加之这一片区的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公共设施陈旧破损,这里的生活的居民苦不堪言。
2003年,对于宽窄巷子来说是重要的一年。这一片区按照“迁而不拆,严格保护”的原则进行了保护性改造,按照规划要求严格保护原生民居,只拆除了违法、违章建设及确无保留价值的建筑。历时近5年的改造后,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街区于2008年6月14日正式开门迎客。
接下来的时间,宽窄巷子诠释了什么叫做“烜赫一时”。
国家AA级旅游景区,2009年“中国特色商业步行街”,四川省历史文化名街,2011年成都新十景,四川十大最美街道等一系列称号纷纷冠到了宽窄巷子头上。
一时间宽窄巷子成为了外地人来成都必打卡的热门景点,年接待游客量更是超过2000万人次。
外地人见到宽窄巷子游人如织的景象总会不禁感叹一声,顺带产生一个疑问,宽窄巷子的房屋商铺到底有多贵?一则2019年的拍卖消息或许可以满足好奇心。
“成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在阿里拍卖上挂出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宽巷子39号的一处房产。此房产除临街商铺外,均为成都钓鱼台酒店使用。该房产配套有5部电梯、多处楼梯上下、大型停车场等设施。该处房产建筑面积10725.61㎡,评估价4.2171亿元;起拍价3.7954亿元;建筑年代为2010年。”
从籍籍无名到熙熙攘攘,宽窄巷子一跃成为了成都景点的宠儿。
从破败不堪到花团锦簇,宽窄巷子已然算得上否极泰来的典范。
04
常有外地朋友问我,如果到成都来游玩,锦里古街和宽窄巷子看似差不多,怎么取舍呢?
这个问题颇有意思。两者定位同为成都文化的宣传者,又同以仿古步行街为展现形式,难免会被拿来作比较。
如果说建筑是一个特色旅游街道的“皮”,那么文化就是他们的“魂“。宽窄巷子与北京南锣鼓巷,广州沙面街,武汉户部巷等著名老街的差异,就在于其“吃住行,游购娱”体现出的老成都慢生活文化氛围。
修缮后的宽窄巷子即是川西传统建筑的标本,也是民国公馆文化的见证者。蜀地建筑与北方胡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现在宽窄巷子片区既有清末民初四合院式建筑,也有西洋派建筑花园洋楼,更兼具川西民居等建筑风格。
宽窄巷子建筑上的青砖墙、高门楼、花墙裙、垂花柱、窗扇等建筑构件得以保留和翻新,既有川西民居的风韵,也有北方满蒙文化的内涵。这种杂揉在一起的各式建筑风格,孕育出了宽窄巷子街道独有的建筑魅力。
宽窄巷子旁的井巷子打造了国内唯一的墙体砖文化博物馆,3万多块砖头筑就了“窄巷水凼凼、宽巷暖烘烘、半巷刨饭、砖混篾筢、土墙鸡啄、砖门喝茶、天井搓牌、杂院堆藏、沿街斗鸟、夹道洗刷、宽窄回眸”等建筑景观带,再现了曾经宽窄巷子主人的生活场景。
画虎画皮难画骨。
宽窄巷子的建筑便是他独一无二的“皮”,接下来便是成都元素为其塑造特有的筋骨。
05
2010年2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了成都“世界美食之都”的称号。宽窄巷子作为成都市的门脸,自然将这一称号的魅力展现地淋漓尽致。
有游客曾说宽窄巷子是有味道的巷子,各式成都小吃、各种四川火锅、各样川菜云集于此,老成都沉淀下来的味道分散在巷子里的各家店铺中。在宽窄巷子这一方天地中,成都出名的小吃如同百花齐放。三大炮、糖油果子、丁丁糖、夫妻肺片、甜水面、钟水饺、担担面、龙抄手等应有尽有。
蜀绣、面塑、采耳、吹糖人、糖画、变脸、滚灯、长嘴壶茶艺,四川这些古老的民间技艺都在宽窄巷子里能寻到。游客若是有闲,大可和手艺人慢慢攀谈,自有一番收获。
成都人好坐茶馆,清末成都社会的“百科全书”《成都通览》曾记载过,清末宣统年间成都有街巷667条,茶铺也有600余间,几乎条条街道都有一家自己的茶铺。宽窄巷子将“坐茶馆”这种成都人喜欢的休闲方式浓墨涂抹。
宽窄巷子里茶铺众多,街檐下有茶位,四合院里有茶馆,背街有茶铺。找个顺眼的地方喝杯盖碗茶,观一段精彩的川剧,看一场茶艺表演,听旁人摆龙门阵,这便是宽窄巷子里的“成都慢生活”。
以前老成都的茶馆讲究“三个有:“有茶、有座、有趣”。
茶馆的”有趣“是让茶客们在茶馆“有事可做”。成都以前老茶铺为了吸引生意,会请很多人来表演。讲评书的、说相声的、打围鼓的算是常见的,还有唱竹琴的、打扬琴的,打金钱板的,甚至还有表演灯影戏和木偶戏的。
这样的“有趣”倒是被宽窄巷子里的茶馆继承了下来。花上一杯茶钱便可以听上一段经典川剧选段,观看四川传统曲艺表演,慢慢消磨一天的时光。
若是运气好,遇到了成都久违的太阳天,还可以体验成都特色的掏耳朵。掏耳朵师傅敲着手里的掏耳工具,发出阵阵脆响吸引生意。鹅毛棒、夹子、棉花棒和头灯几样简单的工具,在你耳边轻拢慢捻,让你飘飘欲仙。遇到手艺好的师傅,晒着暖烘烘的太阳,甚至能让你舒服地打个盹儿。
梦醒时刻,你或许又回到了清晨的宽窄巷子。这时天南地北的大批游客还没到来,巷子里充满了将醒未醒的慵懒气息。信步走在湿润的青石板路上,那些清末民初的古老建筑随时都能将人的思绪拉回久远的年代。
青石凿的拴马桩,贴着陈旧对联的门墙,远处忽然响起了一阵吱吱呀呀的开门声。公馆的院门开了一条缝,里面走出的是一位含苞待放的豆蔻少女,还是一位英俊勇武的少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