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甘肃有哪些人少但又美丽好玩的冷门景点吗?
更新时间:2023-04-18 13:55:27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提到甘肃,你会想到什么,是大名鼎鼎的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崆峒山、麦积山石窟景区,还是近些年声名鹊起的张掖七彩丹霞和扎尕那景区。其实,甘肃的美景远不止这些,除了那些知名度较高的景区外,还有很多景点,虽然声名不显,但景观也十分独特。今天,就让北斗介绍十个相对冷门小众的景点,希望大家喜欢。
1、青城古镇
青城古镇,是中国西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古镇,素有“黄河第一古镇“的美名。据史料记载,宋代仁宗年间,西夏王李元昊叛乱,时任秦州刺史狄青为防止西夏人入侵,凭借黄河天险,在唐代垄沟堡的基础上修筑了新城,因新城东西长,南北窄,故而称为“一条城”或者“条城”。后来,当地人为了纪念狄青将军,将之改称为青城,并沿用至今。
在古时候,青城是水烟之乡,因其紧邻黄河,水路交通极为发达,成为中国西北地区以水烟为特产的商贸集散地。南来北往的商贾云集,全国各地的文人荟萃,为青城留下了众多灿烂的文化和珍贵的历史遗产。
作为大西北古镇文化的代表,拥有高氏祠堂、青城书院、城隍庙、罗家大院、二龙山戏楼、闯王墓等文化遗产,以及散落在古镇中间的数十处四合院,还有传承至今的西厢小调、隍爷出府、柴山、英雄武鼓等民俗风情,并且还有小河漂流、百年梨园、东滩荷塘、千亩稻田等充满原生态的自然景观。
高氏祠堂是青城古镇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始建于乾隆年间,由山门、前后过厅、祖堂、厢房四部分组成,占地约二千平方米,是高氏第九代先祖高秉信发起而修建的前堂后墓式祠堂。其中,山门正中悬挂着前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题写“高氏祠堂”匾额,过厅里挂着清咸丰皇帝赐予进士高鸿儒的匾额,还有清道光帝御赐高喊桂“才兼文武”的匾额。
古镇内还保存着一座相当完整的书院——青城书院,创建于清宣宗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光绪三十年(1904),书院改名为“皋榆联立高等学堂”,是古镇最具文化气息的景点。百余年来,先后考取了十名名进士,其中入翰林一人,还有文举二十三人,武举五十多人,十名孝廉方正,以及八十二名贡生,成为兰州六大书院之一。书院当初有院门三间,前院屏门过厅五间,两厦各三间;中院讲堂大三间,两厦各五间;后院讲堂大三间,两厦各六间。门内两侧各立石碑两座,院内种有花草树木,环境优雅,是一个具有儒雅之气的景点。
青城隍庙,原址为大将军狄青的议事厅,故又称为“狄青府”,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年间,至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改为守备府,是一条城守备军的指挥中枢。直到清雍正二年,即1724年,这里改建为城隍庙,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的大殿,又重新修复了门楼及戏楼,使这里更加功能完善,成为了当地的文化娱乐交流中心。
当然,最具有意境的还是几十座四合院古建筑,这些民宅绝大多数是清明清风格的建筑,包括一处明代建筑,三十三处清代建筑,十五处民国建筑,其中完整的四合院有十二座之多。这些古建筑充分利用了当地的石头资源,将石块、石板和黄河滩头的鹅卵石,通过雕刻等艺术加工,打造成了石像、石墙、石阶、石墩等各种装饰性景观,既增加了建筑的美感,也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地址:兰州市榆中县校场路
2、黄河石林
黄河石林,又称黄河大峡谷,景区内有著名的“三峡湖”、“石林景观”和“水上丹霞”等十多处景观,将黄河、石林、沙漠、戈壁、绿洲等多种景观自然地融为一体,呈现出一个山水相依,动静结合的天然山水园林,被誉为“甘肃十大最治愈的景区”之一。
据地质学家考证,黄河石林形成于数百万年以前,由于地壳运动、风化、雨蚀等地质作用,逐渐形成了以黄色砂砾岩为主,造型多种多样的石林地貌奇观。此外,景区内还发现了距今约2.5亿年前的古河道、古湖泊留下的遗迹,以及侏罗纪时期因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火山锥和一些石堆群。
俗话说“南有昆明石林,北有黄河石林”,与灵秀的昆明石林相比,黄河石林多了几分大漠的雄浑和苍凉。这里规模宏大、峰林挺拔,群山环抱中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蜿蜒的黄河相互掩映,幽静的环境,清晰的空气,使其成为许多影视作品的外景地。
在黄河石林景区,悬崖绝壁,峰回路转,一步一景,气象万千,各种美景数不胜数。最惹眼的是石柱、石笋,一般百余米高,甚至有的超过二百米,造型多变,巧夺天工。从东南到西北有多个峡谷,分别为七口沟、盘龙沟、喜望沟、饮马沟等八个沟谷,另有盘龙洞、千米洞等数十处溶洞,形成了二十二道弯、观景台、豹子沟、龙湾古水车、饮马沟、蟠龙谷、神龙谷、清凉寺等众多的景观,堪称大自然的景观集散地。
二十二道弯,是通往黄河石林景区和龙湾村的唯一通道,被誉为“中国最美公路”之一。这里是黄河石林景区的起点,蜿蜒曲折,一层一层绕山而下,落差有二百余米,全长仅2.3公里,却有二十二道弯,就像是一条盘旋于山间的神龙,无比壮观。
饮马沟,是黄河石林景区最具代表性的一条沟,相传成吉思汗的部落在此牧马饮水而得名。沟谷自西向东,蜿蜒曲折,绝壁凌空,气势磅礴,就像是走上了一条古老沧桑的化石长廊。岁月悠悠,水车吱吱,浅吟一段龙湾小曲,沿途欣赏着亘古石林、磅礴苍莽,岩柱、峰林,观音打坐、大象吸水,各种造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融思于大漠外,寄情于山水间。
在景区有一处专门的观景台,可以欣赏日出和日落的壮丽美景。站在这里,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天晴还是下雨,这里都有一个开阔的视野,可以尽情欣赏黄河石林的磅礴气势,享受龙湾村的宁静休闲。
地址:白银市景泰县中泉乡龙湾村
3、封台山
卦台山,又称伏羲画卦台,相传为华夏民族人文始祖、三皇之一的伏羲创立文字、绘制八卦的地方。据传,伏羲每日在山上观察日月星辰,飞禽走兽,或昂首凝望,或冥思苦想,演绎天地法则,教化众生文明。
从空中俯瞰,卦台山山势奇特,形似龙头,挺拔突兀。它西临渭河,东望三阳川,四周群山起伏,若抱若揖。渭河以S形穿过三阳川,卦台山与导流山东西相望,拱卫着三阳川,仿佛是太极图案上的黑白两点。
这里群峰起伏、山岭隽秀,峡谷幽深、溪流潺潺。在渭河中心,有几处宛若太极图形的滩地,有一块耸立如笋柱又酷似画笔的大石,被称为分心石。
某日,伏羲见到一全身斑点、生有双翼的龙马飞腾,与渭河中呈太极图形的分心石相互掩映,不禁灵光一现,立刻在卦台山上绘制了代表自然界“天、地、水、火、山、雷、风、泽”八种自然现象的八卦符号,卦台山由此而得名。
卦台山下有一个吴家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这里有先民部落生活过的断崖、沟渠,暴露的灰层、红烧土等文化遗迹,并采集到陶石等生活器具的遗物,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提供了详实的证据。
卦台山原来建有伏羲庙,里面有戏楼、牌楼、午门、钟楼、鼓楼、大殿、朝房及其它房舍,匾额上书“先天下觉”、“则古称先”、“与天地准”,惜毁无存。如今,山上幸存一通额篆书“秦州成纪县伏羲庙记”碑,据说是宋代遗物。
天水有两处伏羲庙,一处是每年举行公祭伏羲大典的秦州区伏羲庙,另一处就是封台山的伏羲庙。本来是封台山伏羲庙是历代官祭之所,但是由于距离城市较远,交通不便,明成化以后伏羲官祭中心便迁到了城区的伏羲庙。然而,由于封台山独特地理位置与数千年的传统,这里至今仍然香火旺盛,祭祀不绝。
地址:天水市三阳川境内
4、白塔寺
白塔寺,又名百塔寺,藏语称夏珠巴第寺,与莲花山寺、海藏寺、金塔寺并称为藏传佛教凉州四寺,是藏传佛教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寺院。
据史料记载,白塔寺始建于元代,乃是为了纪念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而建立。1247年,宋末元初,为解决西藏归属问题,蒙古汗国皇子阔端邀请西藏萨迦派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简称“萨班”)到凉州(今甘肃武威)会谈并达成协议,颁布了《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西藏从此正式并入中国版图。
1251年,萨班圆寂,阔端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悼祭活动,并修建了一座藏式喇嘛灵骨塔,另有九十九座高低不一的白塔环绕在周围,白塔寺因此又被称为百塔寺。此后,蒙古建立元政权,灭亡了南宋,统一中国。学术界普遍倾向于认为,凉州会盟,拉开了西藏最终统一于中原王朝的序幕。
元时,凉州白塔寺规模宏大,被誉为凉州佛城、凉州佛宫,相当于一座独立的城池,建有大经堂、萨班殿、钟楼、戏楼、塔林、松林等,整个寺院金碧辉煌、雄伟壮观。至元末,白塔寺遭遇兵灾损毁,明、清时又两度重修。然而,即使修建的再好,也挡不住岁月的侵蚀,而1927年的武威大地震,更是让白塔寺毁于一旦,塔林被毁,仅存萨班灵骨塔塔基部分。
2000年,白塔寺启动了,在萨班灵骨塔塔基四周,修建了四座萨迦四祖的佛塔,其余小塔拱卫在周围,其中五米塔共有五座,七米、九米、十一米塔各三十座,总共正好一百座,形成了一片白塔塔林。这些白塔以十字折角形均匀分布,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是寺院内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更使白塔寺显得格外庄严肃穆,蔚为壮观。
除了塔林,这里还有白塔寺遗址、萨班灵骨塔、凉州会谈纪念馆等景点。白塔寺遗址,由寺院、塔院、塔林等建筑组成,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寺院有围墙,院内有六座殿基,基础为砖或石砌,萨班灵骨塔是最重要的建筑,仅存塔基为土心砖表结构,也可以看出古代的建筑工艺到了何种地步。
如今的白塔寺,花草树木,鸟语花香,池塘荷花,风光旖旎,白塔与古木,佛像与塔林,相互掩映,蔚然成趣。走入白塔寺,沐浴着和煦的阳光,感受着舒适的禅意,一边欣赏佛教的文化,一边领略巍巍的白塔,仿佛穿梭于现实与历史之间,体会不一样的意境。
地址:武威市凉州区城东南武南镇百塔村
5、山丹军马场
山丹军马场,水草丰茂,地势平坦,始建于公元前121年,由西汉一代名将霍去病所建立,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马场,规模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在苏联顿河马场解体后,占据了世界第一的位置。
根据记载所知,自西汉开始,这里就以当地马种为基础,之后引进了不同品种的西域良马进行杂交,诞生出了名满天下的山丹马。山丹马体型中等,粗壮结实,毛色以骝、黑、栗毛为主,对高寒山地适应性极强,无论是爆发力还是耐力都相当优秀,属于骑、驮两用的良驹。此后,这里也成了历代皇家专用的军马养殖场,一直沿用至今。
山丹军马场的面积很大,分为总场和一至五场,其中最美的当属一场和三场。尤其是三场,青山绿水,到了夏天油菜花盛开的时节,这里成为黄色的海洋,一路风景一路风光。
一场是军马场的大本营,主要的餐厅、宾馆和游玩场所大多集中在这里,两场之间相距约两小时车程。通常情况游玩的路线是第一天从三场进来,欣赏自然风光后在一场入住,第二天在一场游玩,结束之后从山丹县方向离开。
到军马场最想看的必然是万马奔腾的场面,每天早上的牧马仪式就是一个亮点。清晨六点左右,在一场场部不远,牧马人会将数百匹军马赶往草原放牧,只见群马浩浩荡荡,宛若千军万马的场面极其震撼。
另一个欣赏群马的地方就是骠骑将军营,这里是马群饮水的必经之地,每天早晚时分,马群会前往一个小湖饮水,这时候的军马场,仿佛是一个恬静的世外桃源。
在军马场,风景最独特的当属槐溪小镇,这里更靠近山谷,但见山峰、草场、骏马、木屋、小胡、星空等,独具浪漫主义色彩,是一个避暑胜地,被誉为“东方阿尔卑斯”的地方。槐溪小镇其实不是一个镇子,而是由马场的一个场部改建的一个主题服务区,一幢幢低矮的小木屋,身处色彩斑斓的草原,宛若一个童话世界。
地址:张掖市山丹县祁连山区大马营草场
6、莲花台
莲花台,位于关山莽莽林海之中,这里群山巍峨,古木参天,既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又有众多的文化遗址。这是一处绿色天地,集奇、险、秀、峻等于一体的自然景观,完美展现了北方山水的雄壮,兼有江南水乡的秀美。
关山,又称小陇山,古称陇山,是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地最美的自然风景区。据史料记载,莲花台位于关山顶峰之南,古称“龙首山”,始建于秦汉时期,兴盛于唐代,佛道儒三教并存,是祭祀天神的场所。唐宪宗李纯将其改名为“青龙山”,因山顶有一巨石酷似盛开的莲花,故此,当地人称之为“莲花台”。
景区主要由玄凤山、五台山、海龙洞、莲花台、石拱寺、古铜矿遗址、麻庵等七个景点组成,如今还留存有秦时御道、汉时回中道、古铜矿遗址、三角城栈道等古迹。
在以大自然为主的莲花台,峰峦叠宕、岩壑纵横、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动植物王国。雨后天晴,在山顶上俯瞰,白云如浪花般翻涌在峰峦之间,蔚为壮观,莲花台仿佛成为仙境。天空中的白云和雾气,时而分开,时而汇集,如幻如梦,呈现一种飘渺的美丽。
除了丰富的自然风景,莲花台还有众多的人文古迹,包括石碑、石刻、遗址等,主要景点有药园茅庵、幽谷迷宫、天王塔与青龙潭、镇龟峰与藏虎崖、蘑菇崖与菩萨头、山鬼把桥、仙人桥等数不清的景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从古到今,“敬天祭祖”都是一种传承,一种文化,祭祀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据史料记载,莲花台曾经是皇帝祭天的地方。蛮荒时期,华亭是炎帝部族和黄帝部族共治的交界之地。黄帝曾在莲花台对天祭祀天神,是希望来年能够风调雨顺,正是由于黄帝这一祭祀的行为掀开了莲花台祭天的传统。
如今,由于朝代更迭、岁月流逝,大部分古代修建的建筑都已经损毁,仅存一些泥塑造像,一些石碑,还有些器具。然而,正是这些古迹的发现,揭开了数千的未解之谜,填补了秦汉在西北的历史与文化,堪称陇上旅游的文化胜地。
地址:平凉市华亭市马峡乡关山林区
7、遮阳山
遮阳山,因“日出而为山所蔽”得名,为秦岭西端与岷山交汇之间的峰谷沟壑和岩洞组成的拥有奇特景观的景区,从名字上就能够感受到丝丝的凉意,是一个适合休闲纳凉的避暑胜地,在古代文人墨客中有“小崆峒”的美誉。
相传,武当掌门张三丰在宝鸡金台观离奇“失踪”之后,云游至岷州“小崆峒”,见此地灵气不凡,于是决定留在此地专心修道,同时也传播了道家的思想。多年后,张三丰在山内玉笋峰潜修得道、羽化成仙,为遮阳山凭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今天,遮阳山景区主要由西溪、东溪、夷门山三个部分组成,有奇峰异石、溪流飞瀑、岩洞幽谷、古木密林,山中的密林中栖息有豹、苏门羚、香獐、蓝马鸡等多种野生动物,是一个自然风光秀美、野生动植物丰富的原生态旅游胜地。
其中,西溪由金家沟和若干岔峡组成,为遮阳山的精华,主要包括临溪巨石、芸叟洞、三醉石、题诗崖、仙人祠、青羊洞、八音井、常家洞、锡庆寺、蛤蟆石等人文古迹和自然景观。许多景点还留有宋、明两朝名人的题刻,然而因岁月的侵蚀,大多已模糊不清,但北宋著名诗人张舜民所题刻的“西溪”和“芸叟洞”却仍然清晰可见,也见证了曾经的辉煌。
九曲峡是西溪最窄、最险的地方,也是最壮观的景点,这里的一线天,是由两座数十米高的峡谷相对而立所形成,两峰间的最短距离不到一米,从谷底仰头看,天空仅剩下一条线。
东溪景色与西溪完全不同,溪谷两边都是光滑的绝壁,如刀削斧劈一般。千万年以来,在大自然风雨的冲刷下,部分底部的石壁凹陷进去,最窄处仅有两米。仰头远望,这里是长长的一线天,要步行好久,才能看到峭壁后面的蓝天。即使是盛夏,外面烈日炎炎,进入峡谷后也会感到寒风习习,仿佛走进了清凉的世界,一个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夷门山地处遮阳山东溪的南侧,主要景点是一个深达四百一十米的大王洞,洞内各种石钟乳、石笋、石柱,形态各异,蔚为壮观。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使大王洞及附近有许多奇峰异石,宛若天成,也由衷感慨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之功。
地址:定西市漳县大草滩乡
8、文县天池
在中国,被称为天池的地方多达二十几处,而这里所说的是甘肃文县天池,又称洋汤天池,古称“天魏湫”(湫,即水池、水潭),因地处天魏山而得名。天池形似一个葫芦,曲线玲珑,是一个风景极佳的高山湖泊,在崇山峻岭的掩映之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据考证,文县天池属于第四纪地震所造成的高山堰塞湖,成湖在宋代之前。因地震引起山体滑坡,在月流山与骑马山之间形成堰塞坝,将洋汤河上游一支山涧堵住,遂蓄水而成湖,形成了今天神奇的高峰、山峡、溪水、湖泊,还有一些的火山和地震遗迹。
文县天池以“三无”——即“无源”、“无叶”、“无冰”而著称,风光秀美,气候宜人,湖面清澈如镜,湖畔怪石嶙峋,“日临清濑常浮鲤,云护深潭疑隐龙”。
天池美景众多,各具特色,知名的有象鼻咀、仙女石、狮子包、捉鱼沟、月溜湾,马鞍峰、骑马梁、牧马坪、五指洞等,共同构成了千变万化、百步不同天的自然奇观。
在天池湖畔,林木茂盛,色彩变幻,湖光掠影,四季皆美。春季百花盛开,绚烂恬静;夏季山清水秀,白云倒映;秋季红叶似火,富有诗意;冬季银装圣洁,北欧风情。
当你行至观景台,旁边有一座古庙,红墙黛瓦,绿树成荫,云雾缭绕,古木参天,心里不由生出一片宁静之意。古朴的庙门,传统的屋檐,只见“洋汤庙”三个大字。寺院里松柏葱茸,草木林立,殿内正中是一尊“洋汤爷”的塑像,一股禅意环绕四周,心里感觉无比平静。
天池景区不小,分为天池湖和黄林沟两部分,如果说天池是散落在深山中的蓝宝石,那么黄林沟就是串着蓝宝石的项链,这里到处都是原始森林、高山瀑布,群峰密林里溪水潺潺,景色秀美,被誉为深山中璀璨的明珠。
地址:陇南市文县212国道
9、则岔石林
则岔,藏语意为“羚羊的家园”。则岔石林,是一处由地壳运动形成的硅灰岩石景观,经过千万年的风雨侵蚀和自然的风化,产生了许多造型多变的奇峰异石,从远处眺望,就好像一片岩石森林,有的像动物,有的像人物,还有的像神话故事,简直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因为地处藏区,则岔石林具有显著的藏地特色,高地、草原、河流、山峦、溪流、寺庙、石林,景观多样,美轮美奂。而且,在藏民心中则岔石林的每一座山峰,都与藏族传奇人物格萨尔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石林景区以“险、峻、奇”而著称,主要的看点有“青天一线”、“灵猿望月”、“唐僧师徒”、“骆驼峰”等,每一处都让人印象深刻,流连忘返。相传,“青天一线"为格萨尔一剑劈开,成为石林唯一的入口,越往里则越危险,景色也越奇特,身处其中,恍若置身于世外桃源。
如刀削斧劈般的则岔石林,不仅险峻,而且树木葱郁,溪水潺潺,集华山之险、峨眉之秀、黄山之奇于一体,但见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在一些石峰的岩洞及峰顶,还可以见到一些远古海洋生物的化石,也印证了这里曾是一片海洋。
与昆明石林和黄河石林不同,这里是山上的石林,不仅高耸、陡峭,还有溪流。在山下则有原始的藏式村落,平时都非常安静,只听见潺潺的水流声,沿途的油菜花、狼毒花以及许多不知名的野花也很美丽。草原、树丛、野花、藏包,一路相伴,一路风景。
这里还有岩洞也很奇特,一个是当地人称为“德茂去乎奈”的仙人洞,洞壁上可以看出有化石和一些看不懂的图案。另一个在一处巨大的石壁之下,据说曾有一位高僧在这里面壁坐禅,苦修之后终成正果。
在则岔石林,虽然很多服务设施没有完善,但是正因如此,也保留了它原始的风味。千万年的风雨,千万年的风景,希望也能保留这份神秘。
地址:甘南州碌曲县南拉仁关乡则岔村
10、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是中国著名的石窟寺,始建于西秦,即五胡十六国时期,最初叫“唐述窟”,在羌语中为“鬼窟”之意。唐代后更名为龙兴寺,宋代则更名为灵岩寺,至明永乐年后取炳灵寺之名,乃是藏语“十万佛”的音译,相当于汉语的“千佛”、“万佛”之意。
炳灵寺石窟,位于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上,博彩众多外来的文化,以崭新的技艺、简洁的手法,创造了生动的佛教雕像和绘画艺术,素有丝绸之路第一石窟的美誉。
根据史料记载,炳灵寺石窟开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晋初年,正式建寺于西秦,跨度长达一千六百多年,因此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的石刻都可以见到。由于此地环境相对较好,人为破坏也少,所以灵寺石窟保存较好,共保留了窟龛183个,造像776躯,壁画900多平方米,墨书和石刻造像题记若干,对净土宗、华严宗和禅宗等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般认为,炳灵寺石窟分为上寺、洞沟和下寺三处,尤以下寺最为壮观,其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画的水准可与莫高窟和麦积山的石窟不相上下。在南北间长达两公里的陡峭崖壁上,石窟神龛鳞次栉比,栈道小路蜿蜒曲折,俨然一个石窟仓库。
在所发现的石窟当中,第169窟是炳灵寺规模最大、年代最早、内容最全的石窟,是炳灵寺石窟的精华所在。第169窟,坐落于大佛的上方,距地五十多米,原先是一个天然洞窟,现存有佛龛二十四尊,主要是西秦时期的造像和壁画。
比较有代表性的佛龛为第6龛和第7龛,主要是北周的作品,是同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洞窟。石窟内南北两壁各有一尊立像,头戴宝冠,披巾于前,手持净瓶,念念有词。壁上有宝树、千佛,还有大树、猿猴、鸟雀,据说刻画的是一个与猴王有关的故事。
从佛像来看,位于第171龛的大佛是炳灵寺石窟最大的雕塑,因大佛始建于唐代因而被称为“唐代大佛”。唐代大佛上半身依山雕刻,下半身为泥塑,高达二十七米,历朝历代均有修缮,如今基本完好,被誉为世界第九大佛,中国第五大佛,也炳灵寺石窟最大的亮点。
地址: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大寺沟村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欢迎关注、转发、收藏、点赞!)
在你的心目中甘肃还有哪些小众冷门好玩的景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